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行2023vol.1 DAY8 (上) 小湊鐵道
日本行2023vol.1 DAY8(上) 小湊鐵道
位於千葉的小湊鐵道,因其有著濃厚的昭和風情,而吸引許多人造訪,而筆者也是其中之一。過去看到許多小湊鐵道的柴油客車行走在鋼樑橋上的照片,還有沿線的木造車站,以及後半段的里山風情,且搭乘內房線即可轉乘,還算好抵達,因此筆者也將其安排進了行程之中,不過旅館在東京地區,因此要前往勢必要花上一段時間
小湊鐵道全線於1928年開通,起自五井終點位於上総中野,全線39.1公里。主要使用キハ200與キハ40形柴油客車,另外還有一組觀光列車,主要運行編組為1-2輛。其實小湊鐵道營運的除了鐵道還有觀光巴士,屬於京成集團的一間公司,而另外一間以氣動車聞名的鐵道-関東鉄道,也是屬於京成集團,而関東鉄道後於2024年正式成為京成電鉄的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是地方鐵道,不過並沒有採用常見的ワンマン運轉,而是車上派有車長,每次列車開車後,車長都會來查票,而女車長比例也相當的高
3/21 早上接近5點
筆者自位於南千住的旅館出發,這是這趟旅程最早起的一天,因為前往房総半島的車程需要接近2個小時,只好天還未亮就出門。筆者先搭上日比谷線的電車,相較於前一天擁擠的通勤人潮,一大清早的電車顯得相當冷清,接著於八丁堀站轉乘京葉線至蘇我。列車沿著東京灣行駛,沿線可見到海以及類似購物中心或遊樂場的地方,不過這些平常人聲鼎沸的設施,在一大清早的微光下看起來,反而有點沉靜
6:37 列車抵達蘇我站,筆者於此站轉乘內房線抵達五井站。在抵達時,筆者看到窗外寫著片假名的站名,一開始以為還沒到五井,直到轉頭看到小湊鐵道的月台才趕緊下車。下車後於天橋上的購票機購買完乘車券後即可進入小湊鐵道的月台,小湊鐵道的售票機第一眼看上去很像日本餐廳會出現的食券販賣機,其用法也大同小異,最大的不同大概是一個是買餐點一個是買車票
在天橋上即可以看到小湊鐵道的五井機關區,這裡是小湊鐵道保養列車的重地,所有列車都在此檢修。前方停著的是キハ200型柴油客車,該車型為1961至1977年間由日本車輛製造,共有14台,目前11台在籍。該款車為小湊鐵道的代表車輛,同時也是日本少數還使用DMH17C型引擎的車輛。另外,該車為国鉄キハ20的同型車,不過最大的差別大概還是頭燈的排列方式,キハ200的頭燈排列方式參照了當時京成的3050型電車的設計,內裝也和キハ20的設計不同,採用了通勤用的長條椅
車庫內可以見到3台キハ40型柴油客車,小湊鐵道於2020與2021年向JR東日本購買了共5輛的キハ40 2000番台,用來替換掉部分老朽化的キハ200型,車號命名為キハ40 1至キハ40 5,並做了一些改造後,第一批キハ40 1+キハ40 2於2020年10月正式營運。目前キハ40 1塗裝為小湊鐵道色,キハ40 2為東北色,キハ40 4為男鹿線色,キハ40 3以及キハ40 5則為首都圈色,該款車上線後和キハ200混用,可單跑,也可和キハ200連掛
過沒多久,筆者搭乘的列車進站了,當天搭乘的編組是キハ40 1+キハ40 3,而整天下來與這組車相遇好幾次。キハ40 3的車門周邊,上面寫有小湊鐵道的英文縮寫K.T.K
列車抵達五井後隨即換端,準備做下一班開往上総中野的班次,這班是小湊鐵道全線踏破的列車。小湊鐵道基本可以以上総牛久做分界,以西到五井的班次較多,反之往東到上総中野的班次較少,而這也跟沿線搭乘人數有關
當天筆者購買的是房総橫斷乘車券,這張乘車券可以從小湊鐵道的五井一路搭乘到いすみ鉄道的大原站,沿途可自由下車,不過只能一個方向前進,不可後退。例如筆者自五井出發,就只能一路搭到大原,不可中途折返,否則這張票就無效。而筆者購買時是1730日幣,不過於2023年4月已經漲價至2000日幣
筆者上車後,拿出前一天買好的麵包,開始享用早餐。一個是炒麵麵包,另一個是火腿起司麵包,這次的炒麵麵包吃起來跟上次在大船渡買到的相比,感覺比較吃得到麵條的口感,而醬汁一樣酸酸甜甜,搭配麵包還是好吃。另一個火腿起司麵包,外面裹上蛋液,感覺有點像法式吐司,裡面的起司有點融化包著火腿也是一絕,搭配上在月台買的咖啡,筆者在車上享用了簡單且美味的早餐
7:11 列車準時開車
列車自五井出發後,路線隨即往左彎去,穿過一片住宅區後,映入眼簾的是田園風光,原想打開窗戶吹風,但沒想到窗戶只能開一半,上半部卡住開不了,如果要吹風的,還得低下頭來才行,看來是JR時代為了安全做的改造。而小湊鐵道路線其實是出了名的顛簸,在此之前筆者已經略有耳聞,如今親自體驗到,這路線標準還真的挺差的XD,雖然車速不快,但在乘車時可以明顯感受到列車的搖晃,如果真的要說,路線比較平穩的路段大概是車站內與橋樑上吧
在晃了約10分鐘左右,即抵達了第一個下車站-海士有木。小湊鐵道每站皆有木造的站名牌,上面的字看起來是手寫的,筆者也將這次有下車的車站的站名牌都拍了一回
從海士有木離開的列車,小湊鐵道沿線的車站大部分都是可以交會列車的,同樣也是使用彈簧轉徹器,列車可以直接擠岔
海士有木站位於村莊的一角,下車時只有筆者一人在此下車,列車走後,整個車站顯得相當安靜。前面提到小湊鐵道為京成的子公司,而京成也曾想自千葉延伸路線,至海士有木站與小湊鐵道轉乘,不過這個構想一直沒有實現。而海士有木這地名來自於兩個名詞,「海士」指的是過去漁民在此聚集,「有木」則是為一座過去在附近的城堡-有木城
海士有木站內的海報,上面寫著暴力行為禁止,而圖片用上貓咪的圖案,相當可愛。在出了站房後,筆者前往位於車站東邊的攝影點,清早的村莊內相當安靜,除了偶爾幾聲雞啼打破寧靜外,就只剩些許的鳥鳴
回到車站後筆者想去上個廁所,沿著廁所指標來到車站旁的一間小木屋,沒想到裡面的是如此舊式的廁所,原本還以為走錯間了,還回去看了一次車站前地圖,確認是這裡沒錯。這種小便斗的設計台灣也有,不過台灣至少在上面還會有一條水管可沖水或者有個隔板,在這通通沒有,或許這廁所自站房設立以來就始終如一吧XD
進站的キハ200與油菜花,油菜花是小湊鐵道與いすみ鐵道的賣點之一,這地區的油菜花通常於3月中旬至4月上旬盛開。於海士有木上車後,車長隨即過來查票,而購買乘車券的話只需要出示乘車券即可。筆者試著打開キハ200的窗戶,發現可以全開吹風,這點和キハ40比起來算是好很多,同時也前往下一個下車站-光風台
在晃了10分鐘後,即到了下一個下車站-光風台
第一養老川橋樑落成於1925年,由6座鋼樑組成,總長95公尺,於2017年成為國家登錄有形文化財。該座橋樑為小湊鐵道的名景之一,於光風台站下車後步行5分鐘即可抵達,橋樑附近已被整理成公園,在這裡也能見到當地居民來此運動散步
在拍完キハ40後,筆者回到剛才的角度,準備拍攝另一個重點-房総里山トロッコ列車
房総里山トロッコ列車為2015年開始營運的觀光列車,該列車車頭由工程車改造而成,外形仿造過去小湊鐵道擁有的SL所設計,客車部分則是採用開放式設計,目前固定於例假日運行。車頭部分甚至還有製作汽笛,而在接近橋樑還會鳴笛,列車速度不快,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反應過來
看著整列小巧可愛的列車通過鋼樑橋,或許還有SL運行時代的小湊鐵道就是這樣的風情吧。列車上的乘客對外揮手打招呼,筆者也揮手回應,這種車上乘客與民眾的互動,也是觀光列車特有的風情
馬立站內的列車指示器,不過看起來有一段時間沒用了,這種機器在海士有木站也有一個。而這兩站於2013年改為無人站後,站房內仍然可以見到辦公物品,只是沒有人員在裡頭辦公了,這個機器或許需要人工操控的吧,也因此才看起來許久沒人使用了
拍攝完觀光列車後,筆者走回光風台站,前往下一個下車站-馬立
雖然光風台站是小湊鐵道裡面最晚設立的一站,但月台上的燈箱依然透露著昭和感
光風台下一站即是馬立,這段路線則是和公路並行,5分鐘後,列車即到了馬立站
馬立站的木造站名牌,馬立站旁邊還有一條側線,上面停了一些保養路線用的工程車
這兩台ホキ800為関東鉄道於2021年讓渡給小湊鐵道的,和JR的ホキ800為同一形式,不過車體顏色自黑色改為銀色。在引進這些保線車輛之前,過去小湊鐵道的保線車輛仍然使用傳統的二軸貨車,或許這也是其路線標準較低的原因吧
馬立站外觀,其站房於2016年登錄有形文化財。不過讓筆者最感到意外的是在這處鄉下小車站外,居然還有拍證件照的機器
由於馬立站是筆者臨時起意造訪的,因此沒有事先安排攝影點,不過在月台上看到不遠處有油菜花盛開,於是決定過去看有沒有角度能取景。沒想到隨便一試還真的有角度能取景,不過這邊的油菜花應該是當地居民為了環境美觀而種植的,不過還是相當漂亮
另一個角度則可以看到馬立站內,單節柴油客車配上地方小站,這種昭和風情正是小湊鐵道的賣點。而一旁還可以見到保養路線用的砸道機
在拍完油菜花與柴油客車後,筆者回到馬立站,準備搭車繼續往上総牛久前進
而來的正是男鹿線色的キハ40 4,筆者在月台上看著列車進站,發現在直線段列車晃動的程度相當的大,而且キハ40可是比キハ200還重,或許為了防止更重的キハ40對路線造成更大的損耗,所以近年來才引進保線車輛的原因吧
キハ40 4車內張貼的廣告,上頭為位於兵庫的北条鉄道,雖然該條鐵道只有13.6公里,但於2021年向JR東日本購買了一台キハ40,並將其作為觀光列車運行,該車仍保留JR東日本現役時期的五能線色
馬立下一站即是上総牛久,筆者乘坐的這班車也是到上総牛久止。上総牛久是整條鐵道的中間站,如果是該站止的列車會停靠在2B月台這側
上総牛久站外觀,該站於2017年成為登錄有形文化財。小湊鐵道沿線站名中有「上総」的站名高達9站,其由來為過去在房総半島的古國名-上総國,因此許多地名都加上了「上総」二字。筆者看到介紹上寫該站有販售紀念品,只不過不是在站內販售,而是在站外的文具店
筆者於文具行購買了一些紀念品,相當推薦這款上面印有沿線各站的水果硬糖,外觀採用キハ40 1及キハ40 2的塗裝,中間的是小湊鐵道キハ200的玩具,具有燈光還有數種音效
不過這個是筆者覺得最有趣的,上面寫的字類似於台鐵的「運轉重地,請勿進入」,筆者買了一個貼在自家房間門口XD
在買完紀念品後,筆者先跨過一座平交道,接著沿著馬路向前走,一旁馬路有不少呼嘯而過的汽車,不過行人倒是不多。走了10多分鐘後,終於到了攝影點-第二養老川橋梁
沒想到在車來前3分鐘,雨勢又變大了,筆者只好像在真岡時一樣把外套當雨衣,在拍完往上総中野的柴油客車後,又跑回屋簷下繼續躲雨,然而在車子走後沒多久,雨勢又變小成了毛毛雨,印證了「車來雨來」這句話
在雨勢變小後,筆者往上総牛久的方向走回去,原本想回到車站附近吃午餐,無奈走到一半雨勢又開始變大,只好就近走進一家家庭餐廳用餐
前往車站的路上,筆者瞥見一旁有一個方形物體,仔細一看,原來是国鉄時代的篷車車體,有許多車體在廢車後被一般民眾買去做倉庫,這應該也是其中之一
而筆者走到上総牛久車站時,不遠處傳來了汽笛聲,原來是房総里山トロッコ列車進站了
車頭為DB4,這台偽SL其實除了牽引房総里山トロッコ列車外,偶爾甚至還會牽引工程車,前幾站看到的保線貨車均會給這台偽SL牽引,畢竟原本是工程車改造而來的,算是回歸本業了。而這些工程車大部分都在晚上出勤,甚至有時候還會出現DB4+工程貨車+キハ200的神奇編組
キハ40掛上了這塊Headmark搭配上小湊鐵道色,不得不說還真的有幾分国鉄時代氣動車急行的感覺,而其實キハ40內裝的最初定位也是跑急行車的
上総鶴舞的站名牌,不知道是不是比較偏僻,加上是無人站的關係,看起來似乎比前幾站還斑駁一些
上総鶴舞站外觀,該站於2017年連同貨物倉庫,舊發電所,一同成為登錄有形文化財。發電所為過去小湊鐵道經營的副業之一,後來在電網普及後逐漸被取代,目前仍然保有過去發電所的遺跡。在前面幾站下車後基本都還有一個聚落,多少還有一些人煙,然而上総鶴舞出站後雖有幾戶人家,但幾乎沒什麼人,而且聚落還有一段距離,不過看地圖可以發現,這似乎是聚落離鐵路最近的地方,或許也是因此才在此設站吧
筆者出了車站後沿著馬路走了5分鐘左右,來到了拍攝點,該處是一座小平交道,在這鄉間小路上,除了遇到一個要去種菜的歐巴桑外,只有筆者一人
隨著時間接近,平交道也開始作動,一班開往五井的列車來了。軌道旁邊種植著油菜花,以油菜花當前景搭配柴油客車,拍起來相當漂亮,同時也可以注意到這段軌道是一段小坡道
列車尾巴與油菜花。這組列車的車況有時似乎不太好,還發生過開到一半故障,最後用柴油客車拉回去五井的情況。在2023年年度檢修時,因為DB4所需的零件需要的零件缺料,需從國外調貨,因而導致無法趕上2024年上半年度的運行,只好先用キハ代打觀光列車的運用
在拍完觀光列車後,筆者在附近逛逛,尋找哪裡還有角度可以取景,最後找到了一個座落在田中的小神社
該座神社名為矢田神社,祭祀的是大山咋神,為一種山神。筆者發現鳥居的位置似乎剛好可以對到軌道,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等待列車的到來
在拍攝完列車後,雖然離要搭乘的列車還有一段時間,但筆者還是先走回了車站。在回到車站後發現到了這張海報
那就是該站曾經在AKB48成員-小栗有以曾拍攝過的一本雜誌中做為取景地,其實這套雜誌圖幾乎都是在小湊鐵道取景的,有以穿上充滿青春感的制服搭配鄉間風情的地方鐵道,簡直絕配。筆者還特別找到了雜誌取景的角度做比較
隨著站外的平交道響起,兩輛編組キハ200緩緩駛進了車站,位於彎道上的上総鶴舞站在取景攝影上也是相當方便
在開了15分鐘後,列車停靠於里見站,車長廣播在此停車5分鐘,筆者趁這個機會下車買硬票
キハ200的駕駛台,相比キハ40的現代化設備,キハ200簡單與有年代感許多
在里見開車之後,列車進入山區地帶,這段區間隧道與橋樑開始多了起來,同樣也可以感受到列車在奮力運行,這段區間有種來到森林鐵道的錯覺
停靠在上総中野站的キハ200,旁邊就是いすみ鉄道的月台,要轉乘相當方便,且在改點後,兩條鐵道的轉乘時間基本都有搭配上
在2023年9月的颱風中,小湊鉄道受到不小的損害,其中以板谷隧道附近的土石坍方與路線流失最為嚴重,沿線的養老渓谷聚落也有許多房屋遭土石流破壞。在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先是恢復了五井-上総牛久的運行,接著又恢復到了月崎。而接下來的路段則因受損較為嚴重,暫時先用公路運輸接駁,最後在2023年底恢復全線通車,不過有時平日會因路線保養工程的緣故而停駛改用公路接駁,如要造訪還請多加留意
接下來筆者於上総中野站轉乘いすみ鉄道,繼續房総半島橫斷之旅,而這條地方鐵道與小湊鐵道又有哪裡不同呢,敬請期待
閱讀上一篇:神奈川臨海鉄道 浮島+千鳥線
閱讀下一篇:いすみ鉄道
最後附上幾段影片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