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行2024vol.2 DAY9 くろがね線

日本行2024vol.2 DAY9 くろがね線


位於北九州市的八幡製鉄所,從古至今一直都是日本重要的鋼鐵廠之一,其佔地廣闊並且主要劃分成戸畑與八幡兩個區域,兩個區域中間透過名為「くろがね線」的專用鐵道相連。くろがね線穿梭於市區中,為了不發出噪音影響居民,機關車除了運行緩慢外還裝上了防音裝置,而常年在製鐵所運行使得車上有著許多污漬,貨車則擺放著各式鋼鐵產品,如此充滿工業風的列車行駛在市區當中,充滿衝突感的畫面是くろがね線特有的風格。而這趟筆者來到北九州也順勢造訪了這條專用鐵道,同時也在導覽人員的介紹下,了解了這座擁有百年歷史的鋼鐵廠

10/11 早上七點
筆者一樣自下榻的旅館出發,買好早餐上了北九州モノレール抵達小倉站,並於小倉站轉乘鹿兒島本線的電車到達九州工大前站


筆者跟著通勤人潮在九州工大前下車,雖然名為九州工大前,但這裡離站名裡的「九州工大」還有一段距離,反倒是後站的製鐵所有著相當重的存在感

自明治時代開始,日本即在北九州的八幡地區建造製鐵廠,隨著鋼鐵需求量越來越大,除了八幡地區外,後來還在小倉以及戸畑地區增設了廠區。而戸畑地區與八幡地區兩地過去靠著海運往來,但由於效率不高,後來在1927年開始建設聯絡兩地之間的專用鐵道,並於1930年通車,這條路線就是現在的くろがね線

くろがね線最初被稱為炭滓線,後來在和員工募集命名後才改成為くろがね線(Kurogane sen)。該線通車為雙線電氣化路線,全長6公里,僅有辦理兩地廠區之間的貨物運輸,目前營運的公司為日鉄物流,該公司是日本製鉄的子公司。除了くろがね線外,兩地的鋼鐵廠內同樣有著規模龐大的鐵道系統,不過外人不得一窺其面貌,雖然鋼鐵廠與JR鹿兒島本線設有專用線連接,但要見到鋼鐵廠的機關車出來調車還是得碰運氣,而くろがね線成了外界一窺這個產業鐵道系統最好的媒介


筆者出車站後,經過一片辦公大樓後,接著穿過一座地下道,出來後即可以看到一排比人高的鐵網,網內的路線就是くろがね線了

由於くろがね線沿線為住宅區,因此全線架設了鐵網,工廠這邊也不例外,通常日本同好的建議都是帶著梯子或板凳等物品墊著就夠,不過筆者當天不但沒梯子跟板凳,連能墊腳的東西都沒有,最後是兩手舉高,然後抬頭切換景觀窗至螢幕,透過相機螢幕拍攝,相當克難


九州工大前站位於戸畑地區,從空拍圖可以見到,這邊的製鐵所裡面有著規模龐大的路線,而這些路線當中與くろがね線聯絡的就是戸畑第一操車場,左側四條股道為列車抵達線,中間為調車用的機回線,右側四條則是列車出發線

戸畑第一操車場設有九條股道,來自八幡的列車至此後除了調頭外,還會將貨車在此解連,接著交由戸畑地區工廠裡的機關車拉進工廠內,而くろがね線本務也會在掛上要送往八幡的貨車


站場上停有一些貨車,圖中這款貨車為裝有防水帆布的篷車,通常用來載運不能淋到雨的製品,雖然這種設計的貨車在歐美國家算常見,但在日本只有這裡看得到

貨車端面寫著的「K3」則是貨車編號,另外這款車有分載重80噸以及90噸的,可從車側支撐帆布的支架數量分辨,90噸的有10支,80噸的有9支,圖中這台有10支所以是90噸的車輛


另一邊的是載運半成品熱鐵塊用的貨車,上面的蓋子可以打開將滾燙的鐵塊放入並且保溫,如果這些貨車被掛在從戸畑開往八幡的列車上,則代表裡頭裝有鐵塊,據日本同好說可以見到熱氣自裡頭竄出,下雨時甚至還會有水蒸氣

另外可以發現到,這台貨車擁有四個轉向架,這是因為這台貨車載重可達90噸,這款車數量較少,比較常見的是載重60噸的版本,60噸版本的貨車就是一般兩個轉向架的四軸配置

看完幾款貨車,筆者走向路線旁,拿出早餐等待列車到來,根據之前日本同好的紀錄,くろがね線的運作形式大致如下:

1.由於需配合製鐵所24小時運作,因此くろがね線也是24小時運作,而運轉員工一天分成三班制

2.每班主要時間為:7:00~15:00/15:00~23:00/23:00~7:00,交班時間時列車不會行駛

3.第一班車時間較為固定,通常都是7:30左右自八幡出發,行駛時間約莫30分鐘左右,抵達戸畑調車後,通常在9:00左右返回八幡

4.由於運行狀況視製鐵所生產狀況為主,因此會出現低中高三種的運行密度模式

低密度模式:在第一班列車回到八幡後,通常需等到兩個小時後才會再開往戸畑,在戸畑調車跟停留約一個小時再返回到八幡;在這之後的下一班就要等到換班後的16:00甚至更晚了

中密度模式:第一班列車回到八幡後,過了一個多小時左右後就會開往戸畑,接著在戸畑調車及停留約一小時後,再開回八幡;接著再隔一小時後會再次開往戸畑,以此類推,中密度運行通常都是隔一小時

高密度模式:基本上是利用單線最大的容量,通常都是列車抵達八幡或戸畑後,調車完成後就馬上開車,在路線旁守株待兔即可,高密度運行是最理想的拍攝時刻

以上都只能是經驗談,實際上運轉模式只能以現場為主,畢竟無法得知鋼鐵廠作業情形,所以一切靠運氣,如果遇到鋼鐵廠歲修之類的的狀況,列車也有可能不開。不過可以保證的是,從第一班列車開始拍攝絕對是最保險的方法,這也是筆者採取的方法


筆者在操車場旁等待,還未見到くろがね線的列車,一台廠內用的機關車倒是先開出來調車了

該車為D624,1975年由日本車輛製造,重60噸,當時製造15輛,目前該批車大部分為現役狀態,由於在鋼鐵廠內經常需要牽引裝有高溫製品的貨車,為了調車人員的安全因此在車輛前後均裝上可以防護用的小空間

而鋼鐵廠的機關車還有一個特色,那就是可以用遙控的方式操作,另外在八幡製鉄所的調車人員還可以透過平板與控制中心連線,用以確認需要調動哪些車輛,以及有無其他變動等資訊,達到效率最大化


D624先是進到剛剛放有熱鐵塊貨車股道,準備開始調車


由於股道配置關係,加上戸畑第一操車場沒有設計拖上線,因此D624需調車的話需要先開至くろがね線正線上


近距離觀察駕駛室,可以看到上面寫著S的是社徽;右邊寫著「鋼片」則是指D624主要運用在鋼片運輸上;左下角可見日本車輛的製造銘版,右下角的「伊東」二字則是當天作業人員的名字,會在機關車外面放上作業人員的名牌也是くろがね線的特色之一


D624推著貨車往後退後,旁邊的可以見到一串上面裝有鋼卷的貨車

這款平車上面裝有固定架,主要為用來運輸熱軋鋼卷的板車,依照可載運的鋼卷數量分成三種載重的板車。分別是可載兩個鋼卷的載重60噸板車,可載三個鋼卷的載重80噸板車,以及可載四個鋼卷的載重110噸板車


接著D624將熱鐵塊貨車與鋼卷以及防水帆布篷車掛在一起,接著往裡頭推,看來這就是等一下要送往八幡的貨車了


調車完成後,D624往工廠內開去,準備待くろがね線列車抵達後再開始協助調車

看著道岔已經扳到到達線的位置,筆者又看了看時間,列車是差不多該抵達了。由於位置就在工廠旁邊,正值上班時刻無論是開車和走路都有許多上班族往工廠的方向移動


果然過不久後,くろがね線的列車緩緩駛來了,後方的是和鹿兒島本線的立體交叉。該車為E8501電力機關車,為85ED-1形,1976年由三菱重工製造,重85噸,共有四台,目前僅剩E8501以及E8502現役,E8503與E8504已經廢車解體

該車雖僅有四軸,但卻有85噸,因此軸重來到驚人的21.25噸,許多本線上使用的機關車都沒這麼重。另外該車也有許多特色,像是裝在車前的分離式冷氣機,可無線遙控的設計,以及車頂的AU13冷氣,而另一台E8502過去還裝有雙臂弓,不過已經轉為備用。為了在住宅區中穿梭,因此特別在底盤裝上一圈鐵板防止噪音發出,而或許也是因為如此,整台車就像是一台大型方塊一樣,讓人有種比一般在來線車輛還大的錯覺,但其實くろがね線的淨空是和在來線一模一樣的,軌距的部分更不用說,要和在來線相接當然是1067mm

除了兩台電力機關車外,還有一台由德國製造的柴電混合車,該車為為了くろがね線打造的,僅有四軸但重達140噸,軸重來到35噸之譜,編號為E1401,塗裝部分採用和ED8501相同的塗裝,於2022年正式上線使用,後續預計還會繼續引進。筆者造訪當天沒有行駛,只能透過同好拍攝的影片來一睹這台「世界上最重」的四軸機關車


編組當中除了熱鐵塊貨車外還有平車,平車用來載運鐵板以及鐵塊等製品,而這些平車則依載重不同分成載重60噸、載重70噸以及載重80噸三種形式


在編組最後方的是D705柴油機關車,該車70DD-3形,為1975年日本車輛製造,重70噸,共有五台,D701/D702/D703已經報廢解體,目前剩D704與D705現役

くろがね線的運行方式為電力機關車+貨車+柴油機關車,位於編組後方的柴油機關車作為增加韌力以及補機用,雖然くろがね線列車重量相當重,但沒有裝有空氣煞車,因此需要在尾端加掛一台機關車控制列車用,也因如此,柴油機關車上也會有一名員工操控

而也發生過兩台柴油機關車推拉運行過的編組,通常發生在電車線檢修等狀況時。另外該車也裝有無線控制裝置,可從前方電力機關車操控,過去曾有同好目擊柴油機關車內沒人,靠著前方遠端操控的情形,不過還是以派人員上車控制為主


隨著列車抵達戸畑第一操車場,筆者也跟著到調車場旁拍攝,這邊雖然有水泥護欄可墊腳,但高度不高,拍起照來還是相當克難

くろがね線的特色之一是爬滿鏽斑的架線柱,也不能說養護人員怠於管理,畢竟在製鐵所旁邊空氣中本來就充滿氧化物,就算整理過了過沒多久還是會氧化。在戸畑第一操車場旁邊是員工停車場,在那個くろがね線還有雙線的繁忙時代,除了列車運行密度高,旁邊停車場的也是操車場的一部分,不過隨著運量不如以往,雙線區間也跟著拆除,而操車場也縮減了面積


調車工上車後即準備開始調車,通常柴油機關車與電力機關車會交換位置,保持電力機關車在本務位,當然只是照理來說,也是會出現柴油機關車在前的例子

筆者在此沒有多待拍攝調車,而是走回九州工大前站,準備搭乘電車前往下一站-枝光站。列車自九州工大前開車後,右手邊可以見到戸畑地區的製鐵所,過了戸畑站之後列車進入隧道,穿過一座名為宮田山的小山丘,出了隧道後左手邊可以見到兩座分別架設管線以及鋪設軌道的橋樑,那邊就是くろがね線了,過了橋樑後,列車也抵達了枝光站


當天搭乘到是JR九州的821系,該款車的特色在於端面環繞了外圍一整圈的LED燈,白天看可能不太清楚,到了晚上前方環繞整圈的白色LED燈以及尾端整圈的紅色LED燈,感覺就像是開在軌道上的漁船一樣。而筆者也覺得這樣看起來挺奇怪的,甚至在Google搜尋821系,還會出現「821系 気持ち悪い」的關鍵字


走出枝光站在右手邊即可見到跨過馬路的大型鋼樑橋,該橋名為枝光橋,這座鋼樑橋為1930年建造的,最初為鐵道所用,後來興建新橋後,目前做為管線橋用

筆者走進旁邊的住宅區,這裡的住宅區依山而建,沿途都是小巷子居多,突然有種回到之前去尾道的感覺。途中筆者還一度走錯路,只好下山重新再爬一次,雖然已經是十月,但當天天氣不錯,加上又爬上爬下,還是讓筆者汗流浹背,最後總算是成功抵達くろがね線上方的跨線橋


從跨線橋後方看過去是くろがね線唯一的一座隧道,該隧道名為宮田山隧道,建於1927年,長1180公尺,興建時設計師還參考了琵琶湖疏水隧道的隧道口設計外觀,而在挖掘該隧道時卻也遇上積水的問題。目前雖然留有雙線淨空的遺跡,不過軌道僅剩一線,另一側則是鋪設管線用,而在隧道上還有過去八幡製鉄的舊社徽

筆者往下走到一扇鐵門旁邊,這邊有個小縫可以平面拍攝くろがね線的列車,在沿線不是跨線橋就是鐵絲網的くろがね線,平面的攝影點算是相當稀少

抵達不久,兩名くろがね線的員工準備打開鐵門進入保養路線,見到筆者先是問了是不是來拍照的,接著又問了從哪裡來的,聽到筆者來自台灣,兩名員工不約而同的說了聲好厲害啊,同時也提醒筆者列車還有5分鐘就到了


在與員工聊天沒多久後,隧道內出現了兩個頭燈緩緩前行,E8501拉著貨車抵達了,旁邊白色的車輛就是員工用的車輛,不過小可惜的是裡面草長得有點多


拍完前端筆者跑上剛剛的跨線橋,くろがね線列車速度相當緩慢,感覺時速大概只有15~20公里而已,低速運行則是為了不要在住宅區內發出過多噪音,不過列車運行時還是可以聽到沉重的貨車發出嘎嘎做響的聲音,還有機關車發出低沉的引擎聲與馬達聲,但聲音不大且相當低沉,像是一頭正在低聲喘息的猛獸一樣

這班自戸畑開來的列車除了掛有熱鐵塊貨車外,還掛了數台載有鋼卷的貨車,雖然筆者平常工作的工廠經常可以見到鐵卷,但看到這麼大捲的鐵卷放在板車上還是覺得相當新奇

除了防水帆布篷車、熱鐵塊貨車以及平車外,くろがね線還有其他貨車,例如用來裝載U型鋼以及其他散裝鋼材的敞車,還有用來載運廢鋼材的側倒車等貨車,不過當天上述兩款貨車筆者都沒遇到


在D705前面還掛有三台防水帆布篷車,這班列車共掛了三種種類的貨車,待抵達八幡後再調車到各個工廠進行加工

拍攝完第一趟列車後,筆者走回鐵門旁與兩名員工道謝並且道別,接著往官営八幡製鐵所舊本務所瞭望台的方向走去,下了山後沿著鹿兒島本線走,左側的購物中心過去為一座名為スペースワールド的遊樂園,翻譯成中文就是「太空世界」,旁邊還有一座同名的車站,不過樂園早已關門改建成遊樂中心,僅剩車站名稱告訴人們這裡曾有一座樂園


這段路線的くろがね線也與鹿兒島本線平行一段後,接著又與鹿兒島本線立體交叉,過了這個立體交叉後就是八幡地區的製鐵所了。上方行經的是四輛編組キハ47回送,這班車運用為兩班來自日田彦山線的列車抵達小倉後,接著連掛後經鹿兒島本線以及筑豊本線回送回直方


在穿過地下道後,即可以看到官営八幡製鐵所舊本事務所瞭望台的入口在旁邊,該展望台為免費入場,開放時間則是9:30~17:00,最後入場時間為16:30,每週一公休,週一逢假日則順延一天休息


當天筆者為第一個進場的訪客,進到裡頭先會經過一道長廊接著就是瞭望台本體。導覽員是一名歐吉桑,見到筆者即來招呼進行導覽,先是問了筆者從哪裡來的,聽到筆者來自台灣後,除了表示驚訝外,也問到用日文導覽會不會有語言不通的問題,筆者則表示大概聽得到七八成,於是開始了一場一對一的導覽

導覽員先自八幡地區製鐵所的歷史講起,官営八幡製鐵所為日本政府自1887年在釜石建造了第一所製鐵所後,於1901年啟用的日本國內第二座製鐵所。選定八幡地區的原因是因為其地理位置鄰近港口,外加離當時煤炭主要產地-筑豊地區不遠,因此選定八幡建設鋼鐵廠,自1901年啟用後,雖然一開始的運轉不是那麼的順利,不過自1904年開始,八幡製鐵所的製鐵技術逐漸提升,從原本僅有一座高爐,到後面增設第二第三高爐,並於1934年正式改稱為日本製鐵,八幡地區的鋼鐵廠則命名為日鉄八幡製鐵所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八幡製鐵所為全日本產量最大,其自然也成了盟軍轟炸的目標之一,不過其受損並不嚴重。戰後在GHQ的政策下,日本製鐵公司被拆分,八幡製鐵所獨立成八幡製鉄公司,後於1970年與富士製鉄合併為新日本製鉄,再於2012年時與住友金屬合併成新日鉄住金,而該公司於2019改名為日本製鉄


導覽員接著從八幡製鉄所歷史開始講起,搭配上牆上一系列的老照片,照片當中從當年還只是一個小漁村的八幡村開始,接著開始蓋起了事務所與鋼鐵廠,隨之而來的還有鋪設鋼鐵廠運輸需要的軌道,接著高爐一座座蓋了起來,到現在整個八幡地區規模龐大的鋼鐵廠,有種在玩世紀帝國建設文明時時的感覺

隨後導覽員介紹起了八幡製鉄所內的近代化産業遺産,除了在觀景台就能見到的舊本事務所外,還有1900年建造的修繕工場以及1900年建造的舊鍛冶工場,還有1910年建造的抽水室,不過這些建築物都在工廠內無法見到。而這些建築物因具有紀念日本製鐵產業歷史價值意義,而被日本政府指定為近代化産業遺産,講到這些實績時,導覽員帶著一點自豪的語氣,相當以這些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感到驕傲

不遠處還有當年東田第一高炉的紀念公園,現在改為叫東田第一高炉史跡広場,旁邊還有保存過去くろがね線的凸型電力機關車以及載運鐵水的魚雷車,不過這次筆者忘了造訪,後來看地圖才想起來,就留著下次有機會再造訪吧


下一個介紹的是官営八幡製鐵所舊本事務所,建於1899年,落成後除了是八幡地區製鐵所的辦公室外,更肩負起當年日本製鐵業發展的最前端。建築物由赤煉瓦建造而成,採用英式磚砌法建造,屋頂則是日式屋瓦,融合了東西兩種建築方式,就像當年製鐵廠營運初期也是透過外國顧問以及本地人合作下才得以開始運作的

舊本事務所內部設有辦公室、會計室、會議室等房間,後於1922年啟用新辦公室後,舊本事務所轉作實驗室所用,後來實驗室也不在此處使用,舊本事務所也轉為保存用,並且恢復過去內部的陳設

雖然因為舊本事務所位於工廠內無法進入,而瞭望台雖然可以見到建物本身,但依然不得其門而入,於是在瞭望台還設有螢幕導覽內部的情景,跟著導覽員的介紹,雖然不能實際走訪,但還是能了解到內部的設計等。而導覽員也說到,近期市役所爭取到經費,預計明年就能實際進入舊本事務所內部,聽到這裡筆者也笑著說看來明年要來一趟了,導覽員也笑著說那是一定要的


前方的老照片拍攝位置大概在剛剛筆者經過的地下道附近,景觀早已今非昔比,而這棟赤煉瓦建造而成的本事務所依然矗立在原地,講述著八幡地區的製鐵歷史。筆者其實挺喜歡這種老照片與現在對比的感覺,除了找尋過去拍攝地點的樂趣外,還可以從中體會時代的變遷

而剛剛導覽員在介紹老照片時,當中有一張當時第一高爐落成時的官員合影,導覽員也介紹起了當年參與落成典禮的人物,除了在歷史書上見過的人名外,有幾個筆者感覺特別熟悉,後來才發現是前兩天在造訪筑豊炭田博物館見到過的人名,這些都是過去筑豊地區煤礦的礦主,當中提到一名麻生太吉先生時,導覽員亦補充道其後代就是現在日本眾議院的議員之一-麻生太郎先生。聽到這裡,筆者感覺這張一百多年以前的照片裡面的人好像沒有這麼遙遠了


在瞭望台旁邊的就是くろがね線的車庫,最前面停著一台平車改造架線維修車,這裡除了保養くろがね線的車輛外,廠內的機關車也會來此維修

在平車後面的機關車是D619,跟不久前在戸畑見到的D624為同型車且為同批引進的車輛。後方的機關車為原本金見鉄道的No.3,在金見鉄道廢線後被八幡製鐵所買去,並改稱為D506,該車為1969年由日立製造,重50噸,該車通常都在廠內運作,較難見到其蹤跡,不過這次放在外面檢修讓筆者巧遇,實屬意料之外


除了車庫外,旁邊還有製鐵所廠內的機關車進進出出,圖中這台為D627,與D624以及D619為同型車,而D627為這批車最後增備的一台車,為1976製造,目前配屬在八幡地區做調車用

筆者也注意到,製鐵所內機關車在運作時會透過電子喇叭播放警示音用來提醒車輛靠近,在導覽員導覽的同時也能聽到電子喇叭的聲音自廠內傳來,早上在戸畑地區見到D624調車時也能聽到聲音,不知道くろがね線的機關車有沒有也裝有電子喇叭


在舊本事務所前是八幡製鉄所內部的軌道站場,站場上停了不少平車,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在這遇到機關車前來調度貨車,而地上也裝有許多號誌,看起來像是動畫-魔法公主當中的小精靈一樣

在導覽結束後,筆者和導覽員聊了起來,另一名胸前掛著見習導覽員的阿姨也加入了話題,當中也聊到了筆者前幾天造訪筑豊炭田的行程,以及這趟去長野拍攝森林鐵道的行程。當兩名導覽員得知筆者這次旅程是自己一人規劃時不禁表示佩服,同樣也說了年輕真好,這趟旅程下來,被人說了年輕真好的次數也好幾次了吧XD

最後問到筆者接下來的行程後,筆者告知要沿著くろがね線一路走回戸畑以及一路拍攝,兩位導覽員也告知要注意安全,而筆者也和他們道謝與道別,接著再度踏上走回戸畑的旅程

離開瞭望台後,筆者來到購物中心的停車場,這裡可以拍到くろがね線爬上枝光橋的畫面,不過剛才在聽導覽時並沒有注意くろがね線的列車有沒有開走,因此無法確定是低中高哪種密度的運行模式。不過筆者心想,如果是高密度的話應該剛剛走去瞭望台的路上就遇到了,所以不是中密度就是低密度,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筆者站在停車場旁等くろがね線的列車出現


等待途中由於旁邊就是鹿兒島本線,因此好幾次將鹿兒島本線的列車聲音誤認成くろがね線的列車聲音。直到出現一股低沉且緩慢的車輪震動聲後,くろがね線的列車伴隨著相當小聲的引擎聲,緩緩爬上了斜坡

此時筆者也注意到本務居然是柴油機關車的D705,按照くろがね線的運轉邏輯來說,柴油機關車應該是在尾巴當守車兼補機用,這班卻拿來當本務用了,不過在都有配置人員操控的情況下應該也沒關係吧


列車緩緩爬上斜坡往戸畑的方向開去,除了枝光橋外還可以見到依山而建的民宅。原本筆者還以為車體不會被欄杆擋住,結果下半身還是被吃掉了,後來想到難怪沒看到日本同好在這拍攝過的照片,算了就當個經驗吧

講到這裡,過去筆者看過有日本同好自八幡方向的山丘上拍攝的照片,除了くろがね線外還可以將鹿兒島本線帶入畫面。另外還有從枝光站拍攝的角度,雖然因為路線沿線鐵網等因素而取景受限,不過還是能有人找出不一樣的角度來拍攝這條專用鐵道


離開八幡地區後,くろがね線鑽進了宮田山隧道,但筆者畢竟不是相關人員,無法走隧道穿過宮田山,在山下的便利商店簡單補給後,還是認命開始爬山

爬上宮田山隧道的位置後,接著是一段名為望玄坂的山坡,中間設有接替可供行人行走,兩旁都是住家。在走這段路時,筆者一直想到電影-捍衛任務4當中在巴黎聖母院旁階梯的那場動作戲,不過筆者當然沒有遇到成群的殺手自兩旁冒出,不過走到一半,突然覺得後面好幾雙眼睛正在盯著,回頭一看,居然是四隻貓正在看著筆者,牠們應該在想著這個笨人類在幹嘛吧(笑


好不容易終於爬到了制高點,遠方可見到関門海峽,下方的還可以見到くろがね線的枝光橋,八幡地區的製鐵所則是在左手邊,右手邊的鐵網內則是製鐵所用來輸送氣體的管線

爬到山上後,筆者拿出剛剛買的飯糰開始吃了起來,吹著風看著山下的風景稍作休息。休息足夠後繼續走,沒想到走了一段又是一段上坡,雖然不長,但這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還是免了吧,在坡道左側是一座學校,外面可以見到學生在裡頭打著球,看來應該是在上體育課吧


雖然有管線隨著くろがね線一同進入了宮田山隧道,但還是有部分管線沿著山勢鋪設,沿線可以見到許多塊告示牌,大致意思是如果管線出現異音或異味以及異常請馬上聯絡製鐵所

到了真正的山頂後,筆者沿著坡道走下山,下方隱約可見くろがね線的路線,這片住宅區也是依山而建,路也都是小巷子居多,不說還以為到了某座位於山上的小鎮,筆者最後走到くろがね線的一座跨線橋上等待列車的到來


由於くろがね線列車運行速度緩慢,看到頭燈再拿出相機拍攝都來得及。くろがね線充滿工業風的機關車,加上路線旁的管線,十足的工業風,不過後方的背景卻是高樓大廈與住宅區,兩者形成有趣的對比


從跨線橋上觀察E8501這台電力機關車,許多特徵都能見到。像是有名的裝在外頭的冷氣室外機;車頂的AU13冷氣,這款冷氣通常是拿來裝在客車車頂的,在くろがね線則是裝在機關車頂端,可能是為了協助內部機器降溫,至於室外機或許是給駕駛室用的

另外在車輛端面還可以見到兩支視角不同的攝影機,一支看起來像是在照著連結器,可能是用來確認列車連結狀況用的,另一支則是照著前方,應該是用來照路程景的;同時筆者也注意到E8501左側的登車梯看起來像是被封住了,只能從右側登車;當然車頂也少不了裝有警示燈,警示燈可以說是產業鐵道用車的標準配備了吧


這趟開往八幡的列車還掛有數台裝有鐵塊的平車,鐵塊就像積木一樣成堆疊在平車上,平車旁邊還裝有護欄,後方則是熱鐵塊貨車


跨線橋的另一端即是宮田山隧道,不過這個角度沒那麼好,有管線還有電線稍嫌雜亂

根據班次的時刻,筆者推算當天應該是採用中密度運行,於是繼續前往下一個攝影點,不過其實筆者並沒有特別安排攝影點,畢竟連運行時刻都要到了現場才能確定,攝影點要先找好也不是不行,加上くろがね線的攝影點其實就是每一座跨線橋,事先安排是沒那麼需要


離開宮田山的範圍後,已經算是進入鬧區了,而且還有一些商店。雖然已經是十月,但北九州的好天氣讓筆者不免覺得稍微熱了一些,於是走進便利商店買了個冰淇淋來吃,這種用吸的冰淇淋雖然在台灣也能見到,但價格不算便宜,一直不是筆者的首選冰品,這次也是看到剛好想說來吃看看,裡面是濃郁的牛奶冰淇淋,一口吸下全身透心涼,這種冰品的好處就是不用怕弄髒手吧

稍作休息後筆者繼續往下走,前面提到くろがね線的各個攝影點就是沿線的各個跨線橋,而くろがね線在市區中轉了個左彎,雖然彎道上有幾座跨線橋,但角度不太理想,所以還是被筆者跳過


在這段路線中除了跨線橋外,還有幾座涵洞,而這些涵洞也是用橋來命名,不過以くろがね線的角度來說,涵洞確實就是一座座橋樑

繼續往下走,旁邊是一座小學校,操場旁有許多學生戴著帽子坐在帳篷下,操場上還在進行著運動會,幾名小學生見到筆者還揮手打招呼,筆者見到也打了招呼回去,挺可愛的,最後筆者隨意走到了一座人行跨線橋,準備在此等待列車


上了橋沒多久,遠方即出現了兩顆頭燈緩緩接近,開來的是本務D705做本務的列車,而這班列車也是以空車為主,前面的板車雖然看起來有東西,但那個只是載鋼卷用的固定架而已,或許因為是空車所以才會用柴油機關車當本務吧


列車最後方則是E8501,柴油機關車能透過排氣孔有無冒煙才判斷有沒有出力,不過電力機關車不好判斷就是了,但空車應該是不用補機出力吧

筆者位於的這座跨線橋已經離戸畑不遠了,加上時間接近中午,想著接下來還有其他行程,而且基本上也拍夠本了,那拍完下一班返回八幡的列車後就收工吃飯吧

下一個拍攝點筆者來到另一座跨線橋,抵達時已有同好在此等候,彼此互相也打了招呼,而那位日本同好說到等一下錄影,麻煩請不要發出聲音,而筆者也跟著配合


這趟列車在戸畑停留約半小時即開車,本務為E8501,後方的煙囪為製鐵所的煙囪,上方的跨線橋除了有公路外還有鹿兒島本線


列車在地塹中緩緩行駛,這班車的貨車有兩種,前面是熱鐵塊貨車,後面是裝了鐵塊的板車


尾巴的角度有點受限,因為這座跨線橋與另一座跨線橋相隔不遠,剛好會擋住後方的編組,不過整天拍下來也算是滿足了

列車離去後,那位日本同好和筆者搭話,先是問了筆者從哪裡來的,聽到筆者來自台灣,馬上認出了筆者,還拿出推特上的照片,原來是彼此有在推特上互相追蹤的同好

這名同好也有架設網站,裡面有相當多關於くろがね線與調車機的資料,筆者也是透過他的網站來得知關於くろがね線的資料的,筆者也和他說了聲感謝。聊天過程中也提到他也想來台灣拍攝調車機,出於彼此都是喜歡調車機的同好,筆者也和他介紹了一些台灣調車機的現況等,也提到如果要來台灣的話,筆者很樂意協助他。就這樣聊了一段時間,看了看時間差不多了就彼此互相道別,那名日本同好騎著自行車離開了,筆者也朝著車站的方向走去,沒想到可以在くろがね線遇到本來在推特上就有關注的同好,看來可以說是物以類聚吧


在返回車站的路上,筆者找了間餐館用餐。點了一碗拉麵跟咖哩飯,醬油湯頭配上Q彈有勁的麵條,簡單且美味的一碗拉麵,咖喱飯的部分剛入口覺得有點小辣,看來是辛口的,不過吃著吃著就感覺還好了,反倒還覺得有點順口,咖哩也相當濃郁,一碗飯跟一碗麵就把整個上午的能量補充回來了

くろがね線這條製鐵所的專用鐵道,一直在筆者的拍攝清單上,這次終於如願以償實際走訪,不得不說這些外表不怎麼樣的機關車,看起來還好像快報廢了一樣,但還是每天在這條6公里的路線上來回運輸著各式鋼鐵製品,而製鐵所內部雖然沒辦法一探其面貌,但能遇到幾台裡面的機關車出來晃晃也已經相當驚喜了,而這條行走在住宅區中的產業鐵道,雖然與住宅區隔著鐵網,但因為噪音不大且居民對這條路線的存在也習以為常,因此感覺又沒很有距離感。後來筆者也發現到,從前幾天在筑豊地區的行程,再到當天造訪くろがね線,不知不覺中,剛好也把北九州近代工業的發展也走了一趟

隨著旅程接近尾聲,在造訪完くろがね線後,筆者搭上車前往北九州另一個有名的城市-門司港,這座因座落於港邊而因轉運而起的城市,當中也有許多鐵道的蹤影,而在門司港有一間名為九州鉄道紀念館的博物館,也將一同造訪
敬請期待

拍攝時間參考:
第一班往戸畑 8:10
第一班回八幡 8:51
第二班往戸畑 10:35
第二班回八幡 11:30
第三班往戸畑 12:30
第三班回八幡 12:55

點此閱讀下一篇:門司港-回台

最後附上一段影片: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比較不一樣的機關車-全台現役私有調車機一覽

日本行2024vol.2 DAY4 王滝森林鉄道 林鉄フェス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