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行2025vol.1 DAY12 再訪秩父鉄道
日本行2025vol.1 DAY12 再訪秩父鉄道
位於埼玉県的秩父鉄道,為了將生產水泥所需的石灰石自礦場運至工廠加工,因此使用電力機關車牽引礦石列車在這段電氣化的路線上奔馳著。由於其位置離首都圈不遠,在假日時還有SL在此奔馳,加上許許多多不同種類的電車,除了日本國內的同好外,近期連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好也來到這條路線,筆者也是其中之一。不過這不是筆者第一次造訪秩父鐵道,上次造訪時因為一連串的疏失以及行程安排因素,拍到的貨物列車並不算多,這次再訪秩父鉄道則是為了補考貨物列車,同時還有拍攝沿線的調車機們
5/26 早上五點多
筆者自位於南千住的旅館梳洗完後出門,當天天氣與前一天一樣偏涼,因此筆者還是穿上長袖,另外將短袖放在背包裡預備;原本前一天筆者與日本朋友道別後,又去找了幾個從台灣來的AKB48的粉絲喝酒聊天了一會,原本還擔心隔天會爬不起來,不過還好不影響
筆者自南千住站出發後先到高崎站,接著於高崎站搭乘高崎線的普通列車前往熊谷。由於這段路程要搭1小時左右,加上之前搭乘過総武本線的Green Car有著不錯的印象,因此這次也挑了Green Car來搭;先在月台的機器選好抵達站後,再用西瓜卡扣款,上車後找座位上方燈號為紅色代表沒人,選好座位後再用西瓜卡感應燈號旁的感應區一次,待燈號轉綠色後就代表這個位子是你的了
高崎線Green Car座位有上層、下層以及一般高度的3種座位,筆者選的是視野最好的上層車,當天Green Car車上乘客不多,筆者坐在雙層車上方一邊看著風景一邊吃著早餐;雖然搭乘體驗還是不錯,不過之前搭乘総武本線的Green Car時座椅為有插座的,不過到了高崎線的就沒有了,是因為製造年代不同的關係嗎?
抵達熊谷站後,筆者於此轉乘秩父鉄道;關於秩父鉄道,在之前的文章已有介紹,關於路線的歷史與部分車輛介紹在此不加贅述。筆者接下來搭乘的是秩父鉄道的急行「秩父路」,急行秩父路使用的車型為6000系,這款車為西武新101系改造而來,目前主要運用在急行上,偶爾支援普通列車運用
搭乘急行秩父路除了基本料金外,還需加購一張300日幣的急行券,上車後還會有車勤人員在車上查票,全車則是採用自由座。當天在熊谷站月台上有著不少要搭乘急行秩父路的旅客,進站的是採用復刻過去300系登場時塗裝的6003号編成
由於是急行用車,因此車上的座椅也從過去新101系的長條椅,改為西武10000系更新時換下來的座椅,窗邊還有小桌子
急行秩父路載著通勤人潮的旅客自熊谷開車後一路前行,這段路程之前筆者就有走過,當列車接近武川時,筆者專心看著窗外有沒有出現電力機關車與貨車的影子,還好除了有台デキ302外,還有一組貨物列車在站場上待發
時間拉回前幾天,筆者在推特上看到日本同好通報秩父鉄道的貨物列車暫時運休,一般來說貨物運休都是在3月中至4月中,以及9月中至10月中,會因為工廠機械檢修而暫停貨物列車的運行。筆者這次也是特別挑了個應該能拍到貨物列車的時間造訪,沒想到卻突然運休,而且也不知道停多久,這下筆者一時不知道該怎麼辦,後來想出了備案,而且還把事先買了的一日券退票了;不過正當筆者認為這次無緣時,在造訪前幾天貨物列車又再開了,不過雖然腦中有想法是「搞不好又會臨時運休」,但最後還是身體很誠實的跑去了秩父鉄道,還好在武州站見到了待發的貨物列車,這才放下了心中的大石
圖中的這台電力機關車為デキ302,屬於デキ300形,這個形式在筆者造訪時有台機關車特別知名,那就是與三岐鉄道交換塗裝的デキ303。由於秩父鉄道與三岐鉄道的貨物貨主同屬於太平洋セメント(太平洋水泥),因此2家鐵道公司舉行了交換塗裝的活動,秩父鉄道的デキ303塗上了三岐鉄道標誌的棕色塗裝,而三岐鉄道預計將用ED454塗上秩父鉄道的藍色塗裝。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筆者造訪時デキ303尚未亮相,該車首次運行則是6月底時擔任SL回送的本務,而原本擔任回送本務的デキ201,則是被抓去跑貨物運用,成了デキ201改成黑色塗裝以來的第一次貨物運用,同樣也是該車闊別多年再次運用在貨物列車上,吸引不少同好拍攝
筆者搭乘急行秩父路一路朝著影森的方向前進,既然都確定貨物列車有開了,那基本上就可以放心照著原定計畫跑了。列車一路前行,主要的通勤乘客都在秩父站下車,或者在御花畑站下車轉乘西武秩父線了,到了影森時車上乘客剩不多,筆者下車後照著之前走過的路往礦場的方向走去
順著路往礦場的方向走去,在經過平交道時可以見到2列石灰石車在站內待發,其中一列由デキ507牽引的石灰石列車已經升弓。在貨物列車由開行的期間,每周一至周六一早都能在影森站見到待發的貨物列車,周日貨物列車則是僅行駛至武州原谷站而已;上次筆者造訪時為周日,那時忘了貨物列車不會行駛到影森,還傻傻在往礦場的路線等了1個多小時,後來發現不對才趕緊離開
筆者在拍攝時也發現デキ507正在推著貨車緩緩後退,為了一探究竟筆者回頭往車站的方向走去,走到一半才想起來,之前在看到日本同好的紀錄說,為了爬上前往礦場路線的斜坡,停在站內的貨車會先往後退,接著再一鼓作氣爬上坡。當筆者察覺到不對時,已經離通往車站的平交道不遠,過沒多久平交道也響起,加上傳來電力機關車的鳴笛聲,於是筆者二話不說立馬再回頭朝著礦場的方向跑去
從影森站至礦場的這條側線被稱為三輪線,在出了影森站外的平交道後一路爬坡到礦場。筆者在與三輪線平行的道路上一路跑著,後方電力機關車的馬達聲越來越接近,不過人畢竟還是沒辦法比火車快,加上還是爬坡,跑到一半筆者就氣喘吁吁放棄跑步,直接讓貨物列車從筆者旁邊超車;筆者則是改以快步的方式往礦場走去,最後在爬上礦場前的彎道看到了停在這裡的貨物列車的車尾
來到礦場入口,一台藍色的調車機正在緩緩開進貨車準備連結,該車車號為D502,1964年由新潟鉄工製造,重50噸,最初配屬在根岸的製油所專用線,在該專用線引進新車後被賣給太平洋セメント,最初配置在武州原谷站當調車機,後來轉至三輪線終點的礦場使用
D502與貨車連掛即往礦場方向開去,D502起步時噴出不少白煙,該車年紀也不小了,車上沾滿了粉塵;在根岸的兄弟機-D504退役後轉至他處運用後,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有新的調車機來取代D502位置
除了將貨車拉入裝貨線外,D502還有一項業務,那就是在電力機關車無法爬上斜坡時,D502會開出廠外與電力機關車連掛,接著一起出力將列車拉至礦場。通常這樣的情況發生在冬天軌道表面結霜或是電力機關車出力不足時,在外面的軌道上也能看到有著許多增加摩擦力而灑的砂子散落在軌道周圍
デキ504升弓後駕駛還在車內進行檢查,車門還是敞開著,雖然看得出來駕駛室內有電風扇,不過在夏天駕駛室內還是相當炎熱,因此有些駕駛會將車門打開通風,不止在秩父鉄道,許多產業鐵道也會這麼做
D502將貨車拉進礦場後即開始裝貨,在外面即可聽到石灰石掉進貨車發出的轟隆聲。與此同時デキ507也開始調車,待裝車完成後與貨車連掛;值得一提的是,デキ507為目前秩父鉄道當中車齡最輕的一台電力機關車,為1980年由日立製造,該車所有權則是在太平洋セメント,另外デキ507與同時引進的デキ506都是屬於尾燈裝在車體上的設計
拍完礦場調車業務後筆者回到影森站,另一列由デキ504牽引的石灰石列車還停在站場上,雖然還未升弓不過有調車工正在檢查車輛;另外可以發現到デキ504的尾燈為裝在欄杆下方
回到車站後,筆者推估應該還要一段時間才會裝車完畢,於是在車站旁邊觀察デキ504了一段時間,等到要回去剛剛的三輪線旁時,滿載石灰石的貨物列車已緩緩滑下坡道,筆者只好在平交道旁先拍一拍
圖中除了貨物列車行走的三輪線外,右側還有電車行走的秩父鉄道本線,在中間則是還隱約能見到一條路線,這條路線名為武甲線。武甲線開業於1918年,自影森站延伸出去後一路至秩父鉱業株式会社的碎石場,為一條貨物支線,全線電氣化,營運末期已較少有車輛運行,最後於1984年廢線;目前路線大部分都已拆除,僅剩部分遺跡,從過去日本同好過去的紀錄可以看到在碎石場還有一些台車軌道
デキ507牽引的石灰石列車抵達影森站後,一旁的デキ504也升起了集電弓,駕駛也開了車門準備進到車內
デキ504升弓後駕駛還在車內進行檢查,車門還是敞開著,雖然看得出來駕駛室內有電風扇,不過在夏天駕駛室內還是相當炎熱,因此有些駕駛會將車門打開通風,不止在秩父鉄道,許多產業鐵道也會這麼做
沒等到デキ504牽引貨物列車開往礦場,筆者就先行跳上電車離開;前面提到筆者先行將買好的一日券退票了,不過正當想再買的時候想到信用卡需要手機簡訊驗證,偏偏人在日本沒辦法收簡訊,所以也買不了,最後只好買票乘車,除了買票外秩父鉄道也可使用IC卡搭乘
筆者搭著電車一路往回跑,中途還交會一班開往影森的空車,接著來到桜沢站並於該站下車,該站附近有間高中,下車後可以聽到校園裡傳來上課的聲音,不過由於不是通勤時段因此筆者沒見到什麼學生。出站後沿著秩父鉄道的路線走,接著來到一座跨線橋上,筆者來到這座跨線橋則是為了拍攝秩父鉄道的名景之一
站在跨線橋上,稍早在影森拍到的デキ507正拉著石灰石列車緩緩前行,貨車內的石灰石堆疊成一座座的小山,這些石灰石會送到工廠所在的三ヶ尻站,接著加工成水泥
秩父鉄道旁有一條非電氣化的路線一路與其平行,這條路線為八高線,目前為JR東日本管轄,在寄居站附近一路與秩父鉄道平行進到寄居站,接著再於寄居站共構,在出了寄居站後八高線與秩父鉄道才會分道揚鑣。這段平行的路線於途中經過一座跨線橋,因此這座跨線橋成了同好們拍攝2條路線競走畫面的攝影點,除了秩父鉄道的貨物列車外,過去在八高線行駛DD51牽引的客車時也會有同好來此取景
在寄居站內八高線與秩父鉄道設有聯絡線可互通,過去秩父鉄道的一些水泥成品貨車就是送至寄居站後,再經由八高線給DD51牽引運送出去,在八高線貨物業務停辦後,目前會利用這條聯絡線的大概只剩秩父鉄道的C58 363需送至高崎檢修時才會使用了
下方的平交道響起後沒多久,一台藍色的電力機關車自房屋中竄出,後方掛著一串空車輕快的行駛著,開來的本務則是早上在武川見到的デキ302;秩父鉄道的路線在此右彎,而八高線則是一路直行,而且也看得出來路線有點坡度
連續拍完2班間隔僅5分多鐘的貨物列車後,筆者回到桜沢站,由於拍攝結束的時間比預期早很多,因此筆者跳上了比原定要搭乘的列車還早一班的列車,接著來到了樋口站
下車時筆者才發現是之前沒遇過的車種,該車為7000系,過去為東急的8500系,於2008年時將編組3輛化改造後,2009年時正式開始運行,造訪時共有2組均在運行中
這批車為汰換掉過去秩父鉄道的1000系電車所引進,1000系這批車則是來自国鉄時代製造的101系讓渡車,為秩父鉄道於1986年所引進,採用3輛一組,共有12組;這批車還曾恢復成国鉄時代的各式復刻塗裝,作為運用到相當後期的101系,這批車也自然成了鐵道同好追逐的目標之一,不過隨著車輛老化這批車最後於2014年全數退役,自此秩父鉄道的路線上再也見不到国鉄電車奔馳
筆者於樋口站下車,該站過去為部分時段有人站,目前為無人站,車站本體僅有一座島式月台,站內設有股道可交會待避列車,對外聯絡則是透過平交道連結,一邊是車來車往的国道140号,一邊則是通往站外位於荒川河岸旁的聚落
該站附近有個名為「寛保洪水位磨崖標」的遺跡,趁著還有時間筆者也去看了一下,位於樋口站徒步約5分鐘的住宅區後方山坡,在這裡的山壁上刻有一個「水」字,為當時1742年時的「寛保二年江戸洪水」的紀錄,當時因連日豪雨導致荒川暴漲,當時暴漲程度之高,從其刻有水字的山壁就可略知一二
接著筆者沿著国道140号,穿過馬路後穿過一座有柵欄的平交道,接著再走進土路一路走在秩父鉄道旁,沿途可見不少這種簡易平交道,雖然本身無柵欄也無警鈴,不過在人跟列車靠近時都會感應到然後發出「危險注意列車」的日文語音。筆者一開始還不知道這有其功能,直到從旁邊路過時被突然響起的語音嚇了一跳,這才發現原來有這個感應功能
順著路來到攝影點,一開始筆者注意到旁邊水塘旁的草叢裡似乎有什麼東西正在移動,拿出相機一看,原來是2隻鴨子在裡頭,看來這裡應該是他們的家,筆者就在水塘旁邊看著2隻鴨子在水塘裡划水接著又上岸走來走去
正當筆者觀察鴨子入迷時,遠方傳來一聲鳴笛聲,而這個鳴笛聲明顯與電車不同,但想了一下事前不記得這時間有貨物列車,後來才意識到因為筆者自己提早抵達樋口,因此還有班表定會在沿途交會的貨物列車能拍
筆者一意識到後馬上往後跑,想著或許還能拍到貨物列車過彎,動作太大還不小心嚇到了鴨子。還好最後臨時往後跑還是有順利拍到貨物列車,本務同樣為稍早在影森站也有遇到的デキ504牽引著重車要前往三ヶ尻的工廠
除了貨物列車正面的機關車外,秩父鉄道貨物列車的尾端有時也很有趣,像是遇到ヲキフ100形當尾巴時,其車尾車長室的窗戶配置加上反射板,就像抹上了腮紅的機器人一樣,蠻可愛的
在等待貨物列車途中有幾班電車來來去去,當中還有筆者之前拍過的5000系,該款車的辨識度還不小 ,銀色且波浪狀的車身疾駛而過。這款原本都営地下鉄6000形的電車,目前除了秩父鉄道外,就只剩熊本電気鉄道還能見到了
貨物列車緩緩開在河谷中,自波久礼站經樋口站至野上站的路線都是行駛在河谷中,雖然有些路段見不太到荒川,但還是風景相當不錯的一段
拍攝完2班貨物列車後,筆者回到樋口站準備前往下一個下車站-上長瀞,列車抵達野上站時筆者見到剛剛デキ502牽引的貨車正在站內待避電車;到了下一站長瀞,又有一班往三ヶ尻方向的貨物列車停在站內與筆者搭乘的電車交會,筆者想了下又看了下從日本同好打聽到的時刻,決定等一下抵達上長瀞站時再拍一張デキ502牽引的那班車
來到位於彎道上的上長瀞站,該站於1916年設立時名為国神站並且為有人站,後於1928年改為目前的站名上長瀞,2022年起改為無人站,不過設有2座月台與3條股道可供列車交會待避;另外由於上長瀞站設於彎道上,因此部分列車在停靠該站時不會打開車箱中間的車門,僅會開啟車箱兩側的車門,往熊谷方向的列車通常都停靠在3番線,2番線則是給西武鉄道直通運轉的列車停靠的
筆者站在月台上等待列車到來,上長瀞站內通道設有平交道,因此平交道警鈴聲響起就知道列車接近了;和筆者想的一樣,デキ502牽引的貨物列車就跟在剛剛搭來的電車後面,貨物列車緩緩開過上長瀞站
筆者走出上長瀞站,站外雖有住宅與店家,不過蠻安靜的,筆者走出車站後右轉走過站外的平交道,接著沿著路走到外頭,外面就是車來車往的国道140号,沿著国道140号往攝影點走,看了看時間也是該放飯了,加上離貨物列車的時刻還有一段時間,因此筆者先行放飯
來到一家座落於路旁的蕎麥麵店,進到店面後裡面顧客不少,店員將筆者帶至榻榻米的座位區,在這種座位吃著蕎麥麵還真有感覺,筆者在心裡這麼想
筆者點了一份玉子丼+蕎麥麵的套餐,玉子丼裡面加了些蕈類包裹在蛋中,醬汁吃起來帶著點甜味,吃起來相當下飯,筆者吃了一口後便一口接一口很快的就把這碗飯吃完了;蕎麥麵外觀上因為有著不同的粗細度所以讓人看得出來是手工切的,用筷子夾起接著浸入醬汁再一口吃下,不僅吃得到蕎麥麵的香氣,麵條本身與醬汁搭配後更加滑順,再加上一點芥末讓味道有更多不同的變化
用餐結束前,店員端上一壺水與杯子,裡面裝著熱騰騰剛煮過蕎麥麵的水,又稱「蕎麥湯」,將其倒入杯中,看似白濁的蕎麥湯裡面富含的蕎麥的營養精華,除了可單獨喝下外還可以加入蕎麥麵的湯汁一同喝下;這家店提供的料理與蕎麥麵簡單且美味,怪不得店內顧客絡繹不絕,這份餐也讓筆者吃得相當津津有味
用完餐後順著国道140号繼續走,來到跨越荒川的親鼻橋,走過該橋後沿著一旁的小路往下走,可以抵達荒川的河床旁,這裡則是被稱作「みなの親鼻河原」為當地的知名觀光景點
除了可在此戲水外,假日還有遊船可搭乘,不過當天筆者造訪時見到牌子上寫著本日營業結束的牌子,旁邊的河床入口也被繩索拉住不讓人進入;上網一查才得知,原來現在進入みなの親鼻河原需要酌收清潔費,如果是徒步前往是收200日幣,開車一台車則是1000日幣,除此之外還有限制營業時間,例如筆者造訪當地就沒有營業,因此自然無法下到河床上
みなの親鼻河原本身也有季節限制,通常都是自4月底開放至11月,入場時間自8點開始至下午5點,10月及11月則是開放至下午4點。其實酌收清潔費這點筆者也能理解,畢竟也才200日幣而已,不過當天可以說是有錢也沒辦法進去,看著原本規劃的攝影點沒辦法拍攝,於是筆者只好回到進來時的小路入口,還好在這裡還是有辦法拍攝
筆者來到這裡就是為了拍攝秩父鉄道的名景-荒川橋梁,該橋建於1913年並於隔年完工通車,橋樑全長153公尺,也被稱為「親鼻鉄橋」。該橋的特色除了使用3種長度不一的鋼樑外,還有用煉瓦堆砌而成的高聳橋墩,除了是秩父鉄道的名景外,該橋也被指定為「近代土木遺産2800選Aランク」
原本筆者預計在みなの親鼻河原拍攝2班不同方向的貨物列車,不過既然不能進入河床,那就換其他地方拍吧。原本筆者想起來之前有看過一個自遠處道路拍攝荒川橋樑的攝影點,不過看了看地圖發現其距離過於遙遠只好放棄
後來又想到在橋樑旁邊的平交道也能拍,不過是大頭點就是了,想著不然也沒地方可拍,於是筆者還是去了那個位於橋樑旁的大頭點。到點沒多久平交道即響起,開來的是デキ103牽引的空車,這也是當天筆者唯一一次拍到デキ100形
在荒川橋樑附近拍攝完後,筆者回到上長瀞站接著搭車往回到長瀞站。長瀞站開業於1911年,當時名為宝登山站,後於1923年改名為長瀞站,該站配置與上長瀞站一樣,都設有2座月台與3條股道,不過最大的差別為該站為有人站,站房為一幢木造平房,為開業時期使用至今的站房,並於1997年被選為「関東の駅百選」
比起上長瀞站外的安靜,長瀞站外熱鬧許多,雖然筆者是平日造訪但還是有不少觀光客,而這邊也是前往附近一些旅遊景點的轉運站,站前即有幾條公車路線的站牌,車站附近還有商店街販售各種伴手禮等。另外在長瀞站隔壁還有一間賣店,這家賣店為秩父鉄道經營的,裡面有賣一些關於秩父鉄道的紀念品,當中還有一些關於電力機關車的,筆者也從中挑選了一些購買
看著離要拍的貨物列車還有一段時間,筆者先在站前的商店街晃晃,路過一家販賣仙貝的店家,除了有販售包裝好的仙貝外,還可以點熱呼呼的烤仙貝來吃,筆者見到後也點了份大塊的圓形仙貝來嚐嚐
看著店員將原本白色的仙貝浸泡至醬油中,接著拿出在烤爐上烤著,醬油的香氣瀰漫在空氣中,光用聞的就是種享受,烤完後再用海苔夾起接著放進袋子內,這樣就能享用了。筆者在長瀞站前廣場的椅子上享用熱呼呼的仙貝,外表塗上了醬油吃起來帶著點微辛,不過還是讓人越吃越順口,坐在長椅上吃著點心,一旁的店家還播著民謠,雖然是觀光客不少的地方,但筆者在此好好休息了一下
等到時間差不多後,筆者再次拿起相機回到路線旁,開進站的是不久前見到デキ504拉著空車停在長瀞站月台旁。在長瀞站月台的候車亭上還可以看到「SL列車」的看板,長瀞站也是秩父鉄道SL列車的停靠站之一
在デキ504牽引的空車停靠在長瀞內不久後,接下來換デキ502拉著重車緩緩抵達。這段的路線行走在住宅區中,旁邊還有道路平行,不過道路的欄杆不高所以可以直接在路上拍攝
デキ502牽引的空車抵達長瀞站後,則是拐入3番線,接著也停了下來。由於秩父鉄道全線皆為單線區間,除了貨物列車會被抓下來待避跟交會電車外,貨物列車也會被抓下來交會貨物列車,如果有時候遇到時刻跟電車接近,就會像圖中這樣都一起在同站抓下來
由於秩父鉄道貨物列車運行距離不短,平均都要開快2小時才能整段開完,因此途中不少車站會被抓下來交會待避,甚至在一些車站還會抓個20分鐘;而在某些站內設有平交道的車站,若是遇上貨物列車停在站內時平交道也無法打開,因此旁邊就會貼上一張寫有平交道放下的時間的時刻表,除了可以給用路人參考外,這也是許多日本同好用來觀察貨物列車時刻會用上的資訊
2班不同方向的貨物列車都抵達長瀞站後,下一個登場的是開往羽生的5000系電車,3列車頓時塞滿了這座車站
待電車離去後,站外的道岔扳動,首先發車的是デキ504牽引的空車;筆者也注意到,當天長瀞站附近有不少觀光客,當中也有人拿出手機紀錄貨物列車,可能是因為特別的關係才會吸引到大家的注意吧
筆者進到長瀞站內的月台上,準備搭車前往下一個下車站,在月台上一個廣告吸引了筆者的目光。這個廣告看起來應該是附近店家的廣告加上地圖,地圖上面畫有一台SL,不過這台SL怎麼看都不像是秩父鉄道的C58 363,仔細端詳後才發現是C56送至泰國的版本,雖然C56送去泰國有部分車輛送回日本,分別在靖國神社以及大井川鐵道,不過這些都和秩父鉄道八竿子打不著,不知道為什麼會選了個泰國C56的圖案放在地圖上呢?
在月台旁由デキ502牽引的石灰石重車還在站內停著,往車斗內看去能見到疊成小山的石灰石,仔細想想,這還真的是筆者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往秩父鉄道貨車裡面看
在筆者跳上往影森方向的電車後,デキ502牽引的貨車也緩緩朝著三ヶ尻的方向開車,接下來筆者要前往的是秩父鉄道的貨物站-武州原谷站。前往武州原谷站則是為了拍攝「突放」作業,筆者看了看日本同好整理的時刻,理論上在電車抵達和銅黒谷站時,剛剛由デキ504牽引的空車應該會在站內待避筆者搭乘的電車才對,不過到了才發現站內空無一車,雖然沿途能抓下來的站不止和銅黒谷站一站,但剛剛經過前面幾站時筆者也沒注意,於是還是照計畫搭車來到了大野原站
由於武州原谷站為貨物站,因此秩父鉄道在此並未設置客運站,需搭車至最近的大野原站後再徒步15分鐘才能到達武州原谷站
沿著路走在快到武州原谷站前,可以見到右手邊有一座逐漸爬升的高架橋,這座高架橋過去為秩父セメント第二工場(現改稱為秩父太平洋セメント秩父工場)的專用線,該線自大野原站分歧出去後,一路爬上最後進到工廠內,高度約2~3層樓高,主要作為是石灰石卸貨用 該線於1965年工廠開業後就存在,一路使用到約1992年時廢線,雖然軌道已經拆除,但沿線高架橋路跡依然可見
繼續沿著武州原谷的方向走去,從平交道往武州原谷站的方向看過去可以感覺出一些坡度;站內デキ504牽引的貨物列車正在準備調車,後方還有一組待發的重車
秩父鉄道的貨物列車在周一至周六的下午班次,基本上都不會開到影森站的三輪線裝載石灰石,都是開到武州原谷站裝載石灰石,不過偶爾也是有例外,在下午一樣開到影森裝載石灰石;周日則是全部貨車都只開到武州原谷而已。稍早筆者搭車時沒在和銅黒谷站見到貨物列車,就是以為車子已經一路不停開去影森站了,這樣看起來是在和銅黒谷站前的某一站就抓下來了,所以才沒看到
筆者繼續沿著路走到武州原谷站,該站開業於1956年,為一座貨物站,後方的奶黃色建築物即為站房兼號誌樓。後方可以見到剛剛デキ504牽引來的空車,在調車機牽引後正在後方的裝貨線裝載石灰石
武州原谷站旁就是秩父太平洋セメント秩父工場,該廠的石灰石來源為叶山鉱山,不過這座礦山離水泥工廠還有一大段距離,因此靠著全長23公里的輸送帶將石灰石送至工廠。這條名為「叶山鉱山石灰石長距離輸送トンネルベルトコンベヤ(簡稱KLT)」的輸送帶還分成2段,首先在山頂採集完的石灰石先倒至洞內,這個洞一路通至位於山裡的碎石室,接著透過第1段輸送帶送到儲存場,接著再利用第2段輸送帶從儲存場送至工廠內
雖然目前武州原谷站只剩石灰石列車在此到發,不過當年武州原谷站可以說是相當熱鬧,除了有石灰石列車外,還有用來當工廠原料的石炭列車,以及各式各樣用來裝載水泥的斗車以及罐車;另外從圖中還可以見到貨物月台,那是過去用篷車來載運成包的包裝水泥所使用的。當年這些水泥成品透過秩父鉄道,再利用国鉄以及後來的JR運送到日本各地,不過隨著鐵道貨物運輸的變化,武州原谷站過去用鐵道運送水泥的過去已成歷史,當年用來停放許多貨車的站場至今依然在原地,不過早已沒有滿滿的貨車在此停放
工廠那頭除了機器運轉聲外,還有石灰石掉進貨車車斗時發出的巨大聲響,另外就是調車機奮力推著貨車時發出的引擎聲了。圖中這台藍色的調車機為DD512,該車為1998年由日本車輛製造,重50噸,最初配屬於北海道的JX日鉱日石エネルギー室蘭製油所,後來隨著製油所結束鐵道運輸後被搬至秩父鉄道武州原谷站使用
雖然重50噸其實噸位不算小,不過要推著裝滿石灰石的貨車進行調度還是相當吃力,筆者站在旁邊都能聽到引擎正在賣力推著貨車,生怕推到一半車子就會壞掉。除了DD512外,目前在武州原谷站還有一台紅色的凸型調車機,該車編號為D304,1967年由日立製造,重45噸,該車特色為在車輛前後還裝有讓調車工站立用的小型方形空間,看起來就像是製鐵所的調車機一樣,該車在DD512引進後主要當預備車使用,平常停在車庫內
在裝滿石灰石後,DD512使勁拖著貨車先是開到拖上線,接著推著貨車進到站場,在貨車前端的ヲキフ100也能見到有調車工揮舞著旗幟引導,在秩父鉄道取消貨物列車配置車長後,這應該是少數能看到ヲキフ100形車長室裡面有人的畫面了
待推至定位後DD512與貨車接連後開至側線,接著換貨物列車的本務デキ504準備與貨物列車連掛。而在DD512前方還可以見到有個白色的架子,這個架子過去在北海道時並未裝設,看起來是到了秩父後做的改造,應該是為了裝載石灰石時防止有石灰石彈出砸到車窗?
待デキ504與貨車連掛完成後,即開始進行氣韌貫通測試,與此同時,換DD512開來準備與デキ504以及貨物列車連掛,準備開始進行武州原谷站有名的調車模式-突放
突放指的在是列車行走中解開連結器,讓調車機與被調度的車輛分離的調車模式;武州原谷之所以需要用到這樣的調車方式則是因為,從武州原谷站往大野原站方向有千分之10的坡度,而電力機關車如果要推著滿載石灰石的貨物列車上這段坡會爬不動,因此需要調車機協助出力一同推上坡度
待デキ504連結完成後,DD512也掛了上來,因為只需將列車推上坡而已,因此DD512沒有與貨物列車掛上氣韌;待一切準備就緒,DD512鳴了一聲笛,接著DD512與デキ504一同出力,貨物列車發出哐啷一聲,接著即緩緩開動
2台機關車一同出力將貨物列車推上坡,速度也在慢慢加快,而在快到武州原谷站的站房旁時,站在DD512上的調車工拉開連接器的把手,接著DD512即開始減速,留下デキ504繼續推行貨物列車,整個動作一氣呵成
待デキ504拉著貨物列車至待發線後,接著道岔再次扳動,換DD512朝著大野原站的方向開去,準備回到車庫休息。另外也能發現,為了增加DD512的散熱效率,DD512的引擎室門敞開著,甚至還用繩索綁著固定
DD512一路開過平交道,接著再倒車開進另一條側線,在側線末端就是調車機們的車庫了,當天沒出車的D304就是停在裡面。在車庫周邊還有不少貨車,這些貨車為テキ200形,為當年秩父セメント所有的貨車,1966年至1968年間由日本車輛製造,共有20輛;雖然為秩父セメント所有,不過車籍是掛在国鉄名下,後來改為掛在JR貨物名下,主要用來載運包裝水泥自武州原谷站到各地,一路用到1988年全數廢車,廢車後部分車輛還放在秩父鉄道沿線做倉庫用
拍完突放作業這個筆者一直想拍到的畫面後,看了看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於是就先收工了。因為還有時間,筆者在回到車站的路上順路去逛了一下超市,正好看到有些熟食在特價,就順便當晚餐買一買了,最後筆者就手拿著超市買完的熟食走到大野原站等車,看起來像是什麼去完超市採買要搭車返家的當地居民一樣(笑
搭乘秩父鉄道來到御花畑站,接著再走到西武秩父站轉乘西武秩父線,搭乘的一樣是西武鉄道的特急「ちちぶ」,使用的車輛一樣是001系。想到上次筆者也是搭乘特急ちちぶ到西武秩父,接著開始一整天的行程;這次則是搭乘特急ちちぶ回東京,結束一天的行程,某方面來說算是有始有終了吧
上了車後筆者找到座位坐下,接著開始用餐,稍早在超市買了炸雞、炒飯以及牛肉便當,林林總總加起來不到1000日幣,筆者就這樣吃著晚餐一路搭著列車往池袋的方向前行
西武秩父線為單線區間,特急列車一路行駛在山中,沿途隧道不少,甚至還有設在隧道內的號誌站,特急ちちぶ也在此臨時停車交會對向列車;開出西武秩父線來到飯能站,列車在此換端運行,接著開進了市區,特急ちちぶ沿途通過不少車站,月台上可以看到不少下班正在候車的上班族,沿途幾站還有通勤電車正在待避,當中還看到了西武的新101系。仔細想想,筆者拍過不少次西武新101系,從関東的上信電鉄到中部的三岐鉄道,甚至是関西地區的近江鉄道,都搭乘或拍攝過新101系的讓渡車,甚至當天一早的急行秩父路也是新101系的讓渡車,雖然拍過搭過這麼多次,但還真的沒在西武線內拍過西武本家的新101系,甚至這短暫的一瞥還是筆者第一次看到西武鉄道自家的新101系
在自西武秩父站開車後約1個多小時,列車抵達了終點池袋站,特急ちちぶ在此準備做其他運用繼續行駛,月台上還有不少準備搭車的通勤旅客
筆者順著人潮來到池袋站內,對筆者來說對池袋站的印象莫過於之前搭車來此參加池袋鉄道模型芸術祭;而這次在造訪不久前筆者才看完日劇-池袋西口公園,對於劇中出現的那個千禧年初期的池袋站以及周圍印象深刻,雖然知道外面的池袋站與劇中的池袋站已經差距相當大,而且這次也沒時間於此停留,但還是希望有時間再來這邊看看吧
離開池袋站後筆者來到秋葉原,在日本的最後一晚不免俗的進行採購,除了去模型店以及偶像周邊店外,筆者也來到了唐吉訶德,這裡為AKB48在劇場的所在地。2024年下半年AKB48劇場開始整修,後於12月開放新劇場,並且有了新公演,一樓的入口也換上了20周年紀念的海報;想到上次筆者來AKB48劇場看公演已經是2023年的事情了,這次則是行程因素也沒時間來看公演,整修完成後的劇場也還沒開放沒抽到公演的人可以上去參觀,不過這趟有去了天浜線聖地巡禮了一下,也算是在行程當中加了點其他不同的元素吧
這次筆者再訪秩父鉄道,除了補考之前沒拍到太多的貨物列車外,還有為了拍攝突放作業以及調車機,這次造訪也將想拍到的東西大致上都補足了,不論是是三輪線的D502還是武州原谷的DD512的突放作業都有順利拍到。不過當中還是有些遺珠之憾,例如想拍的列車爬上三輪線的畫面,還有新塗上三岐鉄道塗裝的デキ303,甚至還有臨時登場拉貨物的デキ201,以及造訪時因車況不佳不佳而留置在広瀬川原車両基地內的茶色デキ105,這些異色的電力機關車在這次筆者都沒遇到。而這些就當下一次造訪秩父鉄道時的目標吧,另外或許下次也能去三ヶ尻站看看,一窺秩父鉄道貨物的終點
隨著筆者這趟的日本行到了尾聲,在離開日本前的最後一個上午,筆者造訪了「離都心最近的地方線」
-流鉄流山線,這條位於千葉県的中小私鐵,每天載運著沿線的居民通勤,使用的也是來自西武的新101系;另外筆者還造訪了一條被稱為「全日本最短的鐵道」的芝山鉄道,這條位於成田機場一隅的鐵道,除了鉄道是日本最短外,其車站與聯絡通道等更是有種讓人進入異世界的感覺。而這2條位於千葉県的中小私鐵,又有什麼不一樣的風情呢?
敬請期待
拍攝時間參考
影森站デキ504牽引貨車至礦場 8:23
デキ504牽引貨車回影森站 9:08
桜沢-寄居站間往三ヶ尻重車 10:19
桜沢-寄居站間往影森空車 10:25
樋口站附近デキ504重車 11:32
樋口站附近デキ502空車 12:05
デキ502空車上長瀞通過 12:32
荒川橋梁重車通過 13:33
荒川橋梁デキ103空車通過 13:45
デキ504長瀞空車停車 14:39
デキ502長瀞重車停車 14:43
デキ504長瀞空車開車 14:48
デキ504武州原谷站調車 15:18開始
點此閱讀第一次造訪秩父鉄道:秩父鉄道
點此閱讀上一篇:SL大樹
點此閱讀下一篇:流鉄流山線-芝山鉄道
最後附上幾段影片: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