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行2023vol.1 DAY5 真岡鐵道
日本行2023vol.1 DAY5 真岡鐵道
位於水戶線上的下館站,該車站並不算是相當大的車站,但車站前後各有真岡鐵道及関東鉄道,加上JR東日本的水戶線,三條鐵道齊聚一堂,且各有不同的風格。而這次筆者探訪的是以假日開行觀光列車-SLもおか聞名的真岡鐵道
真岡鐵道原為国鉄真岡線,自茨城下館站分歧出去,終點位於栃木的茂木町,全線41.9公里,共有17個車站。1984年被列入「特定地方交通線」,意指客運與貨運運量不高,營運赤字,納入廢線討論範圍的鐵道路線,但在地方居民的奔走下,路線並沒有廢止,並於1988年成立第三部門鐵道-真岡鐵道。目前配有一輛C1266蒸汽機車/3輛50系客車/一輛DE10 1535柴液機車以及9輛モオカ14型柴油客車。全線採用ワンマン運轉
3/18 早上6點半
筆者自下館的旅館起床後吃完早餐,準備前往下館車站。可是當天天氣相當濕冷,而車站離旅館有好長一段距離,加上沒帶雨傘。於是,筆者請櫃檯叫了計程車
過沒多久,計程車即停在了旅館門口。在此之前,筆者有聽聞過,計程車是在日本最貴的運輸工具,但天氣因素只好破費。不過車上相當舒適,還有暖氣,司機開的路線跟前晚筆者走路的路線差不多。前一晚筆者走了20多分鐘的路,今天司機只開了不到10分鐘就到了。原本預計至少會超過1000日幣,不過抵達車站時,看了跳表,870日幣,比想像中還低,且乘車過程還挺舒適的,算是留下了好的第一印象
下館站的真岡鐵道與JR水戶線的剪票口是同一個,若是要搭乘真岡鐵道,只需從旁邊的無人剪票口進去即可。真岡鐵道下館站位於下館站第一月台的尾端,沒有售票
房,感覺上就像嘉義站的阿里山森林鐵道乘車處一樣
到了月台,即可以看到真岡鐵道的柴油客車在此等待發車。該款車為モオカ14型,於2002-2006間由富士重工與日本車両製造,共有9台,用來取代上一代車-モオカ63形。當中的「14」指的是平成14年第一輛車出廠,同樣的,モオカ63的「63」,指的是昭和63年製造,而モオカ(Mooka)指的就是真岡。順帶一提,モオカ63在廢車後,有部分車輛被讓渡到緬甸去。
車門直到開車前約5分鐘才打開,筆者在上車抽完整理券後,找好位置等待開車
前面說到下館站還有和関東鉄道共構,因此從真岡鐵道車內即可以関東鉄道的柴油客車正在待發
7:31 列車準時自下館站開出
當天天氣實在不理想,而車上乘客不算很多。真岡鐵道的路線並沒有很好,但車子開起來卻很快,搭乘起來搖搖晃晃,有種在乘坐遊樂設施的感覺XD。不過最讓筆者意外的是,車內的播音系統,除了日文英文外,居然還有中文。雖然是地方鐵道,但居然有中文播音,看來真岡鐵道在外國觀光客的配套這塊做得相當齊全
晃了20多分鐘後,抵達了真岡站。真岡站為路線的中間站,也是真岡鐵道的大本營,機關庫及本社都設在這
下車後即可看到真岡鐵道的柴油客車車庫
SLもおか所使用的50系客車就停在站場上。這批車原為国鉄的50系普通客車,於1994年讓渡給真岡鐵道,並將原本的紅色塗裝改成茶色+白線,再於2010年檢修時,改成茶色+赤帶(紅線)塗裝。這3台50系為日本國內現役的50系中,最保留原始樣子的3輛,其他的50系不是被改造成觀光客車,不然就是像キハ141那樣,成了裝上引擎的柴油客車
50系上掛著的SLもおか行先
SLもおか運行模式為
一早先由DE10回送自真岡回送至下館
接著由C12 66牽引至終點茂木
於茂木站調頭後行駛至下館
最後再由DE10回送回到真岡
此時,一旁待機許久的DE10開始調車,這也是筆者一早就來到真岡站的目的-拍攝DE10調車。這台DE10 1535原為JR東日本所屬,於2004年讓渡到真岡鐵道,主要運用是擔任SL列車回送列車的本務,以及SL車況不佳時做為補機的用途。該車仍維持著国鉄色,加上拆除了車頂的列車無線,還有後方的貨車,彷彿有種回到国鉄時代的錯覺
在調車的同時也有一班開往下館方向的柴油客車進站,真岡鐵道似乎在通勤時段都會掛上兩輛車運行
隨著空氣中漸漸瀰漫著煤,C1266也自車庫內緩緩開出,但剛好被客車擋住,於是筆者走到天橋上取景
自天橋上即可看到站場,C1266出庫後正在待機,而客車也已整備完成,等待連掛
為了拍攝回送列車,筆者前往雨天備案的久下田站
而當列車開進站後,筆者注意到月台上站了兩名看起來像是調車工的人。原來是列車抵達真岡站後,會將後方一節柴油客車解連,從車上可以看到貫通門打開的景象
從車上可以看到左側的C1266還在待機,右側是真岡站站房,碩大的站房設計成蒸氣火車的樣子,相當有創意
在過了10分鐘左右後,即抵達了久下田。久下田站就只是一個小站而已,車站外有個小聚落,沒什麼特別的。主要會挑選這站拍攝的原因是,這站具有列車交會的功能,能夠拍下整列車拐股的樣子
當天下著雨,又濕又冷,有種北台灣冬天的錯覺。筆者在月台上的候車亭等待回送列車的到來,大約9點半左右,遠方出現頭燈,伴隨著後方C1266的汽笛聲,回送列車來了
回送列車抵達久下田後,雖然沒有要交會列車,但還是在此停車了約3分鐘左右後即開車
客車之所以會散發出煙霧,是因為客車裡面的暖氣系統(SG),正在作動,並不是車輛異常。這種畫面在国鉄時代相當常見,筆者相當喜歡這種煙霧瀰漫的感覺,再配上茶色的客車,昭和年代的感覺就跑出來了
尾巴的就是C1266,由於真岡鐵道只有真岡以及茂木站設有轉車盤,因此前往下館的回送列車需要交由DE10牽引。而其實比起SL,DE10牽引客車的畫面更吸引筆者
當天掛上的車前HM上面寫著「いちかい」,意指真岡鐵路途徑的市貝町,而上方的鳥為灰面鵟鷹,這種鳥在為一種候鳥,市貝町因境內水田眾多,因而成為該種鳥類的繁殖地,市貝町也將該種鳥做為代表物,這塊HM也是這兩天特別掛上去的,屬於期間限定。有趣的是,灰面鵟鷹在10月時也會飛來台灣過冬,為彰化縣的縣鳥,而彰化縣境內也有一台動態保存的C12-即為台鐵的CK124。兩個不同的地區,因為有著相同的候鳥棲息以及相同的保存車輛,而聯繫在了一起
此時的天氣依然沒有好轉,但筆者仍然前往下一個點-北真岡,姑且一試,在約莫10多分鐘後的車城後即抵達了北真岡。北真岡是一座招呼站,只有一個月台跟候車室
筆者沿著馬路走出了車站,路上剛好遇到一班往下館方向的柴油客車正進入北真岡站。前往攝影點的路上一旁種著一排樹木,似乎是櫻花樹,在櫻花盛開時吸引許多人來此拍照。另一邊則是一戶戶的民宅,沿路人車都很少,筆者一人漫步在雨中的茨城鄉下
原本筆者安排的攝影點為位於北真岡東方的五行川鐵橋,走路需約20分鐘。但無奈當天天氣實在太糟,天氣冷就算了,還一直下雨,沒有要停的意思。而筆者也沒有雨傘,因此是用身上的防水外套充當雨衣,雖然雨勢不大,但鞋子也已有水滲進去。此時筆者見到不遠處有個平交道,決定在那邊拍SL,就近處理,過了平交道後,一片油菜花田出現在眼前,此時剛好平交道放下,又一班柴油客車通過,剛好當練靶車
原來這裡是真岡鐵道的名景之一,後方的樹木是櫻花樹,花季時可以看到櫻花與油菜花一同綻放,這樣的美景也吸引因許多人前來拍照。不過筆者照訪時,只開了油菜花,而且當天還下雨,直到SL來前,含筆者只有不到10人在此等候,如果當天是晴天的話,可能要多個幾倍的人吧(笑
在車子來之前,筆者一直在附近的一處無人精米所躲雨外頭的屋簷下。是說這個無人精米所也挺先進,精米就是將收割後的稻穀去殼的動作,這個無人精米所只需帶著收割好的稻穀,倒入機器內,投入硬幣,接著就可以拿到脫殼好的稻米了,原本想說說不定有機會親眼見到其實際使用的樣子,不過當天別說來精米的人了,連街道上的人都寥寥可數。在躲了一段時間的雨後,眼看時間差不多了,筆者出去外頭卡位等待SL的到來
平交道放下後,遠方傳來了汽笛聲,SL飄著煙駛來了。因為這段路線並沒有特別大的起伏,因此SL不會出力,自然不會有什麼大煙,不過能拍到SL+茶色赤帶客車,已經讓人相當滿足
目前SLもおか本務皆使用這台C1266,原本真岡鐵道還有一台C11325,不過該車於2018年時因經費問題宣布會停止營運,並於2019年12月進行真岡鐵道的最後運行,後賣給東武鐵道,目前仍在東武鐵道上以「SL大樹」的名稱在運行著。而這台C1266,原為国鉄C12型,跟台鐵的CK120形是姊妹車。1972廢車後一直保存在福島縣的岩代川俣站周邊,後於1991年被選為動態保存車,1992年被送到大宮工場進行修復,1993年出廠試運轉,最終於1994年正式營運「SLもおか」。在這20多個年頭裡,C1266不只運行過真岡鐵道,由於該車裝備有JR東日本的行車保安裝置,因此曾在復活10周年之際,行駛水戶線與真岡鐵道的直通列車,更於1998年出借給JR北海道一個月,進行電視劇-鈴蘭的拍攝工作。該車的重大保養依然是交給JR東日本的大宮工場進行,而拍攝當時C1266剛從大宮進行完檢修沒多久
在細雨中,SL拖著白煙往終點駛去
在拍完SL後筆者走回北真岡站,準備搭車回到真岡。原本還想去終點茂木站的,但天氣一直都沒好轉,只好作罷。回到真岡後,筆者走到站房旁邊的SLキューロク館,而這裡頭的看點,就是有著可以搭乘的空氣壓縮是動態保存的SL
然而沒想到的是,因為下雨的關係,三趟SL動態運行的趟次都被取消了。於是筆者先去吃飯,吃飽後再回來好好地看這幾台保存車
真岡站外的商店其實並不多,反而要走過天橋到後站,那裡還比較熱鬧
筆者挑了一間離車站近一點的麵店,進到店內後發現店內人還不少,不過由於筆者只有一人,所以很快就能有位子能坐。就定位後點了一碗雞肉烏龍麵,麵條也相當Q彈,從位置上即可以看到廚房內有師傅正在擀麵拉麵條,裡面的雞肉也頗嫩,在這種寒冷的天氣來上一碗熱呼呼的麵果然是最適合。在吃飽後筆者回到剛剛的SLキューロク館
一進到館內,第一個見到的就是這台スハフ44 25,這款客車被稱作是「舊型客車」,為昭和時代搭配SL運行的最佳夥伴,在許多老照片中皆能看到這些客車以茶色或是青色的塗裝出現。而這台スハフ44 25為1954年製造,專門為北海道設計的版本,車上多了許多耐寒設備,而在退役後曾保存在渡輪-羊蹄丸改建而成的博物館內,後來該艘渡輪解體後則送到真岡保存。造訪當天可以見到工作人員在保養車輛,看著一頭白髮的阿公級員工,拿著布小心擦拭著車身,這些車在晚年能有人如此保養或許就是最好的歸宿了吧
客車是可以上去拍照的,椅子也是能坐的,坐在其中,真的有種回到昭和時代的感覺,筆者在瀏覽完一圈展示車輛後,也是跑來車上坐了一個多小時
過去在許多舊型客車上皆可以看到這種菸灰缸,上面還有国鉄的英文縮寫-JNR。在現代禁菸的相關法規下,菸灰缸已不再出現在列車上,連同上頭的JNR一樣,都成了一個時代的印記
而在客車前方的SL 49671,該車為国鉄9600型,1920年製造,1976年廢車,廢車前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北海道服役,還擔任過火車渡輪的調車機。廢車後搬移至真岡市的一處公園內展示,後來在2012年開始進行壓縮空氣動態保存的整修,於2013年亮相。所謂壓縮空氣動態保存,是指原本蒸氣火車是靠鍋爐燃燒煤炭後加熱水產生熱氣後推動汽缸,以帶動車輛前進。而壓縮空氣就是將鍋爐產生熱氣換成使用馬達產生壓縮空氣後灌入汽缸帶動車輛運轉。這種保存方法有個好處,就是成本低,且只需要壓縮空氣,不需另外準備水和煤炭,更不用生火,不過缺點就是沒辦法長途運行,以這台49671為例,運行區間只有前後幾百公尺的直線而已。雖然如此,這台仍然是唯一一台動態保存的9600型
駕駛室可以上去參觀,這角度是站在旁邊的登車梯上所拍攝
49671的號碼牌,旁邊的區名札寫著真岡。區名札的作用是用來表示該車配屬哪個地方。這裡說一下9600型的車號表示方法,因為9600數量眾多,達到828輛之譜,若是照著9601、9602這樣編下去一定不行,因此自第100台開始,編號就成了19600,也就是把100的1和00分別放在9的前面以及6的後面,這樣就不會有車號爆號的問題了。由此可知,這輛49671即為第471台9600型
從另一個角度的登車梯往客車的方向看,可以注意到煤水車內有著用來產生壓縮空氣的馬達
真是謝謝你喔TOMIX (棒讀
在DE10後方的是キハ20 247,這款車在国鉄時代是真岡線的主力車種,而在廢車後真岡鐵道也拿了一台來展示,另外一台則是放在站場的另一端,值得注意的是,該車的車頂裝有列車無線。列車無線的作用是在列車運行時發送訊號給軌道上的作業人員,告訴列車將近到來。這種裝備在国鉄民營化後才大量裝備,因此可以透過觀察列車無線的有無,來大致判斷該車的廢車時間是在国鉄時代還是JR時代
而在結束完採購後,筆者回到舊型客車上,坐了一個多小時後,心血來潮,不如就搭SLもおか回下館吧,於是到售票口買了一張票
若要搭乘SLもおか只需再買一張500日幣的乘車券,再加上原本真岡-下館的一般車票即可,其實這樣算下來並不貴。而筆者也在真岡站內到處看看,其實真岡站外表看起來相當大,但站內說熱鬧也還好,一樓是售票口和辦公室還有一間小賣店。二樓是休息區以及一個看起來是當地政府的相關單位,三樓無法上去,不過從樓梯即可聽到上面傳來小孩的嬉鬧聲,或許是什麼市民館之類的吧。整個站體雖大,但人沒有很多,或許跟當天天氣不佳也有關係吧
真岡站的月台並沒有特別管制,可以自由進出。モオカ14與一旁的キハ20,現在與過去真岡鐵道的主力柴油客車
真岡站由於是中間站,許多班次都會在此會車。其實モオカ14的配色,越看越像配色顛倒的西瓜XD
3點20分左右,SL即將進站,此時月台開始漸漸出現旅客。沒多久,遠方出現了頭燈
SLもおか在細雨中開進了真岡站。由於茂木站設有轉車台,因此不論上下行,SL均是在前方
C1266算是小型的水櫃式SL,但仍很有氣勢。在拍完列車進站後,筆者走到第一月台準備乘車,每個車門均會有工作人員查票
車票與SLもおか,此時月台上的人還不少,除了原本要搭車旅客,還多了不少人專程來看SL的
SLもおか車廂內部,之前說過,真岡鐵道的50系是目前日本現役的50系中最原汁原味的,內裝基本也和現役時期並無不同。車內有掛著草莓的裝飾,真岡鐵道位於的栃木盛產的農產品之一是草莓
由於全車座位並無指定,於是筆者先挑了最後一節搭乘。筆者就定位後沒多久,SL鳴笛,列車出發,開車後站務人員與地方自治體的人員一同在月台上揮手歡送列車離開,而開車後途經的平交道也有人在揮手。這種非乘客和乘客互相揮手的情景,大概是每個觀光列車共同的語言吧
在離開真岡市區後,沿線可以看到有人撐著傘在攝影,而SL也賣力的運行著。在停靠第一個站後,筆者決定改坐到第一車,近距離感受SL的魅力。坐在SL後方,聽著鏗鏘有力的汽缸運轉聲,還有感受著機械運轉聲,這就是SL最大的魅力所在吧,雖然下著雨但SL依然賣力運行。後來有日本朋友告訴筆者說,在後半段的路線,由於需要爬山,在這段路線更能感受到SL的賣力,雖然車子不像是D51或者C57那種大型SL,但相當賣力且扎實的運轉仍讓筆者印象深刻,或者下次可以再來搭乘一趟全程
在運行過程中,車上有人在發送紀念品,原以為是鐵道的工作人員,但看了身上的背心寫著市原町,才意識到原來是地方自治體的志工。在日本許多有運行觀光列車的地方,經常能看到這類的志工他們有些在車上協助導覽或者發送紀念品,有些在車站協助乘客或販賣商品,這種鐵道與地方心連心的心態著實讓人動容,這或許也是台灣能夠借鏡的地方,觀光不只是鐵道公司的事情,其中帶來的效益更是牽動著地方
此時車窗外的景色也從田園漸漸出現了房子,列車進入了下館市區。15:58,列車抵達下館站
辛苦你了,今天的主役-C1266
C1266的車號與製造銘版。不得不說,SL真的是吸引人潮的好工具,所到之處都吸引著每個人的目光,在下館站還可以看到水戶線的乘客拿出手機在攝影
在SL進站後,原本在側線待機的DE10也開始調車,準備連掛
與早上的回送不同的是,回程的這班列車是可以搭乘的,不過只運行到真岡站而已。而且能搭乘DE10拉著近乎原汁原味的50系,在令和時代的日本也是相當特別的
發車時間將至,車掌與司機對著錶,搭配上茶色的客車與SL,若不是後方的人拿著手機在攝影,說這是昭和時代還真的相當有感覺
在DE10與C12相繼鳴笛後,列車自下館站開出。原本在拍攝照片時,筆者覺得那個小弟弟有點擋鏡頭,不過後來想想,或許小時候自己也曾這樣對著列車揮手吧,大家都喜歡著如此懷舊的列車,所以也沒什麼好管別人
同時,在関東鉄道側,也有一班柴油客車準備發車。兩間鐵路公司彷彿就像有溝通過一樣,在SL抵達後,如果乘客須要接駁,也能轉乘関東鉄道往其他地方
在結束完一天的行程後,筆者搭乘計程車回到旅館
自旅館窗戶外即可以看到下館市,而遠方還可看到真岡鐵道。就在筆者洗完澡整理完後,看時間也到了晚餐時間,原本打算使用客房服務,但想到要打電話點餐,然後自己的破日文還沒辦法搭配比手畫腳,想想還是算了,於是乎到了旁邊的家庭餐廳用餐
一進到餐廳,筆者即看到許多家庭在此聚餐,而服務生也來替筆者帶位,服務生看起來是高中生,或許是打工的吧。就定位後,筆者點了一個排餐與白飯
排餐是三合一的,有豬雞牛三種肉,豬肉是漢堡排,雞肉和牛肉就是排餐的形式,而白飯雖然量有點少,不過帶著鍋巴,吃起來還是挺香的。筆者環顧四周,周圍不是家庭就是朋友聚餐,至少都有兩人,只有筆者是一人。而在這5天內,除了在泉遇到的馬來西亞人外,似乎也沒看到什麼外國人。說不定,這晚的下館只有筆者一個外國觀光客在此下榻
在用完餐後,可能是午餐只吃了一碗麵的關係,筆者覺得還有點餓,於是乎,又到了對街的餐館點了餃子來吃
老闆夫婦倆似乎還記得我,在我點完後還問了:只要餃子就好嗎?
而餃子還是一樣的美味,店內同樣有當地居民在此聊天吃飯喝酒。在吃飽後筆者還特別跟老闆說餃子很好吃,老闆也向筆者道了謝。內餡如此甘甜的餃子,不知道下次能吃到何時了呢
一整天行程下來,雖然天氣不給力,但SL的賣力運行還有當地居民的為地方付出自己一份心力的感覺,是最讓筆者印象深刻的。這種手牽手心連心的心態,或許正是當時讓真岡線免於廢線的一大原因吧,而真岡線在成了真岡鐵道後,更是寫出了屬於自己更不同的一頁。順帶一提,當天筆者於推特上發了一篇乘坐真岡鐵道SLもおか的推文後,真岡鐵道官方的帳號居然也來按了讚,由此可知真岡鐵道在行銷方面做得相當不錯,也希望真岡鐵道與SL能繼續運行下去
在體驗了地方鐵道的真岡鐵道後,隔一天筆者即要前往另一條同樣是下館站分出去的非電氣化私鐵-関東鉄道,這條連結水戶線與常磐線的鐵道雖然同為非電氣化鐵道,但與真岡鐵道的感覺完全不同。而筆者同時也慢慢往東京移動,結束行程前5天在東北與北關東的行程
閱讀上一篇:福島臨海鉄道-ひたちなか海浜鉄道-下館
閱讀下一篇:関東鉄道
最後再放幾段影片: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