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行2024vol.2 DAY2 八戸臨海鉄道
日本行2024vol.2 DAY2 八戸臨海鉄道
位於本州北端的八戸臨海鉄道,在北海道的臨海鉄道廢止後,成了目前日本最北的臨海鐵道,雖然其運行班次不算多,但機關車還是在此每天默默運行著。這趟筆者在東北的行程之一即是造訪這條日本最北的臨海鐵道,雖然近年汰換掉了幾台筆者頗有興趣的機關車,但在路線終點的調車機以及新加入的DE10,還是讓筆者有前往一探究竟的動力
10/4早上六點多
筆者已經起床整理行李盥洗,等待六點半旅館的早餐開始供應後下樓吃早餐接著離開去搭車。原本其實打算在仙台投宿,甚至從仙台入境的,不過看了一下新幹線的時刻,發現就算從仙台搭早班車到八戸,也沒辦法趕上八戸臨海鉄道的第一班車,於是在多方考量下,才選擇了自花卷機場入境,並且投宿在盛岡
下樓將行李在櫃檯寄放後,來到供應早餐的餐廳。當天早餐種類繁多,甚至還有岩手県特產的蕎麥麵與盛岡的特產冷麵,還有不少菜色。筆者在吃過一輪後,還再去拿了蕎麥麵與冷麵各一份,不得不說這份早餐挺不錯且具有當地特色
享用完早餐後,筆者即往車站走去,跳上了前往八戸的新幹線。八戸位於青森県,盛岡位於岩手県,不過在新幹線通車後,往來兩地的時間大幅縮短,僅需半小時就到了
八戸站在東北新幹線延伸至此後,啟用了新的站房,雖然已經過了20多年,但整體來說還是挺乾淨的。筆者來到置物櫃寄放行李,上面還有當地第三部門鐵道-青い森鉄道的吉祥物彩繪
目前運行的是キハE130系500番台,為JR東日本於2017年開始引進的新車,有兩輛與單輛的編組,當天搭乘的是兩輛編組。上了車,車上旅客以通勤的學生為主,有的還帶著運動用品,看起來是學校球隊的。自八戸開車後,列車先是與東北本線平行,接著向右彎去,經過了八戸貨物站後開始一路與八戸臨海鉄道平行
八戸臨海鉄道成立於1970年,擁有一條全長8.5公里的路線,起點為八戸貨物站,終點為北沼站。目前主要業務為載運終點的三菱製紙工廠的成品,使用的貨車為貨櫃板車,一天設定上有三個往返外加一趟不定期的往返,而偶爾也會有進口的鋼軌由此運輸。目前現役的機關車有三台,分別是DE10 1761/DE10 1764以及DD56 4,另外還有退役的DD16 303放在庫內。除了機關車外,另外還有四台ホキ800形貨車,主要用於青い森鉄道委託的保線業務
停在工廠端的調車機與兩台板車,這樣的編組還真的有點像是模型基本組一樣可愛,不過通常這種調車機的模型,要不是造價不斐的銅車,不然就是要3D列印的自製品
在八戸站開車後沒多久即到了筆者的下車站-長苗代,下車後走上天橋,一旁還可以見到八戸臨海鉄道的路線。在筆者搭乘的列車離去沒多久,又一班開往八戸方向的列車開來,雖然下著雨,但撐傘前來搭車的學生還是不少
在キハE130引進以前,キハ40曾是這裡的主力,不過這些国鉄老車早已退役,雖然車輛早已不同,但八戸線依然在此為各位居民與乘客服務
看了看時間差不多了,八戸臨海鉄道的車也該來了,剛剛路過八戸貨物站時既有看到列車跟貨櫃列車掛在一起待發。隨著遠方出現頭燈與紅色的車頭,加上熟悉的鳴笛聲傳來,DE10 1764拉著貨櫃列車緩緩駛來
由於八戸臨海鉄道目前主要的業主為製紙工廠,因此貨櫃列大部分都是JR貨物常見的標準型貨櫃,相較於其他臨海鐵道有時候會出現一些,如海運貨櫃,液態櫃等形形色色的貨櫃,八戸臨海鉄道清一色的紅色貨櫃,想比下有些無趣,不過有些人也喜歡這種一體感
當天的本務為DE10 1764,該車為1976年由川崎製造,落成後其運用範圍以青森與盛岡為主,最後在2024年三月廢車。廢車後又於同年八月讓渡給八戸臨海鉄道,車號不變,並於同年九月初舉行完攝影會後正式上線
這台車可說是八戸臨海鉄道最新的車輛,雖然筆者想拍的是另外一台藍色的DD56 4,那台由北陸重機製造的DD13 Type ,對於筆者這個喜歡DD13的人來說,是這趟造訪八戸臨海鉄道的主要目標。不過由於八戸臨海鉄道一天只運用一台機關車,因此這次應該是無望了,不過能見到熱騰騰剛讓渡的DE10奔馳也算是不錯了
拍完貨櫃列車後,筆者走往下一個攝影點。離開長苗代站後,走進旁邊的住宅區,下著雨的街道行人也不多,有種寧靜的氣息。街角還發現一個JR貨物的貨櫃,看起來是住家買來當倉庫用的
順著街道繼續往下走,沿途經過便利商店稍作補給後繼續走,到了一處堤防邊。攝影點在堤防上,Google地圖顯示要繞一段路才能上到堤防,不過記得過往看街景有座天橋可以直接走上去,來到天橋旁,這才發現天橋封住不可行走了,看了看現場,發現在平面似乎也能拍,而且看時間車子也要來了,計畫趕不上變化,只能改在平面拍攝
過不了多久,DE10緩緩駛來。不過駛來的卻是一台單機,不見板車及貨櫃的蹤影
筆者突然想起之前在書上看過,有時候會因製紙的產量問題等因素,而只開最早的一個往返。如果第一趟回程就單機,是不是就符合這個敘述呢?抱著這個疑問,筆者原想是否該就此放棄,不過最後還是決定按表操課,照計畫到終點-北沼一探究竟
攝影點附近就有公車站可以搭乘,這座公車站名為城北小学校通,接下來則是搭乘H58系統(多賀台団地行き)的公車
公車比時刻表上晚了幾分鐘到站,上車後車上乘客不少,大部分都是當地居民,而且還有不少老人家。公車自市區漸漸往郊外開去,外頭的景色也從住宅區逐漸轉變成工業區,最後筆者在一座名為製鍊所前的公車站下車
下了車後跨過馬路就可以看到八戸臨海鉄道的路線,一旁就是八戸製鍊所,過去曾有分歧一條支線進入,不過已廢線多時,從衛星空拍還能多少看出路基輪廓
順著路一路與鐵道平行繼續往下走後,來到了八戸臨海鉄道的終點-北沼站。該站僅有簡單的兩條股道,右側除了有了升旗台外,還有不知道是什麼車子的車輪,看起來應該是展示品。而八戸臨海鉄道運送的鋼軌,就是從這裝上貨車
跨過馬路的樹叢則是自衛隊的八戸駐屯地,該處設有飛行場等設備,不時可以聽到直升機起降聲,過去也曾看過有日本同好拍攝起降的飛機與臨海鐵道車輛同框的畫面
另一側則是北沼站的站房,站房旁的標示寫著當年東日本大地震時海嘯的高度,足足有1.63公尺之高。相較於整個站場與大部分路線都被海嘯襲擊的仙台臨海鉄道,八戸臨海鉄道的被害狀況小了一點,並且在人員的搶修下於同年六月恢復運行
過了北沼站再繼續往下走,接著在一處路口右轉,再往下走就可以看到三菱製紙的工廠與專用線。鑑於剛剛遇到單機,原本想說會不會當天只開一趟,不過看到工廠的鐵道大門敞開,裡頭還傳來調車機的鳴笛聲,多少也代表當天還會繼續運行,這才放心了
在大門旁邊還有幾台廢貨車車體,前面的看起來是ワム1形,不過原本黑色塗裝被改成了綠色,後面藍色的應該是ワム380000形
過去三菱製紙的成品運送都是使用ワム380000形以及ワム80000形這種二軸篷車,不過在車輛老化,以及JR貨物簡化貨車車種後,二軸篷車已經被板車+貨櫃的型態取代
筆者一人站在路線旁等待列車出現,看了看時刻表,想著調車機應該會先把貨車拉出來到北沼站,然後再交給八戸臨海鉄道的貨車,最後再把要進廠的貨車拉進去
不過等到列車開出時,居然是採用「推進運轉」的方式進行調車,調車機在後方,前方站著一名作業人員,手持無線電看路
在編組最後方的調車機為DD353,該車為2020年由北陸重機製造,重35噸
該車命名方式為
D指是柴油車的Diesel
D指的是4個動輪,因D是第四個英文字母而來
35指的就是重35噸
3則是流水號
雖然工廠與專用線為為三菱製紙所有,不過DD353為八戸通運所有,該公司為當地各家公司組成的聯合企業,而標誌也和日本通運相同,都是紅底白字
從車號看起來,在DD353之前應該還有DD351以及DD352兩台車。不過這些車雖然車號編法相同,但其實引進年份,製造商,外型等都不一樣
DD351為1974年由日本車輛製造,重35噸,車體形狀為類似DD16那樣的歪凸,塗裝為米色,在引進DD353後,原本以為已經廢車,不過在去年有日本同好拍到其運行的影片,可以推測是轉作備用機使用
另外一台DD352為1974年由日本車輛製造,重35噸,車體形狀為像DD13那樣的中凸,塗裝為橘色。最初為秋田臨海鉄道所有,後於1977年讓渡給八戸通運,而在引進DD353後,該車再度被賣至新潟,做為新潟トランシス專用線用的調車機
在調車機把貨車推出來後,筆者發現整列車並未行駛到北沼站,反而是在平交道停了下來,接著調車工把調車機跟兩台板車的連結器解開,留下較長的一列貨櫃車在平交道的一端,而調車機與兩台板車則又是往工廠方向開過去,最後停車
DD353在此停了一段時間,連駕駛都不在車內了,筆者也借此機會好好觀察一番這台調車機。為了對應東北地區的寒冷氣候,因此該車車頂的汽笛做了蓋子將其蓋上,這樣就不會受到積雪的影響,35噸的車老實說並不大,但還是做了兩個轉向架,讓整台車看起來更像是Q版的機關車一樣,更加可愛了一些
筆者看了看時間,發現該是八戸臨海鉄道本線的車到北沼站的時間了,原本還想走回去拍調車,不過看到調車機應該是不會開到北沼站了,加上還要再走一段路回去,於是最後還是決定留在原地拍調車機就好。而那一串在平交道另一頭的板車沒意外就是要給八戸臨海鉄道的車拉走的,這樣拆開編組的做法則是為了不影響平交道的交通所做的
等到八戸臨海鉄道的車將板車拉走後,又推了一串要進工廠的板車到專用線末端,而DD353則是開車推著兩台板車過去和其連結
連結完後,原本出廠時站在板車的調車工改站在調車機前,接著整列車再一併回到工廠內。不得不說DD353不愧是剛引進不久的新車,整體烤漆都還相當漂亮,連排氣管都沒有什麼生鏽的痕跡,應該是筆者看過前幾乾淨的調車機了
拍完調車機後是時候該移防了,筆者來到工廠附近的公車站牌,這站名為三菱製紙南口,搭乘的路線一樣是H58系統(多賀台団地行き)
上了車後,車上的乘客明顯比來的時候要少了些,接著公車越開越往郊外,隨後轉進一條道路接著爬上一處有著許多住宅區的高地,這裡就是行先上標示的終點多賀台団地了
雖然這裡是終點,但由於這條路線是「循環路線」,意思是一條環狀線,到了終點後會繼續在這個圓圈內開行,司機還好心提醒說「還不是終點」。停車了一小段時間後,公車再度出發,開出多賀台団地後,沿途上了不少乘客,當中不少都是成群結隊的當地歐巴桑,或許是約好要一起去哪裡的吧。在搭了10分鐘左右後,即到了筆者的下車站-陸奥市川駅前
陸奥市川站為東北本線上的一處小站,該站為無人站,站外有著一座小村落。這段東北本線的區間在東北新幹線於2010年延伸至新青森後,改由青い森鉄道經營
青い森鉄道開業於2002年,為青森県政府因應東北新幹線通車後,繼承JR東日本的東北本線而設立的第三部門鐵道。最初在東北新幹線延伸至八戸時,繼承了目時站至八戸站的區間,在2010年時再度因應東北新幹線延伸至新青森,而繼承了八戸至青森的區間,總路線長121.9公里,僅次於同樣位於東北的三陸鉄道
雖然陸奥市川站為無人站,但裡頭卻相當整潔,廁所也是感覺有翻新過,站房內甚至還有書籍可供借,可說是一個小而巧的車站
筆者買好票走到月台上,一列貨物列車呼嘯而過,過去這段區間除了貨物列車與普通列車外,還曾有許多特急在這裡行駛,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JR東日本的寢台特急-北斗星以及カシオペア了。過去筆者曾經希望有朝一日能搭乘寢台列車自本州前往北海道,然而在時代的演進以及新幹線的通車下,除了偶爾行駛的高檔觀光寢台列車外,從本州前往北海道的寢台特急,早已成了歷史名詞
過沒多久,月台廣播有列車靠近,原本以為又是一般貨物列車,沒想到開來的是一班キハ100形的快速列車。這班快速列車名叫「しもきた」,行駛區間為八戸至大湊,當中會行駛青い森鉄道的路線,能看到JR東日本的柴油客車,在這段第三部門鐵道電氣化區間奔馳也挺特別的
在快速列車離去後,沒多久即到了筆者搭乘的普通列車進站,在陸奥市川上車的除了筆者還有另外兩名乘客,上車後車上的乘客不少,有的還是帶著行李箱的外國人。兩輛一組的701系快速奔馳著,看著窗外的風景,心裡頭想著,或許當年搭乘特急列車經過這段路線時,就是這樣的風景吧
抵達八戸站後,筆者注意到車上掛著青い森鉄道與台鐵締結姐妹鐵道的文宣,一查才發現原來青い森鉄道與台鐵於2019年締結,而台鐵的締結區間為台中至高雄間。青い森鉄道位於東北,台鐵締結的這段路線則是被稱為縱南,一個在北一個在南,莫非是要突顯出什麼對比嗎?就在筆者思考時,沒注意到對向一組台灣廣告彩繪的701系準備發車,注意到時已經駛離月台了
出了八戸站後,筆者的八戸臨海鉄道行程尚未結束,接著要走到八戸貨物站附近的攝影點拍攝前往北沼的貨物列車。出了車站後,向右轉去,沿途可以見到一些餐廳與旅館,雖然八戸站不在市區正中心,但畢竟有新幹線加持,算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眼看時間接近午餐時刻了,筆者找了家餐館吃飯。點了一份豬排拉麵,外頭飄著細雨不免讓人略有寒意,來上一碗熱騰騰拉麵再適合不過。剛炸好的豬排放在麵上,豬排炸得金黃酥脆,拉麵是醬油拉麵,這就是一份簡單且美味的組合,不過要說的小缺點,那就是豬排似乎有點薄就是,不過整體還是挺讓人滿意
吃飽飯後繼續走,原本的柏油路轉為土路,一旁則是出現了八戸貨物站以及八戸臨海鉄道的機關區
裡頭除了三台現役的機關車外,還有一台DD16 303,該車最初為DD16 4,為1972年由日本車輛製造,主要配屬在長野地區,期間有短暫配屬過北海道,後來於1982年改造成除雪車版本的300番台,並改稱DD16 303,主要運用在飯山線的除雪作業,最後於2009年廢車
廢車後DD16 303除去了兩端的除雪頭,讓渡至八戸臨海鉄道,作為臨海鐵道當中唯一引進DD16的公司,這台DD16 303可以說是「異類」,但也因此有著不小的人氣,直到2022年退出定期運用後,八戸臨海鉄道還是經常使用該車進行攝影會以及運轉體驗
順著路往下走可以見到DE10 1764拉著貨櫃列車在一旁待發,筆者趁這個機會拍了張駕駛室附近的特寫。左下角可以見到川崎製造的銘版,上方的區名札分別寫著「八」跟「臨」,代表八戸臨海鉄道,這個字體也蠻好看的
雖然天空中已經不再飄雨,但下了整個上午的雨讓土路有著多處水坑,雖然不至於寸步難行,但還是有些難走,何況水還會跑進鞋子內,讓走起路來的感覺更加不適
不過攝影點的草比想像中還高上不少,但也沒時間再換點了,加上還有道班工在場,也不太好意思自己動手除草,只好硬著頭皮拍,不過還好拍出來的還不錯
想著還有時間,於是走回車站的路上筆者不走去程時的土路,改走市區的道路回車站。雖然繞了點路,但還是能發現街道上的一些小趣味。像是這個在欄杆上的麻雀雕刻,挺可愛的
回到車站後,筆者到置物櫃取出行李,接下來要從東北地區一路移防到長野地區,既然是長距離的移動,那麼少不了在車上吃點東西了,因此筆者也順道買了個便當
上車就位後,筆者即開始享用剛買來的便當。這份便當名為八戸小唄寿司便當,「八戸小唄」為八戸當地的民謠,不僅內附的勺子跟民謠當中會用的樂器-三味線一樣,便當本身也是跟三味線外觀一樣設計的,而裡頭鯖魚與鮭魚排放的方式也讓人想到三味線的三條弦
整個便當由簡單的鮭魚跟鯖魚還有醋飯組成,新鮮的鯖魚與鮭魚鋪在醋飯上。食用方式是用內附的一個可以用來切大小的勺子,在切成適合的大小後,一口吃下,魚的油脂與醋飯結合,嘗得到屬於八戸的新鮮美味,筆者比較喜歡鮭魚的部分,鮭魚的口感軟上許多,和米飯更加融合,當然再配上一杯啤酒再適合不過
在筆者享用便當的同時,新幹線一邊飛馳前行,到了盛岡再掛上一組來自秋田的E6,接著在仙台站停車後,就一路直達大宮
或許是因為禮拜五的關係,新幹線上的乘客不少,自由席還有部分乘客站著,而筆者使用JR PASS因此可以在指定席有個位子坐下。自大宮發車時已經天黑了,新幹線在黑夜中往長野前行,自高崎開出後,進入了山區路線,過了好幾個隧道,最後在六點半時抵達了長野站,經過了四個小時的高速移動,終於到了今晚下榻的長野了
筆者下榻的旅館位於長野站前,徒步五分鐘即可到達。接待大廳有著檜木的香氣,筆者也見到不少外國人來來去去,辦理完Check in後即進到房內
當晚的房間是用訂房APP的獎勵兌換的,所以是免費入住,房間整體來說相當乾淨,甚至窗戶邊還有小沙發能坐,雖然只住一晚,但這間房間可以說是筆者這趟旅程最滿意的一間
放好行李後,筆者出了旅館覓食。行前就有和曾經住在長野的朋友詢問有無推薦的餐廳,他則是推薦認識的義大利麵餐廳,座落於站前的巷子裡,離筆者的旅館不遠
在巷弄中的小餐館,外頭點著燈,裡頭空間不算太大,但木製的裝潢以及吧台,能讓人感受到其溫度
筆者坐在吧台旁的位子,點了一份紅醬牛肉義大利麵跟一杯水果酒。從位子上可以看到吧台內的料理作業,看著老闆煮醬跟麵,接著擺盤上桌,還未嚐到料理即聞到番茄的香味。麵裡牛肉軟嫩配上番茄味道的紅醬,著實相當美味,上頭再加上一點起司粉讓味道更加豐富
和式洋食這種料理,或許是被日本影視作品影響,筆者認為就是要在這種小店,坐在吧台,看著大叔老闆親手製作料理,接著端上桌,料理的美味在氣氛的烘托下更上層樓
在過去,八戸臨海鉄道曾經有DD13的私鐵同型車-DD56,這款在外觀等處都更像DD13的機關車,一直都是筆者對這條鐵道的第一印象,現在這款車雖然已經讓渡到泰國,且塗裝改成了水藍色。不過由北陸重機製造的DD56 4成了筆者的目標,雖然這次無緣見到,不過也體驗了一番這個日本最北的臨海鐵道的風情,話雖如此,不過總感覺整天拍下來,在八戸通運拍調車機的時間跟精力,好像比拍八戸臨海鉄道本身還多了XD
這趟筆者來到長野,為的就是和日本朋友會合,一同前往為期兩天的森林鐵道之旅。長野地區因位處本州內陸,在層層山巒中蘊含了豐富的林業資源,森林鐵道也因此而生,雖然那個森林鐵道遍地開花的昭和時代早已消失,而到了令和時代,這些森林鐵道以另一種不同的形態繼續活躍著。另外還有筆者與日本朋友們,一同參加的一場名為「全国森林鉄道サミット」的講座,又會是什麼不一樣的鐵道風情呢?
敬請期待
拍攝時間參考:
往北沼貨櫃列車 7:50
往八戸貨物站單機 8:43
往北沼八戸通運調車機 10:25
往工廠八戸通運調車機 10:55
往北沼貨櫃列車 13:33
點此閱讀上一篇:仙台臨海鉄道
點此閱讀下一篇:赤沢森林鉄道
最後附上幾段影片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