日本行2023vol.1 DAY3 三陸鉄道-釜石線-仙台-泉

日本行2023vol.1 DAY3 三陸鉄道-釜石線-仙台-泉


一般來說,進出大船渡最常見方式式搭乘大船渡線進出。但由於筆者在第一天已經體驗過大船渡線,在回程想做一點不一樣的變化,於是決定先搭乘三陸鉄道往北至釜石後,轉乘釜石線,抵達新花卷再轉東北新幹線前往仙台

三陸鉄道原為国鉄時代為改善三陸地區交通不便,而鋪設的多段鐵道路線所組成,但於国鉄末期財政惡化仍留下了兩段未成線。於是當地在1981年11月10日正式成立三陸鉄道,並於1984年將未成的兩段路線打通,成為日本第一家第三鐵道部門。該鐵道在311大地震時有多處損壞,不僅車輛因海嘯而泡水,多處路線因地震毀損甚至有被海嘯沖走造成路線大量流失。在3年後的2014年全線復舊完成,而在2019年更是接收了原屬JR東日本山田線的宮古-釜石間的路線,路線總長163公里,是日本最長的第三部門鐵道

3/16 早上8點
筆者在大船渡的飯店起床並用過早餐後,帶著行李,跟前一天一樣走道大船渡的BRT站,準備搭車到盛站。當天抵達盛後,看了一下時刻表,發現三陸鉄道正好有車要進站,於是走上前一天就來過的天橋,等待列車的到來


三陸鉄道在大船渡設有一個車輛派出所,類似於台灣的機務分段,這裡主要檢修與留置南谷灣線的車輛。車庫內正是昨天見到的36-R型觀光車,順帶一提,該款車的上一代,36-400型,原為1989年在橫濱舉行博覽會時所使用的接駁車,在博覽會結束後賣至三陸鉄道,並於2004年廢車,後讓渡至緬甸,值得一提的是,36-400這批車輛無法跟其他三陸鐵道原有的車輛並結行駛,這也是加速其廢車腳步的原因之一。而36-R型,外觀上基本承襲了上一代的36-400的復古風,運行時也可和其他車輛掛一起運轉,這是和上一代車不同之處。同時本線則有一輛正班車正緩緩駛進站內


在筆者拍完三陸鉄道的柴油客車時,岩手開発鉄道的上行空車也正好進站。兩條鐵道不約而同的有車進站,讓盛的站場熱鬧了起來


進站的是三陸鉄道的36-700型,該批車由新潟トランシス,屬於NDC系列的一員。圖中這台36-717號車,上面的彩繪是去年和地方政府合作,因應311大地震11周年而特別塗裝的紀念彩繪車,上面的寫著「我們都連繫在一起」,有象徵和平的含意,車上的每張圖畫都是從三陸地區居民所繪製並挑選出的


列車在月台清車後,進到車庫稍作休息。而筆者則將目光轉到在站場上的岩手開発的工程車


遠處的應該是TMC200型的工程車,不過看斑駁的外觀,應該有段時間沒上線了,現役使用中的應該是近處較新穎的那台。當天正好遇到有人員在保養車輛


空車走後,想當然爾下行的重車過沒多久也到了,而此時也正好放光。在結束完天橋的拍攝後,筆者往車站移動


在盛站外貼著一張當時和AKB48合作的海報(原本只拍海報的圖片不見了,只剩跟車票合照的圖QQ),在311大地震後,AKB48到災區進行了多次慰問以及演出,為當地居民打氣,而AKB48的於2011年10月發布的單曲-風は吹いている (風正在吹),也是一首震災復興歌曲,歌詞中傳達的意思是:「即便如此,風還是向著未來吹,即使如此我依然堅強地活下去」
或許在天災之後人們最需要的就是努力活下去的動力吧

筆者進到車站後,買車票的同時也順道買了一些紀念品


其中有個個水彩畫風格的文件夾,上面畫滿了各家第三部門鐵道的車輛,其實仔細看會覺得許多車輛相似。這是因為為了後勤保養方便,許多第三部門鐵道在採購車輛時,會購買廠商所提供的模組化車輛,再加上一些自己所需要的客製化配件。如此一來,在製造上的成本與時間能有效降低,並且零件流通度高,不用擔心缺料問題


筆者購買的是名片式車票也就是俗稱的「硬票」,這種票比起一般薄紙票更有保存價格且更有質感,許多地方鐵道都會販售,與其同時還能多賺一點外快,而有些票迷是還會到處蒐集不同種類的硬票


上車後筆者對其車內的配備感到驚訝,雖然簡單,但整體相當乾淨明亮且舒適,甚至連廁所都很新很乾淨。筆者本人認為,這是整趟旅程下來,心目中第一名的第三部門鐵道列車


駕駛室旁可見到有一個運貸箱,這是「ワンマン運転」列車的常見配備

ワンマン運転為英文的One Man 音譯而來,意旨車上僅配有司機,並無車長。這種運作方式常出現的各地方鐵道與支線,好處即為解省人力。地方鐵道常採用的ワンマン運転模式大致為,乘客自後門上車後,在車門旁抽整理券,要下車時須看運貸表上的車資,接著把整理券還給司機,並將車錢投進運貸箱。若是上車時未抽整理券,則可能被收自起站算起的車資


就在三陸鉄道的列車開車之時,一旁的工程車居然發動了,筆者只好在車上目送


開車沒多久即經過和岩手開発鉄道的立體交叉,其實當天早上筆者有考慮或許可以走去赤崎看看但想到還帶著一個行李箱,就因此作罷

過交叉後沒多久列車即鑽入隧道,三陸地區屬於峽灣地形,各峽灣間往往都是夾著山,也因此三陸地區的交通自古以來就是註定不便。而三陸鉄道沿線也有許多隧道及橋梁,當天車上由於有小朋友的校外教學團,因此車上相當熱鬧,這些小朋友能在三陸地區這種自然環境良好的地方長大倒也挺不錯

列車開至綾里站,並在此站交會列車


與我們交會的是36-100型,該款車為三陸鉄道創社時即引進的車種,圖中的36-105更是元老的10輛車其中之一,也是筆者對三陸鐵道的第一印象車輛


列車交會後隨即開車,筆者至車尾拍攝遠去的36-100型,該車的特色即是在中間的終點指示器

接著到了恋し浜站,司機廣播在此停留3分鐘,可以下車拍照


恋し浜站站房,該站暱稱為「愛の磯辺」,並且還設有一個愛之鐘,而站房內則掛滿了來此一遊的人留下的繪馬


站名牌與鏡子,這種設在月台上的鏡子是司機開車時,用來確認月台上有無人員要上車所使用

而列車到了吉浜站後,校外教學的幼稚園生們在此站下車

在列車開車時,還向列車揮手道別,相當可愛

311發生的時候,這些小朋友們或許還沒出生吧。雖然已經過了10多年,但在搭乘三陸鉄道的同時還是可以見到一些被海嘯摧殘過的痕跡,但在當地居民的齊心協力下,三陸地區已經恢復了生機,而在這些可愛且有元氣的小朋友上,筆者相信三陸地區能朝氣蓬勃地迎接著未來的每一天


三陸鉄道有許多路段皆能夠看到海,若是一個人悠閒搭著柴油客車旅行看海也是個好選擇。而筆者也在心中和三陸地區,立下了要再來一趟的誓約

列車10:03自盛出發,10:50時抵達釜石,這趟接近50分鐘的三陸鐵道之旅也將結束。釜石是JR釜石線與三陸鉄道的交會站。過去宮古-釜石間的路線是屬於JR東日本的,在2019年時撥交給三陸鉄道,自此,三陸鉄道能夠一路從盛直通到久慈


三陸鉄道的柴油客車停靠在釜石站內,列車於釜石站停留後,隨繼續向北開行


三陸鉄道與釜石線的キハ100型,釜石線目前的主力為キハ100型

離要搭乘的快速還有一段時間,於是筆者走到釜石站的站房,站房內有著許多關於SL銀河的宣傳與裝飾


SL銀河前身為「SL銀河之夢號」,於1989年運行至2001年,當時的編組為D51498+12系客車。而在2014年,JR東日本為振興東北地區觀光,將原本於公園中長眠的C58239復駛,搭配來自北海道,原本由50系的改造而來的キハ141柴油客車改造成觀光車,組成SL銀河。這組列車有趣的地方在於,由於釜石線有許多爬坡路段,為防止C58239出力不足,特別挑選キハ141柴油客車做為客車,這兩輛車甚至有跳線,可以總控重聯運轉,但キハ141年事也高,因此在擔任補機的方面可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而JR東日本也宣布因車輛老化,將於2023年停駛SL銀河,因此當地居民今年在滿心期待SL銀河運轉帶來的觀光人潮的同時,也帶著一絲不捨


而在車站內販售的紀念品中,這個掛軸最吸引筆者的眼光,上面有著4台東日本的蒸氣機車,分別是配屬高崎的C6120/D51498,磐越物語號C57180以及SL銀河C58239。這掛軸的設計讓每台SL看起來都相當有氣勢,於是一個衝動就帶回家了

在接近開車時間時,筆者再次回到月台上


沒想到又遇到了前一天在盛遇到的36-R3,早上還在庫內休息的,沒想到已經出來運轉了,看來真是有緣


釜石線不管是普通還快速,均使用キハ100及キハ110型,兩者差別在單駕駛台跟雙運轉台,也可以掛一起運行


這趟旅程要搭到新花卷,到新花卷後轉乘東北新幹線到仙台,再於仙台轉乘常磐線前往泉

11:28,筆者搭乘的はまゆり4号準時出發
釜石線過去為岩手軽便鉄道,軌距762mm,後被国鉄收購後更改軌距,成了現在的釜石線。因過去是輕便鐵道,因此有些路段的淨空較小,以至有些較大的車輛無法進入,而釜石線在過去也有許多貨運業務,但在公路逐漸發達後,釜石線的鐵道貨物已成歷史,但在一些車站仍可以見到過去貨物業務的痕跡


在沿線甚至還可以見到一些殘雪。釜石線大多位在山區地區運行,路線較陡,甚至還有類似台灣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螺旋盤山路線。而キハ100奔馳在其中,聽著引擎聲的運轉聲,看著窗外的森林景色,別有一番風情


整列車編組共三節,由於通道門沒有關,因此可以直接看到最前端


過了遠野站後,基本上就已經出了山區,此時車程也過了一半

13:02 はまゆり4号抵達新花卷站
新花卷站是為了轉乘東北新幹線而特別新建的車站。釜石線的新花卷站本身只有月台和一個通到新幹線站房的地下道

到了新花卷站內部後,筆者原本打算買個便當做午餐,沒想到站內的賣店說要現作,並且詢問了筆者新幹線的時間,筆者回答約20分鐘後,店家說來不及,只好作罷。而新花卷站內也沒便利商店,只好先餓肚子到仙台,原本想說轉車時間應該足夠買便當上車吃,沒想到計畫趕不上變化


筆者在新花卷站內閒晃時,看到有一區居然放滿大谷翔平的東西,雖然筆者對棒球並沒有特別關注,但大谷選手的名聲也是略有耳聞,而大谷選手本人也是岩手人,或許因為這樣所以才會有這個展示區吧。且當時正值經典賽時期,日本人也相當狂熱。在幾天後,日本也在經典賽獲得了冠軍

接著筆者上了新幹線後,找好位子,即開始幫手機充電,同時也閉上眼小睡片刻,這趟旅程只有兩趟新幹線,而這是這趟旅程最後一次搭乘新幹線了

醒來時,仙台站也快到了,下車後看到月台上有便當賣店,走進一看,居然有販賣仙台名物-牛舌便當,趕緊買一個來嚐嚐。於是筆者帶著牛舌便當上了常磐線的區間車

14:40分,由701系擔當運行的普通車由仙台站開車


這個牛舌便當的特別之處,就是有別於一般日本鐵路便當是冷的,這個牛舌便當有加熱功能,主要拉開紅線,下方的加熱包就會開始加熱,有點類似美軍MRE口糧的感覺。筆者拉開紅線後,便當下方的加熱包開始作動,冒出白煙,雖然已經有看過別人使用,但第一次還是被嚇到了XD而整個便當的重點就是這幾片牛舌,烤過的牛舌搭配上帶著微微辣的調味料,相當下飯,而且7片牛舌都相當厚,吃起來頗有份量,不過筆者認為小缺點就是飯跟配菜有點少,但依然值得一試。而在下午的通勤電車上吃著便當,總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XD

通勤人潮在仙台近郊的一些車站陸續下車後,車上的乘客也開始變少,沿路的風景也從住宅演變為工業區再演變為空地


常磐線北段有許多地方就像照片裡這樣,一片荒蕪,這些土地有些在海嘯後被海水浸泡過,土壤鹽分過高,因此也無法種植,只能荒廢。而筆者也注意到701系的車窗不知道是太久沒洗還是長久磨損的關係,感覺起來相當髒

16:08列車抵達終點原ノ町,而筆者也預計在此站轉乘16:22開往いわき的普通車,列車進站時,要轉乘的列車已在月台彼側等待,這段搭乘的是E531系。在開車前,筆者在月台上的販賣機發現了新東西


那就是罐裝的蛤蜊味增湯,喝起來也不錯,味增的味道並沒有很濃,反而是蛤蜊的味道較為濃郁,但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也不會很鹹

16:22開往いわき的普通列車出發
這段路程會經過因福島核電廠外洩而隔離的隔離區,發生外洩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在双葉-大野間的海測,而隔離區是在浪江-富岡


行經這段路線時,可以感受到路線有往內陸改線過,且路線改成了單線高架,而浪江-富岡這段路線,因需等輻射值衰退到安全係數以下,因此於2020年春季時才開通,為常磐線全線通車的最後一塊拼圖。過了隔離區後,已經可以在車窗外看到海,此時也陸陸續續有學生上車,這段路線有幾處隧道,列車在鳴笛後衝入隧道,有種衝進另一個世界的感覺

17:45 E531系駛入いわき站
在通勤人潮中,筆者一人背著背包拉著行李箱,顯得與眾不同


接下來要搭乘的是17:55開往水戶的普通列車,不過這次就沒有要到終點,在幾個站之後的泉站就要下車了。圖中左邊的就是剛剛搭了1個半小時的E531系,而右邊即是接下來要搭乘的E501系


E501系為交直流電車,目前營運區間以いわき-水戶為主,雖然不在待退清單的前幾名,但在東日本近年來相當有效率的換車潮下,或許不久之後也會消失在時代的洪流之中

18:09列車抵達了泉,將近三個半小時的常磐線北段之旅,終於到了目的地泉,下榻的旅館就在車站旁。前幾天的行程筆者都是住同一家連鎖的旅館,因此房型和在大船渡的房型幾乎一樣


不過差別在大船渡的房間是在樓上,泉的房間是在一樓,且旁邊就是常磐線,窗戶外即可看到列車通過。筆者在放好行李後,準備出門覓食

泉位在福島県南端,並不算是相當熱鬧的城市,因此晚上7點左右的街道上甚至有點冷清。在車站附近隨便挑了一家餐館


沒想到裡頭的裝潢挺有質感,木製的櫃檯搭配有點昏黃的燈光,有種酒吧的感覺。在看完菜單後,筆者點了一份炒麵,炸章魚以及茶碗蒸跟柳橙汁


先上菜的是炸章魚,章魚吃起來相當的Q彈,搭配上胡椒跟檸檬,簡單的調味已經足夠。此時,一群說著廣東話的人,進了店內,一開始筆者還以為是香港人,於是上前搭話,才知道原來是馬來西亞人,會來這邊是要回東京的路上,休息一下來吃個飯

此時老闆娘問茶碗蒸要大份還是小份時,心想大份頂多就是大碗一點,於是點了大份的


沒想到,這真的很大一碗(對,就是左上角那碗),看到老闆娘端出來時,筆者還不禁說了一聲:欸?而剛剛那群馬來西亞人看到時也感到相當驚奇,於是也追加了一份一樣的。雖然只有簡單的高湯,但吃起來還是挺不錯的,更何況份量也頗足夠XD

而炒麵就是常見的日式炒麵,雖然前一天吃過夾在麵包裡面的,但單純吃炒麵當然還是比較美味,而且裡頭的蔬菜還不少


店內空間雖然不大,來的看起來也都是當地人,筆者和那群馬來西亞人,或許是這家店少有的外國人吧。這餐共花了2800,有麵有配菜以及飲料,這樣的價位可以接受。在吃飽結帳完後,老闆娘還親自出來送客,讓人感受到了濃厚的人情味,這就是這種由當地人經營的小店的魅力吧

接著就是例行的到便利商店採買後回到旅館休息。整天下來的行程幾乎都是在搭車,從大船渡迂迴經釜石線,再轉新幹線後搭常磐線一路晃到泉。整天下來經過了不少跟311有關的地區,雖然已經過了十多年,但對當地的影響仍然還在。而筆者也注意到許多在東北地區的選舉廣告標語,都和「再生」以及「復興」有關。這幾天下來去的地方幾乎都不會是一般外國觀光客會到的地方,不過也因此體會到了最純正的當地風情

接下來的行程則是福島臨海鉄道,這也是筆者選擇下榻在泉的原因,以及往茨城移動,踏入關東地區

閱讀上一篇:岩手開発鉄道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日本行2024vol.2 DAY9 くろがね線

比較不一樣的機關車-全台現役私有調車機一覽

日本行2024vol.2 DAY4 王滝森林鉄道 林鉄フェス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