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行2024vol.2 DAY3+4 木曽森林鉄道 廢線跡與保存車探查
日本行2024vol.2 DAY3+4 木曽森林鉄道 廢線跡與保存車探查
俗話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雖然木曽森林鉄道已經停駛近50年,但過去的許多文物車輛等依然留到了現在,除了這些車輛以及文物外,一些隧道橋樑等建築物依然留在原地,這些遺跡雖然經過風吹日曬已經和現役時期的狀況不同,但依然是鐵道曾經存在過的最好證明,而當年的森林鐵道從業人員,也在盡自己所能,將這段歷史傳承給後代。這趟在長野的森林鐵道之旅,在KII桑的安排下,也走訪了許多過去木曽森林鉄道的廢線跡以及保存車
木曽森林鉄道一詞,其實是泛指在木曽谷內的森林鐵道路線,主要由上松運輸営林署以及王滝営林署管轄,其中又以小川森林鉄道以及王滝森林鉄道最具規模,除了本線外還有許多支線,也因此才有長達400多公里的路線。全盛時期除了運輸木材,還肩負起山中村落的交通運輸,後期甚至還有関西電力的發電所借森林鐵道路線使用,然而隨著公路逐漸發達,以及林業產業結構的改變,在最後一條鯎川線於1976年廢線後,木曽森林鉄道正式走入歷史
這張地圖為筆者在林鉄フェス活動會場購入的森林鐵道廢線地圖,上面標註了許多過去的車站橋樑隧道等,而許多遺跡至今也都還保留著,不過也有些遺跡在1984年的長野県西部大地震中消失
另一份則是筆者在赤沢森林鉄道索取的保存車地圖,主要以木曽地區為主,上頭記載了許多保存車的位置,除了前幾天造訪過的赤沢以及王滝外,還有許多散落各處的靜態保存車
本篇森林鐵道廢線跡與保存車探查,主要以10/5以及10/6兩天,與KII桑即同行友人造訪為主的紀錄,並且按造訪順序,安排本文介紹先後順序
小川森林鉄道 小田野橋梁
小川森林鉄道為上松運輸営林署所屬,1916年完工通車,1975年廢線,起點為上松站,路線一路沿著小川前行,除了本線小川線外,另外有下柿沢線/黒沢線以及小中尾線這三條支線
自上松站出發往赤沢自然休養林的方向出發,首先在道路左側,可以看到一座橋樑的遺跡。該座橋為小田野橋梁,1915年竣工,在鐵道廢線後,橋面被改為公路橋,不過由於年久失修,已經無法通行,只可從遠處觀賞
小川森林鉄道 鳥屋尾橋梁
沿著道路繼續行駛,過去小川森林鉄道也是這樣一路跟著小川往山裡前行。接著是鳥屋尾橋梁,該橋在道路左手邊,目前僅剩兩座橋墩,橋墩為石磚砌成,整體狀況還不錯
旁邊還有用軌道做成的欄杆,不論是在日本或是台灣,鐵道廢線後的鋼軌往往都是拿來就地取材的東西
小川森林鉄道 小中尾停車場
下一座橋樑名稱不詳,位置在道路右手邊,為過去小中尾停車場的一部分,停車場意思類似車站,主要用來放置車輛,辦理行車業務等作業用
小中尾停車場在過去設計上類似於阿里山森林鐵道的「分道」,列車需爬上坡後,倒車進入水平的小中尾停車場,接著再換股道出發繼續向赤沢方向開去。過去設有三條股道供放置車輛用,以及車庫站房保線小屋等設備,目前均已消失
目前留下來的設施,除了還看得出水平的站場痕跡外,還有一座過去的橋樑,橋面上還可以勉強看到過去設置的欄杆,走近還可以看到軌道依然在橋面上,下方的河流還有一座小瀑布,雖然已經廢棄多年,但還是能聞到一點機油跟木頭混雜在一起的味道
小川森林鉄道 北股第一橋梁
過了小中尾停車場後繼續往下走,來到北股第一橋梁,該橋梁位於道路左手邊。目前僅剩三座橋墩,其中一座矗立在河床上,北股第一橋梁為黒沢線的一部分,該線在牛ケ渕分歧點與小川線分出,一路往黒沢停車場前行
從河床中間的橋墩可以看到,該橋墩上方為L型,過去應該是用來將鋼樑放在L型的凹處。而在岸邊的橋墩還可以看到上面有過去固定軌道用的扣件
寝覚の床保存車
位置
在從上松站的全国森林鉄道サミット會場離開後,筆者一行人先與另外幾名KII桑友人會合,接著來到位於木曽川的觀光景點-寝覚の床,在這裡的公園內保存有兩台過去的機關車
首先看到的是編號No.99的凸型機關車,該車為酒井製造,重8噸,設計上有種過去小調車機的感覺,另一側的走道還有凸出一塊或許是蓄電池箱的設備
後方的是編號No.120的機關車,該車為L型,1957年由酒井製造,重5噸。由於底盤是三軸,所以感覺車體大了一些,車頂還裝有消音器
兩台機關車保存於此,雖然有遮雨棚保護,而且不久前才整理過,但旁邊的解說板卻沒介紹這兩台機關車,稍嫌可惜。而同行友人當中,正好有成員拍過No.99當年現役時期的樣子,過去筆者都是在書上看到照片,這次可以照片跟實車都一起看到,挺特別的體驗。另外寝覚の床為當地著名觀光景點之一,當天礙於時間因素就沒去看看了
上松駅周邊
位置
上松站過去為木曽森林鉄道的重要據點,除了在此將木材轉給国鉄外,還有將山中所需的物資在此轉運。在後站則是過去的儲木場以及站場,如今已經改為電子工廠,在工廠門外還保存著一列過去木曽森林鉄道的列車
機關車為編號No.52,酒井製造,重5噸,另外還有一台運材車以及一台客車。整組車過去曾被保存在愛知県的豊田市,後來於2015年送回上松保存
雖然客車有點退色,不過整體來說整組車保存狀況不錯,還有搭棚子擋雨,雖然保存車位於工廠用地內,不過在外頭就能拍到
過去上松站為小川森林鉄道與王滝森林鉄道的匯集站,也因此有廣大的站場,而在站場末端數條股道跨過河流的橋樑也留了下來
過去曾經有四條股道一同跨過這條小溪,足以證明過去上松站站場的股道繁多。中間那座公路橋,原以為是鐵路廢線後改造而來,不過後來有看到一張照片為森林鐵道運行時,前方已改為公路橋,推測可能是最初為鐵道橋,末期改為公路橋至今
鬼淵鉄橋
位置https://maps.app.goo.gl/urmYf8hvCQfgmPZN9
在展品最後一區展示了王滝森林鉄道的最後時光,除了有當年的照片外,還有三浦先生當年投稿報紙的文章
在離上松站不遠處,即是木曽森林鉄道的名景-鬼淵鉄橋,該橋1914年製造,是日本現存最老的國產鐵橋。現役時期在鐵道的旁邊設有步道供行人通行,在森林鐵道廢線後轉為公路橋用,後因橋樑老化,在舊橋左側新建了一座新橋使用,右側的舊橋則是封起不用
來到橋樑對岸,過去橋樑左側設有一棟小屋,過了小屋後路線向右彎則是鬼淵停車場站場,小川森林鉄道與王滝森林鉄道在此分道揚鑣,因此這裡也曾是重要的編組站
雖然路線等設備均已撤去,但曾經造訪過的同行友人,還是用照片比對周遭房屋,大致找出了當年拍攝照片的位置,這種感覺就像是在解謎一樣。雖然當年的橋樑變成了公路橋,商店變成了民房,但用當年留下的紀錄,還是可以想像出過去的樣子
三岳小学校保存車
筆者一行人早上自木曽福島的旅館出發,前往王滝森林鉄道林鉄フェス2024會場活動的路上,順道造訪了幾處保存車與廢線跡
首先造訪的是位於三岳小学校外的保存車。這裡共有四台車,分別是兩台運材車,一台C型客車,以及一台編號No.98的機關車,該車為酒井製造,重8噸
機關車與客車的門皆被打開,客車設計僅有一扇門,裡頭掛著過去森林鐵道的照片,以及過去整理時拍攝的紀錄照,雖然看得出來有整理過,但因為長時間的風吹日曬也有點斑駁了,尤其是木造的客車,更顯得滄桑一些
保存車的對面就是國小操場,造訪當天是星期日,安靜的校舍與操場彷彿像是在沉睡一樣,遠方的山還有點雲霧繚繞的感覺,呼吸著山上的新鮮空氣,不知道在這裡讀書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開田森林鉄道 第2号隧道/王滝川橋梁
開田森林鉄道為自王滝森林鉄道大島停車場分歧出去的路線,自大島停車場出發後,一路往開田高原的方向開去,該線除了載運原木外,還有載運居民與觀光客等,開通於1937年,於1961年廢線
來到通往関西電力發電所的橋樑,左邊可以見到過去開田森林鉄道的橋樑橋墩矗立在河床上,該座橋為王滝川橋梁。順帶一提,過去在大島停車場設有関西電力用的車庫,推測是停放モーターカー用的
過了橋後左轉進入發電廠旁的道路,往上開一小段後,右手邊可以見到過去的第二号隧道,這段隧道是後來改良過線形的,最初為繞著山壁運行,後來才改用隧道
沿著隧道外的小徑走去,這段就是過去的開田森林鉄道路線,走到底就能見到王滝川橋梁,不過外面現在多了一戶人家,筆者一行人詢問過屋主能否拍攝橋樑後,經同意後便進入拍攝
近距離看到這幾座橋墩,除了筆者這端的橋台外,還有兩支橋墩矗立著,對岸的樹叢中則還有一個橋台,不過已經被樹叢蓋住
不得不說,雖然已經廢線多年,但這座石磚砌成的橋台還是相當漂亮,如果是森林鐵道還在運行的時造訪,這裡應該會是一個相當好看的攝影點
在和屋主道謝後,筆者一行人上了車來到對岸,這裡樹叢較為茂密,不過還是可以勉強看到該側的橋台,另外還可以看到兩座橋墩以及那戶民宅,而在筆者拍攝地的腳下還有一座第一号隧道
王滝森林鉄道 牧尾隧道
位置https://www.google.com/maps/place/35%C2%B049'19.8%22N+137%C2%B036'16.4%22E/@35.822178,137.6039093,175m/data=!3m2!1e3!4b1!4m4!3m3!8m2!3d35.822178!4d137.604553?authuser=0&entry=ttu&g_ep=EgoyMDI0MTAyMC4xIKXMDSoASAFQAw%3D%3D離開王滝川橋梁後,順著道路來到一座名叫御岳湖的湖旁,沿著湖畔開行,早晨的空氣配上湖面的倒影,享受著大自然的美好
其實過去湖面高度和現在大不相同,在御岳湖蓋起牧尾水庫後,整體湖面才升到現在的高度,而過去王滝森林鉄道的路線也在水庫的淹沒範圍內,因此大島停車場至田島停車場這段路線經歷過改線,過去的路線則是沉入水庫底
在道路左手邊還可以見到過去的隧道遺跡,該隧道為牧尾隧道,外頭已經用柵欄封住不得進入,穿過隧道後還有一個名叫二子持停車場的地方,不過目前只剩痕跡,建築物已經消失
王滝森林鉄道 田島停車場
接著來到了田島停車場,作為過去王滝森林鉄道的中間點,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除了有調車用的側線外,還有配置數台モーターカー,以及設有車庫
以輕便鐵道的規格來說,這座車庫相當大間,可以看到屋頂設有排煙的煙囪,那是為了當年曾經運行的SL所設計的。目前該車庫已經被林業遺產之一,同樣被指定的還有鬼淵橋梁以及小田野橋梁等
車庫的另一側,往裡頭看去,已經沒有任何軌道,更沒有車輛在裡頭,反倒有不少加工過的木材堆在裡頭。而過去的王滝森林鉄道路線則是在車庫另一側,りんてつ倶楽部也是在這裡開始森林鐵道的車輛動態保存的,過去附近還有散落不少森林鐵道的廢車體,不過大多已消失
王滝森林鉄道 大鹿停車場
在離開林鉄フェス2024會場後,筆者一行人往更加深山的方向前進,首先來到的是一處名叫大鹿停車場的地方,這裡開始更加山區,筆者手機訊號也收不太到
下車後,筆者一行人先徒步經過一處名叫大鹿渕隧道的小隧道,過隧道前還可以見到對岸有猴子在橋上,不過一看到有人就馬上跑走了
該座隧道其實過去大小僅能讓森林鐵道的車輛通過而已,在後來森林鐵道轉作林道後,為了讓大卡車進入才加大成現在這種大小的
過了大鹿渕隧道後,接著再通過大鹿渕橋梁,也是從過去鐵路橋改為公路橋的一座橋樑
穿過橋樑來到的是過去名叫大鹿停車場的地方,該處分歧出另一條支線-鯎川線。這裡同時也是王滝森林鉄道沿線最大的調車場,除了配有車庫、轉車台、瞭望台等建築物外,還有多達10多條且貫穿整個站場的股道供調車用
目前軌道均已拆除,大鹿停車場也改名為氷ヶ瀬土場,裡頭還是可以見到堆放著一些原木,不過載運原木的從森林鐵道變成了大卡車
在外頭的欄杆部分也是用鋼軌廢物利用的,據說在土場裡面還有一些遺跡可尋,不過目前僅限關係者進入,一般人不得進入
這旁邊山壁旁還有隧道遺跡,這個前面有著兩根木樁的隧道為鯎川線的第一号隧道,該線的終點位於助六停車場,途中還有分歧出一條名叫小俣線的側線
這座第一号隧道的特別點莫過於隧道前的門了,過去為兩扇可開關的木門,是在森林鐵道廢線後轉為林道才增設的,這木門存在時間頗長,直到長野県西部地震時才毀壞,目前僅剩兩根木樁
另一個外頭蓋著帆布的則是王滝森林鉄道本線的大鹿隧道。目前道路不經這條隧道,而是從外頭繞過,有趣的是,過去鯎川線在第一号隧道開通前,也是順著現在道路的線形繞過山壁沿著河川前行
離開大鹿停車場後,筆者一行人繼續往山中開,接下來要前往的是滝越村,道路在河谷蜿蜒前行,過去的王滝森林鉄道也是這樣一路向著山裡開去,不過這段路線在地震中毀損,目前已經沒有什麼廢線跡可循。由於沿途沒有訊號,坐在車上看著窗外,試著想像當年搭乘森林鐵道是什麼樣的感覺
途中經過一處名為自然湖的湖泊,過去在這除了有座下黒沢停車場,並且由此分歧出濁川線,現存的遺跡有作下黒沢橋梁,該橋樑長度僅次於鬼淵橋梁,為王滝森林鉄道全線第二長的橋樑,不過礙於時間因素並未下車造訪。接著穿過一段連續隧道,出了隧道沒多久,眼前出現了一片聚落,隨著聚落出現的還有訊號,這裡就是滝越村了
王滝森林鉄道 滝越停車場/水交園保存車
位置
滝越村過去的唯一對外聯絡交通就是仰賴王滝森林鉄道,在此也設有滝越停車場。該處設有五條股道,車庫,保線區宿舍等建築物,在滝越停車場外過去還有商店,旅館等設施,可以看出其交通地位性,不過在林業走向沒落後,商店旅館等已經關門,軌道也已拆除,倒是留下了一些建築物,還有停著一些営林署的工程車
過去的滝越停車場路線早已拆除,目前僅剩一間應該是過去的保線區辦公室在此,道路的部分就是過去的站場
辦公室門上還貼有標語,目前貌似是轉作倉庫使用
在筆者一行人在外頭循著老照片比對時,剛好有村民路過,便向筆者一行人攀談起來。問到筆者一行人來自哪裡時,KII桑回答到奈良、名古屋、東京等地,筆者則又說了自己是從台灣來的。聽到從台灣來的,那位村民說了句「欸~」,便驚訝的說不出話來,隨後村民與筆者一行人不約而同的笑了出來,畢竟要在這座長野山中的小聚落見到台灣人,是多麼稀奇的事情
在過去的滝越停車場不遠處有座展示館,裡頭有名過去王滝森林鉄道的司機所佈置的展品,筆者一行人造訪滝越村也是為了來此(後來整理照片時,才發現整張照片晃到了,傷眼請見諒)
該名過去的司機名叫三浦先生,目前已經86歲了,這次KII桑與友人帶了過去王滝森林鉄道現役時期的照片,來給三浦先生展示,當中還有一張就是過去三浦先生駕駛機關車的照片,雖然已經過了將近50年,但三浦先生看著照片,依然還是可以講起那個滝越村還有森林鐵道穿梭其中的時光
裡頭還有展示許多過去王滝森林鉄道的照片,這些照片除了有三浦先生拍攝的,還有許多都是同好拍攝後提供展示,下面那張照片的拍攝地就是剛才路過但未造訪的下黒沢橋梁
當中還有過去使用的路牌,王滝森林鉄道因路線長度不短,因此採用通信式閉塞來確保行車安全,首先各停車場中間設有電話可供聯絡,在列車抵達停車場後,透過電話彼聯絡,經雙方確認後,再將路牌遞給列車司機,這樣才可開往下個停車場
這張照片展示的是先前造訪過的大鹿渕橋梁,筆者一直好奇這種河床拍上去的角度是怎麼取景的,直接從山壁往河谷下切,拍完再爬上來嗎?
三浦先生也一邊向筆者一行人介紹起裡頭的展品以及照片等,這些資料為2024年六月才開始展示的,目的則是為了讓世人知道這段歷史的存在。三浦先生還說了許多當年的事跡,像是曾發生過走山導致車輛與路線一同滑落山谷,除了搶救困難外,也因鐵道中斷的關係,滝越村一度成了陸上孤島
KII桑也與三浦先生介紹了筆者,聽到來自台灣也嘖嘖稱奇,筆者也給三浦先生看了台灣的森林鐵道的照片及影片,在離去前,筆者一行人也在簽名本上留下了名字,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有台灣人來這裡呢?
在滝越站以及展示館附近還有一處名為水交園的餐廳,在餐廳裡頭有幾台過去森林鉄道的保存車,筆者一行人也順帶造訪。餐廳養了隻柴犬就坐在門口附近,或許可以說是店長吧(笑
在保存車輛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名為「やまばと号」的客車了,過去在滝越村設有小學,不過後來併校後裁撤,為了學生們的通勤需求,於是打造了剛體客車作為通勤用客車,行駛區間為滝越-田島之間,這段區間長12公里,不過列車需開上近一個小時,而やまばと号命名由來則是一種鳥類的名稱
整組編組由機關車+客車組成,前方的是酒井於1959年製造的機關車,重7噸,為當時為了運行やまばと号所引進,後來也當專屬機關車使用
後方的客車就是やまばと号專用的客車,形式為AC40形,採用半鋼體打造,由於是為了兒童通勤需要而特別打造的客車,跟用運材台車做轉向架的B型客車相比,可以說高級了一些
當天在林鉄フェス2024會場販售的やまばと号的模型,可以看到座椅設計不是像B型客車那樣的橫條椅,而是採用相親座的方式設計,車內空間感覺得出來並不大,不過乘客大部分都是小孩子為主,應該不至於太擁擠
旁邊保存著関西電力所屬的除雪車,該車為1967年由新潟鉄工製造,前方裝有除雪器,雖然看起來是動力車,但實際上無動力,需要機關車推行才能運行。関西電力在滝越村附近的河谷設有水力發電廠,過去的對外交通同樣仰賴鐵道,因此配有モーターカー及除雪車等車輛,塗裝配色部分和同樣是関西電力所屬的モーターカー相同
除雪車的另一側,有別於輕便鐵道常見的雪鏟型除雪車,這台除雪車使用機械式除雪器,可以更有效率的除雪,這種除雪車在輕便鐵道可說是相當少見,目前類似設計的除雪車在同樣是関西電力的黒部峽谷鉄道也能見到
後方用帆布包著的則是編號No.119的機關車,1957年由酒井製造,重5噸,新造時配置在野尻営林署後轉至王滝営林署,廢車後送至水交園保存
王滝森林鉄道 王滝川橋梁/関西電力線
位置https://www.google.com/maps/place/35%C2%B048'42.4%22N+137%C2%B026'45.3%22E/@35.811787,137.4452803,175m/data=!3m2!1e3!4b1!4m4!3m3!8m2!3d35.811787!4d137.445924?authuser=0&entry=ttu&g_ep=EgoyMDI0MTAyMC4xIKXMDSoASAFQAw%3D%3D離開滝越村後,筆者一行人繼續向山裡前行,來到最後一處探查的廢線跡
下車後順著一條小路走,過去這條小路就是王滝森林鉄道的的路線
走到盡頭可以看到一處鐵橋,該做橋梁為王滝川橋梁。雖然還早上造訪過的開田森林鉄道的王滝川橋梁同名,不過兩者是不同座橋
這座王滝川橋梁因保存相當完整,因此頗有名氣,不僅鋼樑還在,連橋上的枕木都還在,僅有軌道不見,較多照片的角度是從對岸拍攝,不過從目前看來可能因為樹叢茂密而被擋住了
走回停車處,過去王滝森林鉄道本線在此設有一條支線通往下頭的三浦水力發電廠,用來載運人員與物資
目前保存由りんてつ倶楽部保存的関西電力モーターカー就從使用在這條線,在王滝森林鉄道廢線後,該條線依然繼續被使用,主要運行區間為滝越村-三浦水力發電廠,後來改以卡車與直升機載運後,該條線就隨之廢止
這次在長野県的森林鐵道之旅就此告一個段落,從赤沢森林鉄道再到王滝森林鉄道林鉄フェス2024,最後以廢線跡與保存車作結,雖然那個森林鐵道遍佈於木曽谷的時代早已離去,但留下來的遺跡與車輛,依然可以讓後世知道這裡曾經有過的鐵道系統,而那些過去曾經在此生活過的人們,則是透過他們留下來的事跡,讓森林鐵道這個故事可以繼續流傳下去。或許森林鐵道已經不在,但只要那些說故事的人事物還在,那麼就不會有被遺忘的一天
最後相當感謝KII桑以及同行友人的安排與規劃,讓筆者這個初來乍到的台灣人,能有如此豐富的森林鐵道體驗旅程,真的非常感謝!
ご協力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在離開森林鐵道之旅後,筆者一人來到名古屋地區,這次造訪的是位於半田市的衣浦臨海鉄道,這條擁有兩條路線,而且還有DE10同型機-KE65重聯運用的臨海鐵道,又有什麼樣的風情呢?
敬請期待!
點此閱讀上一篇:王滝森林鉄道 林鉄フェス2024
點此閱讀森林鐵道之旅第一篇:赤沢森林鉄道
點此閱讀礦業鐵道遺跡:筑豊炭田博物館與廢線探查
點此閱讀下一篇:衣浦臨海鉄道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