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行2023vol.2 DAY3 関東鉄道 常総線+竜ヶ崎線
日本行2023vol.2 DAY3 関東鉄道 常総線+竜ヶ崎線
関東鉄道在2024年7月時將從キハ10改造而來的キハ310退役後,奔馳在常総線上的奶油色身影只剩下了由キハ20零件打造而成的キハ0,其自然也成了筆者的關注對象,根據推特上日本同好的觀察,目前キハ0運行狀態為在平日上午的通勤時段出車,運行區間為水海道-取手間,從6點半到9點,在掌握資訊後筆者即把常総線安排進行程中。雖然在三月時已造訪過常総線,但當時並未全線踏破,而這次在補完取手-守谷這段區間之餘也順便將另一條竜ヶ崎線補完
11/16 早上5點多
筆者自位於水戶的旅館出發,由於起得很早,整個水戶市依然在沉睡著,路上人車並不多。筆者走到車站後買了早餐,發現到店員為一名外國人女性,想到昨天在大洗鹿島線上也有幾名有著外國人面孔的男性,從他們的身上的物品穿著與對話口吻等,感覺是來日本工作的,感覺這次造訪日本遇到外國人在日工作的的比例有明顯多了些
走進車站下了月台後,月台旁的E531系正在等待旅客上車,筆者找了個靠窗的位子坐下,對比車外的寒冷,車上顯得溫暖許多,在吃早餐的同時,列車也緩緩出發。隨著列車越往南走窗外的天色也漸漸亮了起來,雖然不是坐在海側的窗戶,但看著陽光漸漸照射在遠方山脈也別有一番風味,窗外的水氣在陽光照射下,漸漸成了一片薄霧,因此沿線可以見到許多薄霧
由於是早班車,自水戶出發時的乘客並不多,隨著列車漸漸往南,也陸續有一些旅客上車。途經石岡與土浦這兩站,石岡站過去有分期出一條鹿島鉄道,該線於2007年廢線,而土浦站過去曾分出一條筑波鉄道,該線於1987年廢線。這兩條過去也曾是関東鉄道旗下的路線之一,筆者坐在車上想像著過去那個有著四條非電氣化私鐵的茨城地區,要是自己是生在那個年代的話,光這四條路線就夠筆者花上好幾天造訪了吧
早上七點多,在晨光的沐浴下,列車抵達了取手站,無論是上車還是下車均有著許多通勤的人潮。出站時,筆者注意到許多人都是拿著西瓜卡或定期通勤票過剪票口,只有筆者一人拿著JR PASS刷過剪票機,仔細想想,確實也不會有外國人在平日的早上七點來到取手這地方
取手站為一座終端式車站,過去曾和一旁的常磐線有相接,但取手站改建後聯絡線已拆除。而取手站也曾發生過一起嚴重的事故,1992年6月2日早上,一列由キハ300與キハ800組成的四輛編組的柴油客車,在從西取手站發車後,在經過下坡後,司機意識到煞車沒有反應,車掌拉下車掌閥後,列車也沒有減速的趨向,最終整列車撞進取手站內,第一車整列車卡進了取手站內,當時正值通勤時段,車站與車上乘客相當多,這起事故造成250多人受傷,1人死亡。事後調查發現,於西取手站時就因車煞車無法鬆開而檢查,司機未經故障完全排除就繼續發車,以至於列車雖然可以行駛了但也導致煞車無法正常作動,且由於正值通勤尖峰時段,加上列車已有些許誤點,在這些隱形壓力下,迫使司機繼續行車,最終導致悲劇發生
而造成事故的因素之一還有使用的キハ300車輛老化,也是因為這起事故導致関東鉄道加速車輛更新以及保全系統的更新,同樣的也增加員工安全訓練等措施。現在來看,或許這起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但就是一連串的失誤下最終造成了悲劇的發生,在悲劇發生後,我們能做的就是從中獲取教訓,這樣才能對得起那些因悲劇而受到傷害的人們
列車停妥後,筆者原想拍個行先幕卷軸更換的畫面,沒想到馬上就從取手換成了水海道,也算是很有效率
走進車內抬頭即可以看到電風扇,在過去尚未裝設冷氣的年代,電風扇是夏天唯一讓車內涼快的工具,後來引進的新車由於直接裝設冷氣,因此就沒了電扇的設計
キハ0車內採用長條椅的設計,主要就是為了載運常総線的通勤人潮,筆者上車後挑了可以看車前風景的位子,隨著開車時間接近,陸陸續續有乘客上車,最後開車前筆者這車載客率為半滿
7點15分,列車準時自取手站出發,出了爬上斜坡接著向左彎去,過沒多久就到下一站-西取手了。常総線的守谷-取手這段區間,不但雙軌化且廣設通勤站,基本上就是為了應付通勤人潮而設計,雖然在筑波快線通車後旅客運量有下跌,但根據筆者當天的觀察還是有許多乘客搭乘,有些是要去上班的上班族,有些則是學生,而這些人潮也都集中在守谷-取手這段區間居多
在一些爬坡路段可以明顯感覺到司機在補油門,由於算是国鉄時代的老車,因此比起新造的柴油客車,在車內更能感受引擎的作動,而起步的油門聲相比之下也大上許多,對乘客來說可能未必不是件好事,但對筆者這專門來搭這留著国鉄血液的柴油客車的人來說,這是讓人在興奮不過的事了
從月台走下地下道後,穿過地下道後即到了南守谷站站房,該站為無人站,不過整體還是相當乾淨,外頭是一座廣場,穿過廣場後爬上階梯就到了外頭的馬路邊,沿著外頭的国道294號走,沿路皆是住宅區,路上的車流量並不大但也沒到相當少,筆者向前走了一段後轉進一條巷子,裡面有個平交道,這裡就是攝影點了
拍完走回車站後筆者隨即搭車繼續前往水海道,此時已是通勤時段的尾聲,車上的通勤人潮也少了些。到了水海道站後,走出車站,景色跟上次造訪時並無二致,對比守谷與取手這些通勤人潮眾多的車站,水海道站的乘客少了許多,但也多了幾分悠閒感
走過跨線橋,接著沿著鐵路旁的馬路走,一路上遇到的沒有匆忙的上班族,反而是出來散步的當地居民,有種到了鄉下的悠閒感。某方面來說這裡是有點鄉下沒錯,筆者走到一處平交道旁等待列車的到來
因為光線的問題,往水海道方向的列車拍起來幾乎都是逆光,不過至少這個點的車身還是順光的
該班車為キハ0今天運用的最後一班車,在抵達水海道後清車完就會開回車輛基地,由於不確定回車輛基地的走法,因此筆者回到天橋上等待
天橋上可以看到キハ0先是看到第二月台的B側,原以為會直接折返,結果又往下館方向開去,最後停在水海道站北端的拖上線
此時看了一下時間,發現筆者預定規畫搭乘的列車時間快到了,趕緊兩步併做一步地跑回車站,其實原本還有規畫要去其他地方拍照,但由於剛剛在車上時筆者發現前一晚忘記將行動電源充電,發現時約剩一半不到的電力,於是上網找了一下,發現要回取手才有地方能充電,為了不延誤接下來的行程,只好先行折返
回到月台時正好見到一班往下館的列車待發,而擔當運用的也是復刻塗裝色,上次見到時還掛著另一塊藍色的HM
在簡單拍完照後,筆者跳上了前往取手的列車,而擔當這班車運用的即是剛剛拍到的復刻塗裝+茨城放送廣告車,兩節車廂的載客率約半滿,上車後可以很快找到位子坐下。開車後沒多久即經過了水海道車輛基地,七月報廢的キハ310停在離主線最近的路線,從車上可以很容易地看到,過沒多久即到了小絹站,這段路並不長,不過想到上次筆者可是拉著一個行李箱在這兩站間邊拍照邊走了快兩個小時呢
取手站跟水戶站很像,都和外頭的商場大樓融為一體,筆者找到了有提供充電插座的咖啡廳後,點了杯飲料稍作休息,想到回程的特急上可以充電以及確認電量至少能撐到回水戶後,又在商場逛了一下,可能因為是平日的關係,人沒有很多,有種在平日去逛百貨公司的感覺。眼看時間差不多,筆者再次回到站內,回到常磐線的月台後,依然可以見到一旁常総線的列車在待發,此時已從通勤時段密集的班表,回到了20分鐘一班車的時刻,就像有兩種模式可以切換一樣。接著筆者搭上電車繼續前往下一條路線-竜ヶ崎線
竜ヶ崎線全長4.5公里,自佐貫站出發,沿線經入地一站後即到終點竜ヶ崎,運行僅需7分鐘,全線單線未電氣化,可說是一條妥妥的地方鐵道,由於整條路線前後並未和其他路線相接,也未和関東鉄道相接,因此竜ヶ崎線成了一條「飛地」路線。全線採用ワンマン運轉,甚至還是日本第一條採用ワンマン運轉的鐵道路線,從1971年即開始使用,目前也可以使用如SUICA(西瓜卡)等交通系IC卡乘車
竜ヶ崎線於1900年開業,與常磐線的佐貫站同一時期開業,最早還叫竜崎鉄道,為一條使用762mm軌距的輕便鐵道,後於1915年改軌為1067mm。後來於1944年被鹿島鉄道前身-鹿島参宮鉄道收購成為鹿島参宮鉄道的一部分,再於1965年併入成為関東鉄道的一部分,自此就成了関東鉄道竜ヶ崎線。有趣的是,在鹿島鉄道於2007年廢線後,竜ヶ崎線陰錯陽差成為鹿島参宮鉄道僅存還在運行的區間
從取手前往竜ヶ崎線所在的龍ヶ崎市站並不遠,約莫10分鐘就到了,下車後眼看午餐時間將近,想著先找間餐廳來吃飯。於是筆者走進位於車站附近一家的蕎麥麵店,在食券販賣機點好餐後給店員,接著就到位子上等候店員的叫號
筆者點了一份月見蕎麥麵以及豬排咖哩飯
月見指的是會加一個蛋,由於蛋黃又圓又黃的外觀就像月亮一樣因此被稱月見,不過蛋跟麵是分開的筆者看了菜單,確認蛋是在麵裡的,所以就把蛋加了進去,吃起來多少有點感覺蛋液和在麵上因此讓麵更順口,而湯的部分沒想到居然有加柚子皮,在撈麵的時候有吃到一小塊
而飯的部分咖哩也是相當香,豬排切得也夠大塊,這樣一餐吃下來份量也足夠
佐貫站配置相當簡單,僅有一條股道與一個月台,走進月台後即可以見到キハ2001在此等待。這款キハ2000為竜ヶ崎線專用的車型,共有兩台,1997年由新潟鉄工製造,由於運行區間固定,在行先幕上直接做了一塊固定的竜ヶ崎-佐貫牌子
當天整車包含筆者僅有不到10人,列車自佐貫開車後即向左彎去,接著經過一片住宅區,隨著列車越往前行,住宅區慢慢變更成一片片的農田,接著就到了中間站-入地
接著沿著地圖筆者前往拍攝點,沒想到走到一半即聽到平交道的警鈴聲,筆者趕緊將器材就定位,接著單節的柴油客車就這樣晃了過去。後來回家翻書才發現,原來這角度從以前就是名景,不過照片中的車輛從蒸汽機車拉著客車變成了單節柴油客車
筆者坐在一旁的地上,享受著鄉間的寧靜,閉上眼能聽到只有風聲與鳥鳴,還有偶而經過的汽車聲,就這樣安靜的休息著,還因此沒注意到時間,放掉了一班柴油客車沒拍到,不過能享受這份安寧就夠了
在放掉一班柴油客車後,筆者沿著小路在入地站附近逛逛,找到了一處平交道,一旁還有居民種植的花卉,由於離車站進,因此等列車開車再反應都來得及,而柴油客車的引擎聲也為這安靜的小社區帶來了片刻的吵鬧
不過一直到筆者離開之前,入地站的月台上還是只有筆者一人
竜ヶ崎線由於沿線月台均在同側,因柴油客車的駕駛室均在同一邊,而中間的指示器也是竜ヶ崎線的特色
列車自入地站出發後先是過了一個小彎道,接著在農田中跨過一座小橋,遠方隱約可以見到建築物,那裡就是終點龍ヶ崎了
龍ヶ崎站為竜ヶ崎線的終點,也是唯一一座有人站,站外右手邊為関東鉄道的巴士停車場,走出去即是市區,不過從地圖上來看,龍ヶ崎站似乎是在市區偏角落的位置
既然是有人站,那麼筆者當然是要去買個入場券硬票做紀念,也注意到站房內擺著扭蛋機,上面寫有関東鉄道過去的硬票與徽章等紀念品,一次200日幣,筆者扭了三顆
右邊兩枚徽章,分別是関東鉄道過去曾開行的急行「鬼怒風」的HM,還有前幾年的夜行列車企劃的HM「夜空」。硬票的部分則是鹿島鉄道的前身-鹿島参宮鉄道時期的硬票,能在鹿島参宮鉄道僅存的路段買到其車票,某方面來說也是種緣分
旁邊還可以看到有用來將車輛頂起來的千斤頂,主要零件的維修還是交由位於水海道的車輛基地,維修好後再由公路運送回龍ヶ崎裝回車上
另一條股道則停著竜ヶ崎線的招牌車輛-キハ532,該車為竜ヶ崎線的招牌車輛,該車為大栄車輛於1981年製造,採用キハ20的零件所打造,和キハ0一樣。不過不同的是,端面並沒有行先幕,而是採用頭燈裝設在端面頂部的設計,反而跟未改造前的キハ310一樣
由於運行區間固定,因此行先幕是直接烤漆在車上的。該車固定運用於禮拜六,不過由於檢修關係,將會一路運休至2024年2月,而在不久前也因為キハ2001與キハ2002輪流檢修,因此キハ532少見的於平日上陣運行
龍ヶ崎站內的販賣機還使用了キハ532的舊標準色塗裝,可以看出キハ532其招牌車輛的定位
在看完幾台柴油客車後筆者走到站外,看到一家店門口貼著有賣魚肉可樂餅,抱著好奇的心態想買來吃看看。店內坐著兩名歐巴桑,筆者點完餐後,她們告訴筆者要現炸需要時間,但有竜鉄與咖哩兩種口味已經炸好了,可以馬上拿,於是筆者各買了一個,想說在前往東京的路上可以吃
回到車站後,站內多了一群學生,還有一個看起來是老師的人在帶隊,筆者猜測應該是國中生,或許是課後跟老師出來要去做田野調查?而這群學生也跟著老師上了竜ヶ崎線的列車
上車後筆者發現到居然連車內的吊環都是可樂餅造型的,看來可樂餅應該是龍ヶ崎市的著名小吃吧。而那群學生則是跟著老師到入地站下車了,月台上也有幾名學生在等待著,筆者坐在車上觀察著他們,雖然聽不到他們的聲音,不過看到他們舉手跟像是在分配工作,筆者想起來入地站房內有著一些掃具,或許是來打掃的吧
過了沒多久,列車又回到了佐貫站,這條路線真的短得很可愛。過去台灣的東港線,因其全線15分鐘的車程被說是「屁股還沒坐熱」就到終點了,那麼竜ヶ崎線可以說是「屁股都還沒喬好位置」就到終點了吧
上了常磐線的電車後,筆者拿出可樂餅準備享用
首先是竜鉄口味的,裡面加了紅薑,不過做法是將紅薑弄成細絲,接著混在馬鈴薯泥內,因此薑的味道不會過於濃郁,算是恰到好處。咖哩口味的吃起來像是薑黃加了多一點的咖哩,感覺像是台灣常吃到的味道,而從第一天到現在,筆者幾乎每天都有吃到咖哩
隨著電車一路南行,窗外也從農田變成了高樓林立的景象,這次回東京,為的就是要去AKB48劇場看筆者期待已久的劇場公演
這次再度造訪関東鉄道,除了想彌補未能送別キハ310的遺憾外,還有為了發現更不一樣的常総線風情,非電氣化的通勤路線,雖然聽起來有點違和,但卻有著獨特的魅力,在繁忙的通勤時段結束後,整條鐵道又回歸了地方鐵道的感覺。而竜ヶ崎線這條短短的路線,雖然不廣為人知,但還是每天在這路線上載運著旅客,和常総線相比,竜ヶ崎線的地方鐵道感更重了許多,但就是這悠閒的感覺,正是這條短短路線的醍醐味
附錄:
関東鉄道キハ0時刻(限平日)
(水海道車輛基地-水海道站間回送)
水海道 6:35 -取手 7:06
取 手 7:15-水海道 7:48
水海道 7:52-取手 8:24
取手 8:36-水海道 9:08
(水海道車輛基地-水海道站間回送)
*供參考用,編組運用以實際為主
後記:
在劇場公演結束後,筆者在上野站趁著打折買了個便當,準備在返回水戶的特急上享用
由於時間已經接近九點,剛好遇到打烊前出清筆者買了一個「常陸牛便當」又在便利商店買了一個飯糰餐盒。便當的部分就像上次在仙台買的牛舌便當一樣,是可以自體加熱的,方式也一樣,抽出紅線後等待約莫三分鐘後即可享用的熱騰騰的便當
便當內主要有烤牛肉與牛雜,還有一些蔬菜,烤牛肉的部分可以吃到一點碳烤的味道,調味也不錯,可惜的是肉質稍嫌偏老,反而是牛雜的部分讓筆者驚豔,微辣的調味讓整體相當下飯,筆者覺得比烤牛肉還突出
飯糰的部分裡面包著牛肉,飯有混著昆布,整體的口味並不會太重,蛋的部分則是糖心蛋。筆者吃著晚餐看著外頭的夜景,回到水戶時已經快十一點了,還真的第一次在日本的晚上待到這麼久,之前都為了隔天一早能順利起床而早早就寢
不過當然了,這次的隔一天也是要早起的
隔天筆者要前往鹿島神宮,拍攝鹿島臨海鉄道的鹿島臨港線,這條路線因為其交通不便以及拍攝點較少而較少有人前往拍攝,不過身為產業鐵道的愛好者,越是少人前往的路線,越是吸引著筆者
閱讀上一篇:鹿島臨海鉄道 大洗鹿島線
閱讀下一篇:鹿島臨海鉄道 鹿島臨港線
閱讀上次造訪関東鉄道的遊記:関東鉄道 常総線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