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行2024vol.2 DAY7 日田彦山線-後藤寺線

日本行2024vol.2 DAY7 日田彦山線-後藤寺線


奶油色的車身搭配上藍色的線條,簡單的配色為JR化後配屬九州的キハ40系列最具代表的塗裝,這款塗裝也被稱作九州色,過去不只キハ40系列,還有キハ66、キハ58、キハ20等柴油客車都曾使用過這種塗裝,不過隨著国鉄時代的車輛逐漸老化淘汰,塗著九州色的柴油客車只剩下了キハ40系列。這趟筆者來到九州其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拍攝九州色的キハ40系列,挑選的路線為位於北九州的日田彦山線以及後藤寺線,日田彦山線除了有沿線的里山風情外,更有過去筑豊炭田的遺跡,加上可以直接從小倉出發,而途中還可以順道造訪後藤寺線,因此被筆者排入行程當中

10/9 早上六點半
筆者自旅館出發,買好早餐上了北九州モノレール抵達小倉站,並於小倉站轉乘日田彦山線

日田彦山線開通於1915年,長68.7公里,起點為城野站,終點為夜明站。最初為小倉鉄道與豊州鉄道各自鋪設的路線,後被国鉄購入後整合成日田線與彦山線,後幾經整合最終於1960年正式改稱日田彦山線,過去主要任務為載運筑豊地區產出的煤炭、石灰石及水泥等貨物,並且曾有急行列車行駛,不過隨著礦坑閉坑,水泥產業改以公路運輸,急行列車也因人口外移而不再行經該線,目前僅剩普通列車。而添田以南的路線在2017年的豪雨中,因多處被害而無法行駛,最後將原有的鐵道路線改用BRT行駛至今


到了小倉站走下月台,日田彦山線的柴油客車已經停在月台旁待發,雖然日田彦山線起點為城野站,不過為了方便旅客乘車,都以小倉站到發為主

目前日田彦山線除了使用キハ40以及キハ47的的更新車外,還有使用キハ147以及キハ140形,這兩款車主要更新了引擎,用以加快速度以及馬力


筆者上了車找了位子就座接著打開窗戶,不過有做固定裝置,只能打開一半左右通風

列車開車後先是來到西小倉站,接著向左彎去,右手邊可以見到JR九州的小倉工場,該地為北九州保養維修車輛的大本營,不過據說JR九州有意遷廠至他處。列車繼續前行,這段路線為日豊本線的區間,柴油客車奔馳在市區內的電氣化區間,筆者透過窗戶的小縫看著外面的風景一邊吃著早餐,接著來到城野站,日田彦山線與日豊本線在此分道揚鑣


出了城野站後,列車越往郊區開去,沿途的草木也開始多了起來,窗外也可以看到丘陵出現。由於日田彦山線為單線區間,沿途幾個車站設有交會設備,筆者搭乘的列車在石原町站與對向列車會車,月台上大部分都是前往上課的學生

自石原町站開車後,路線一路沿著丘陵之間的縱谷前行,沿線許多樹叢長得茂密,筆者坐在車內手放在窗框上還會被掃到,看來JR九州把窗戶固定成只能開一個小縫就是為了防止有人被沿線樹叢劃到吧,過了呼野站後穿過了幾個隧道,隨後來到了筆者的下車站-採銅所站


下車後,對向交會的列車即開車揚長而去。這組塗著淡綠色的キハ147,為2024年為了紀念日田彦山線後半段路線的BRT開通而塗上的紀念塗裝,淡綠色的塗裝看起來反倒有點像是退色的北海道色


採銅所站設立於1915年,名稱由來為附近的採銅所村,過去曾為有人站,後於1971年改為無人招呼站。由於站房老化等因素,原本JR九州預計將站房拆除,後在地方爭取保留下,於2010年改由地方認養,並於隔年整修完成


沿著採銅所外頭的道路走去,外頭是一座村落,當天天氣不錯,早晨的村落相當安靜,路過一座過去的學校,廢校後改為地方的活動中心,路牌上還寫著採「do」所,相當可愛


走到攝影點的平交道旁,地方線的小平交道一如往常的安靜,開來的是往添田的兩台編成キハ147,不過這個點小可惜的是會拍到平交道的變電箱


下一個點來到後方的人行天橋上,原本在網路上看到日本同好拍過這個S彎的點,後來透過Google地圖才找到位置,不過跟網路上的圖比起來,後方的樹明顯高了不少,但還是看得出S彎的樣子


人行天橋另一側也可拍攝,另外筆者也注意到列車無線歪上許多,通常都應該是裝在正中間,不過整天觀察下來筆者發現有許多台キハ47與キハ147都是裝歪的,或許可以說是個體差異吧,但筆者還是喜歡裝在正中間,這樣好看許多,另外可以注意到九州的キハ40系列在冷房化後,拔除了原有通風器,因此可以看到車頂有一排痕跡

拍攝完幾班列車後筆者走回車站,當天天氣相當不錯,後來幾天在九州的行程亦然,對比起這趟旅程一開始在東北又濕又冷的天氣,以及前一天在神奈川的雨天,有著好天氣自然想讓人多漫步在這個安靜的村莊一會兒


回到車站後沒多久,筆者要搭乘的列車就來了,開來的編組是キハ40+兩台キハ47的三輛編組,應該是為了載運通勤人潮而加掛的。採銅所站路線旁種了些花,配上国鉄型柴油客車以及後方的丘陵,讓人熟悉地方線的風情


採銅所站旁即有一座隧道,道岔就在隧道外頭分歧,不知道是否因為這樣隧道預留的淨空也特別大,而列車在此交會對向來車

自採銅所站發車後,列車繼續在縱谷中行駛,先是通過了名景-第二金辺川橋梁,原本筆者也預計來此拍攝,不過好巧不巧偏偏在兩座車站中間,所以最後還是放棄。下一站來到香春站,站外有一座規模不小的水泥工廠,過去也曾有專用線至裡頭,而這條專用線更是還有延伸到一處名為夏吉站的貨物站,並繼續延伸和田川線的勾金站接續,而過去香春站也曾設有轉車盤


來源:https://kankou-iizuka.jp/pdf/tanto_tetudo.pdf(此圖經放大裁剪)

而從香春站分歧出去的不只有專用線,還有一條名為添田線的支線。從這張過去筑豊地區的路線圖可以看到該路線,最初為過去小倉鉄道時期建設,可以一路通到添田站,被国鉄收購後改稱添田線,直到後來1956年時延伸至夜明站後改稱日田線,又於1961年由於路線改經大任站經過,因此香春站至添田站這段路線再度被稱作添田線,不過隨著利用人數減少以及運量降低等狀況,最後在1985年正式廢線

出了香春站後,接下來在一本松站稍作停車後,在平成筑豊鉄道的下伊田站附近與平成筑豊鉄道伊田線會合,接著抵達田川伊田站

田川伊田站為日田彦山線上的大站之一,除了日田彦山線外亦有平成筑豊鉄道在此運行,不過筆者這次先不在此下車,而是繼續朝著添田前進,出了田川伊田站與平成筑豊鉄道分道揚鑣後,列車在田川市邊緣運行著,沿線除了房舍還有許多樹叢,直到過了一座跨線橋後來到一座廣大的站場,平成筑豊鉄道又與日田彦山線並行,一同進入了田川後藤寺站


列車抵達田川後藤寺站後,前方的キハ40行先馬上轉成回送的字樣,接著調車工開始接連編組,接下來的運用就只剩兩台キハ47,キハ40則是到停到站場上


田川後藤寺站集日田彦山線/後藤寺線以及平成筑豊鉄道糸田線,三條路線於一身,自然是當地交通要衝

而目前日田彦山線的列車大多以田川後藤寺站為終點,前往添田站則需在此換車,所以可以見到三列キハ47停在車站裡的畫面


筆者上了車,第一個發現的就是被掀開了的椅子,看了看似乎是哪裡在漏水。雖然都是已經更新過的車輛,但從許多地方都還可以看出キハ47的老舊,無論是帶著鐵鏽的塗裝,還是陳舊的廁所,還有車內寫著故障的白紙,確實感覺得出年紀了

自田川後藤寺站開車後,明顯感覺得出這段路線標準更低了一些,明顯感覺到車子搖晃很多,好幾段搭乘起來還有碰碰車的感覺,嘛畢竟是地方線嘛

車子到了池尻站,過去此站分歧出兩條前往礦坑的支線,不過早已廢線,站場僅留可供交會用的兩條股道。而下一站豊前川崎站曾經分歧出一條名為上山田線的支線,另外還有分別通往第一大任站與第二大任站的貨物支線,不過這些路線都隨著煤礦關閉與旅客減少而廢棄,過去股道繁多的豊前川崎站如今也只剩一條股道與一座月台。列車繼續向前,下一站為西添田站,過了西添田站後即到了添田站


添田站為目前日田彦山線鐵道的終點,目前僅有一條股道與月台,在過去除了有站場外,還有剛剛提到的添田線會行駛至此

過去添田線的月台與日田彦山線的月台需透過天橋連接,而在添田線月台的末端才是添田站站房,在添田站改建之前,還有留有一段過去添田線的遺跡,不過目前已拆除,而過去添田站站房則是轉作他用


由於後半段的路線因豪雨無法運行,後來JR九州將其改為BRT行駛,並且暱稱為「BRTひこぼしライン」,該段路線於2023年正式啟用。添田站則是因應BRT啟用而改建了一番,將過去站場改為BRT停車場,並且可以讓乘客在同個月台直接轉乘,確實方便了許多


這趟來到添田站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聖地巡禮,AKB48的博多姐妹團-HKT48,發行的第14張單曲君とどこかへ行きたいんだ,其MV與JR九州協助製作,裡面出現許多JR九州的車輛與列車,添田站也是當中的取景畫面之一,不過在添田站經過改建後,已經和拍攝MV時有著不小的變化,但筆者還是試著找出當初拍攝的角度

而君とどこかへ行きたいんだ的兩個選拔被取名叫做つばめ以及みずほ,除了跟JR九州的列車名一樣外,兩隻MV也從鐵道從業人員以及旅人兩個角度出發,以及穿梭其中的九州色キハ47,其實這也是筆者這趟造訪日田彦山線的原因之一

筆者拿出過去曾經關注過的兩名成員-運上弘菜以及渡部愛加里的生寫,雖然兩名成員都已從HKT48畢業,至今都還在演藝圈以自己的力量打拼。而MV裡面添田站也和現在不同,唯一沒變的似乎就只有還在奔的九州色キハ47


車站內還貼有紀念日田彦山線BRT而改塗裝的キハ147的廣告,看上面該塗裝寫到會運行至2025年10月,其實這塗裝還不錯看也挺有特色的,TOMIX也宣布製品化這組特別塗裝的柴油客車


旁邊螢幕顯示著BRT的廣告,右邊的是JR東日本的大船渡線BRT,該路線為東日本大地震中被海嘯摧毀後用BRT系統重建,筆者也曾造訪過,雖然當時天色已晚,下次有機會也來搭看看日田彦山線的BRT吧


出了車站順著路走到過去的添田站站房,走進門就可以見到一台大比例的D51模型,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動的,接著往裡頭走來到一處賣紀念品的地方,有張桌子放滿各種過去照片製成的明信片

店員是一名歐吉桑向筆者介紹到這些照片都是當地居民或者客人拍攝後提供做成明信片的,裡面除了有許多當時筑豊地區的鐵道風景外,還有許多過去當地居民的生活軌跡,一張明信片100日幣,10張還可以打五折,筆者買了10張,接著又到附近的商店買了點吃的,回到車站正好趕上回到田川後藤寺的列車

筆者坐在車上享用剛剛買來的食物,德國香腸裡還包著起司,煙燻肉類配上起司再適合不過,另一個咖哩麵包,雖然看起來個頭不大,不過一口咬下即可吃到裡頭濃郁的咖哩餡,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這兩個買到的食物都讓筆者相當滿意,在享用的同時,列車也朝著田川後藤寺站的方向搖晃駛去


抵達了田川後藤寺站,站內依然有著數班キハ47待發,筆者則是跳上了一班開往小倉的列車,往田川伊田前進


田川後藤寺與田川伊田僅隔一站,列車行駛五分鐘就到了,右邊可見平成筑豊鉄道的月台,中間過去設有股道,不過早已拆除並且雜草叢生


田川伊田站位於彎道上,站在月台上可以拍攝列車過彎出站,雖然日田彦山線的車輛早已換了好幾種,但遠方的丘陵依然矗立在那


田川伊田站最初名為伊田站,後於1982年改名為田川伊田站,在走過田川伊田站的地下道後來到站房,站房不只有日田彦山線與平成筑豊鉄道,在車站樓上還設有旅館,售票口旁邊還有餐廳,集車站、旅館、餐廳於一身,算是一座相當特別的車站


車站左手邊有一條商店街,走進裡頭,開著的店舖不多,不過地上依然相當乾淨,走在沒什麼人的商店街裡,商店街的喇叭傳來輕快的配樂,總有種不小心跑到異空間的錯覺

過去田川伊田曾因煤炭產業而興起,有了產業就會有勞動人口居住於此,有了人潮就會有商業活動,田川伊田這條商店街就因此而興起,從地圖上可以發現其實商店街規模不小。不過在煤炭產業沒落後,人口逐漸外移,曾經繁華的商店街也回歸寧靜,剩鐵門拉下的店舖讓人想像過去的繁榮


走過商店街後跨過平成筑豊鉄道與日田彦山線,來到車站後方的石炭紀念公園,在旁邊廣場的廣場可以見到過去的煙囪。前方的廣場在君とどこかへ行きたいんだ的MV當中,也是成員們跳舞的地方

在紀念公園旁邊還有田川市石炭歷史博物館,當天筆者也順道去造訪,不過礙於篇幅關係,在此不展開贅述,另有一篇文章介紹


走回商店街,商店街外頭就是平成筑豊鉄道,在事前用Google地圖勘景時,筆者就注意到這個可以將鐵道與商店街一同帶入的點,於是便安排前來拍攝

筆者換好短鏡後開始取景,原本還想將平交道前一家商店帶入畫面,不過就在取景完成,平交道放下時,一台車子好巧不巧停在旁邊,筆者只好放棄抓好的角度往平交道旁靠近,好在還是有拍到想拍的畫面


拍完商店街與列車後,筆者徒步前往下一個點,下一個點是位於田川伊田站旁的彦山川橋梁。筆者剛到沒多久就聽到列車接近的聲音,接著平成筑豊鉄道的列車緩緩而過,不過不巧正好蓋光


走到橋樑旁邊,可以看到過去橋梁上曾經有兩線,不過隨著運量降低,如今只剩一線橋梁繼續使用,這也是日田彦山線與平成筑豊鉄道自田川伊田站開車後會共用路線,接著到了平成筑豊鉄道的上伊田站才分道揚鑣的關係,第三部門鐵道與JR共用路線也是少見

彦山川橋梁特色在於中間那個綠色的花樑鋼,那是過去用在遠賀川橋梁上的花鋼樑,為1906年製造,後來在1955年替換後轉至日田彦山線使用。過去遠賀川橋梁有十二座花鋼樑,在替換後八座被用在大糸線上的高瀨川橋梁上,另外三個用在左沢線的最上川橋梁上


筆者原本已經抓好拍攝日田彦山線列車的時間,不過到了時間還是納悶預計拍攝開往小倉的列車怎麼還未到來,所以拿出手機查詢時,一聲鳴笛聲自後方傳來,原來是筆者一時搞錯列車行進方向,所以才會時間到了卻沒看到車,不過還是順利拍到了


眼看時間差不多是該放飯了,筆者走到車站附近一家定食店,這家店之前筆者在Google地圖上即有看到,為過去国鉄職員退休後開設的

走進店裡即可看到老闆收藏的鐵道紀念品,左邊整面牆上都是車票,右側櫃檯後方則是各種紀念票,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照片,連天花板上都有過去曾經使用過的行先幕,筆者坐在櫃檯旁點完餐後,開始在店裡參觀起來


店裡有已經廢站的漆生站的時刻表,用手寫風格的時刻表,加上用漢字表達數字,真的很有昭和風格。旁邊還有各種列車行先,很多都是筑豊地區當地的車站,或許都是過去真的曾經使用過的吧

另外還有路牌以及過去国鉄職員的帽子,應該是當年老闆用過的吧,另外還有国鉄時代用來代表各個職位的色帶,整間店裡的收藏真的相當豐富,參觀到一個段落,筆者的餐點也上菜了


筆者點了一份定食以及茶碗蒸跟餃子,先上菜的是定食。托盤上有著許多份小菜,而主菜則是漢堡排,上頭淋上帶著番茄味道的醬汁,還有點菇類點綴,漢堡排帶著點肉汁,吃起來有家常菜的感覺,拿來配飯剛剛好,整份定食也才700日幣,相當划算


隨後上桌的是餃子與茶碗蒸,餃子外頭酥酥脆脆,裡頭還有一點湯汁;茶碗蒸裡面也有不少配料,這兩道也是相當美味的料理

吃到一半,在櫃檯的老闆娘用日文問到:
「不是日本人嗎,哪裡來的呢?」
筆者則是回答:
「對啊,台灣來的,來這裡觀光的」
老闆娘接著又以中文說到:
「我也台灣人欸」

聽到這裡筆者感到相當驚喜,沒想到可以在這裡遇到台灣人,接著和老闆娘聊了起來。老闆娘說她來自桃園,嫁來這裡45年了,在国鉄工作的丈夫退休後,就一起開了這家定食店;以往每年都會回台灣掃墓,不過前幾年疫情沒辦法回去,最近才剛回台而已,除了會回去台灣外,台灣的親朋好友也會來看她,另外還跟筆者說到這附近也有不少同樣從台灣嫁來筑豊地區的台灣人

能在九州的煤鄉遇到台灣人,真的相當特別的體驗,老闆娘也說有時候也會有在日本留學的台灣學生來,之前也有中國韓國等地的觀光客前來。聊著聊著,筆者看了看時間也該去搭車了,老闆娘問到接下來筆者要去哪,筆者則回答要去田川後藤寺站


跳上日田彦山線的列車回到後藤寺站,雖然後藤寺站為當地交通要衝,不過整體站房卻比田川伊田小上不小

田川伊田與田川後藤寺過去分別名為伊田站與後藤寺站,後來兩座車站所在的伊田町與後藤寺町合併為田川市,在地方討論後,分別在兩站的站名前加上了「田川」兩字,並於1982年同步改名,這才有現在的田川後藤寺與田川伊田


沿著田川後藤寺站外頭的街道走去,跟田川伊田站一樣也有一條規模不小的商店街,過去田川後藤寺站作為交通要衝,其人潮也不少。不過也和田川伊田的商店街一樣,人潮消散後,商店街也隨著沒落,街上許多店家也都拉上鐵門

筆者繼續往下走,來到一座橋樑旁準備拍攝後藤寺線的列車。後藤寺線開通於1897年,長13.3公里,起點位於新飯塚站,終點為田川後藤寺站,這段不長的區間原本為九州鉄道、豊州鉄道以及水泥工廠各自鋪設的路線,後於1943年收歸國有化,並整併為後藤寺線,過去曾有貨物運行,如今已經停辦


後藤寺線目前以單節運用為主,單輛キハ140緩緩開過橋樑。在過去後藤寺線還有貨物的年代,因為路線規格不高,因此採用9600形這種重量較低的SL來牽引貨物列車,同時為了增加牽引力,因此經常可見重聯甚至三重聯的9600形貨物列車

除了後藤寺線外,過去在筑豊地區的貨物列車幾乎都以9600形為主,因此筑豊地區過去最知名的風景,莫過於兩台9600牽引著長長的石炭列車前行,也因此吸引了許多同好來拍攝,不過隨著国鉄推行無煙化以及煤炭產業的萎縮,這些畫面都成了歷史


回到後藤寺站,筆者走上站外的天橋。除了站內停有兩列キハ47外,站場上也停有一台キハ40,從站內的天橋以及股道來看,不難看出其過去的繁榮,在右後方還曾設有機關區,不過早已裁撤


走進站內,最右側的月台為後藤寺線用的;中間的月台則是日田彦山線用,開往添田的列車大部分從這邊到發,也有部分開往小倉的列車也從此發車;左邊的則是平成筑豊鉄道糸田線的月台,最左邊的月台同樣為日田彦山線用的月台,通常為到發列車用


進入田川後藤寺站前為一座大彎道,站在月台上即可拍攝,一班以田川後藤寺為終點的列車正緩緩進入


除了JR九州的列車外,平成筑豊鉄道的列車也緩緩抵達,黃色的NDC自樹叢中冒出,有點像是小動物一樣,上方還有座紅色的跨線橋


在平成筑豊鉄道的列車抵達田川後藤寺站,換日田彦山線的列車準備出發了,NDC與国鉄時代的柴油客車,雖然是不同時代的產物,但同樣都繼續在筑豊地區為旅客們服務


不過在日田彦山線的列車開車前,後藤寺線的列車先進站了,開進來的是換過引擎的キハ140形,另外從這張圖也可以發現,後藤寺的列車開進田川後藤寺線需爬上一段小坡


後藤寺線的列車拐進月台後,日田彦山線開往小倉的列車也出發了,在短短半小時內可以看到四班車在田川後藤寺站來來去去,以地方線來說算是相當熱鬧了

拍攝完後,筆者即跳上了後藤寺線的列車,自田川後藤寺站開車後,路線先是向左彎去,接著跨過剛剛筆者拍攝的橋樑,列車往郊外開去,遠方還可以看到山腳下有間規模不小的水泥工廠,在工廠旁有座名為船尾的車站,這裡就是筆者的下車站了


船尾站旁邊就是水泥工廠,後藤寺線從中穿過,單節的柴油客車與後方的工廠廠房,有點像電影-天空之城裡面出現過的畫面


船尾站設於1922年,最初為九州産業鉄道所設立的貨物站,後於1926年開始旅客業務,並於1943年收歸國有編為後藤寺線上的一站,目前為無人站


過去船尾站因旁邊的水泥工廠而設有側線以及專用線進到工廠內,在那個貨物繁盛的年代,船尾站月台上可以見到貨車來來去去,不過隨著貨物業務裁撤,於1984年改為無人站,並且只留一條股道與月台。筆者前幾天在書泉書店購入了一本筑豊炭田過去的鐵道配線圖,其封面照就是過去船尾站的樣子,對比之下不禁讓人感嘆滄海桑田


走到站外,目前船尾站設有一條供工程車使用的側線,原本以為是過去的專用線遺跡的一部分,不過在對照配線圖後發現位置並不相同,應該是後來新建的


船尾站旁因為有著一座水泥工廠,因此來來去去的大卡車不少,筆者則是來到一處平交道旁,等了一段時間後,剛剛搭乘的キハ140總算來了,單節的柴油客車與後方的工廠及礦場形成對比,之前還有日本同好拍過四周的草木枯黃的畫面,看起來更像是異世界一般


回到船尾站月台,筆者坐在月台上喝著剛買的飲料等車,看著軌道已經拆光的站場,想像著過去曾經繁榮的貨物,沒多久後,開往新飯塚的列車緩緩進

自船尾站開車後,列車穿梭在水泥工廠與石灰石礦場間,沿線可見到不少重機械與卡車,頓時有種列車開進別人工廠內的感覺,過了廠區後列車行駛在樹林中,這段開始又是地方線的感覺了,接著於筑前庄內站停車後,列車繼續前行


到了下一站下鴨生時,筆者發現旁邊停著一列四輛編組的キハ147,其中一組還是日田彦山線BRT的綠色塗裝,不過看了看時刻表,卻沒發現這班車,看起來應該是回送吧

日田彦山線與後藤寺線使用的キハ40系列主要配屬在直方,該站位於筑豊本線上,由於直方分歧出去的路線已轉為平成筑豊鉄道使用,因此如果要回送車輛至田川後藤寺,透過筑豊本線以及後藤寺線確實快上不少

於下鴨生交會列車完後,列車繼續前行,駕駛室裡站了不少人,後藤寺線為ワンマン運行,所以不會有車長,正常來說應該車上只有司機一人才是。後來觀察了一下,看他們有人手裡拿著記事板寫字,應該是類似評鑑人員之類的吧


列車抵達新飯塚後,那群評鑑人員也下了車,搭上前往博多的電車了,而筆者也在此站轉乘筑豊本線的電車前往直方,準備去直方站的直方市石炭紀念館,同樣礙於篇幅關係在此不展開贅述,另有一篇文章介紹

參觀完紀念館後準備要回小倉了,筑豊本線的電車上有不少剛下課準備返家的學生,筆者沒找到位子坐下,就這樣一路站到了折尾站,並於此站轉乘特急ソニック43号回到小倉


ソニック43号使用的是883系電車,該款車筆者小時候就曾在書上看過,上了車後不得不佩服其內部裝潢相當有格調,筆者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了下來,雖然內裝許多木製的部分已經斑駁,感受得出其年紀,不過該款車畢竟是1995年開始服役的車種了,但依然不減其內裝的高雅格調


自折尾站開車後15分鐘即到了小倉站,ソニック43号接著要繼續開往終點大分,而從博多開來的列車如要前往大分,則要在小倉站換端行駛,因此原本亮著紅色尾燈的尾端,到了小倉即打開頭燈成了先頭,車內的旅客也跟著轉動座椅方向


晚餐在車站附近的拉麵店解決,點了一份叉燒豚骨拉麵跟炒飯還有啤酒,豚骨拉麵濃郁的湯頭,配上有勁道的麵條,不愧是以豚骨拉麵聞名的九州,炒飯炒的粒粒分明,吃起來不錯,不過可惜的是有點小油就是了,這時候來口啤酒就剛剛好了

這趟旅程來到了九州的日田彦山線,這條地方線吸引筆者的,除了地方線風情與炭礦遺跡外,很大一部分也是當初看了HKT48的MV後想來一探究竟的,MV裡頻繁出現的九州色キハ深深印在筆者腦海裡,雖然這趟造訪已有許多風情和當時不同,關注的成員也已畢業,但九州色的キハ以及日田彦山線的風景,依然給了筆者相當滿意的一趟旅程,希望還有機會能再造訪這條路線

筑豊地區除了日田彦山線外,還有穿梭其中的平成筑豊鉄道,在日田彦山線的旅程中不時可以見到這條第三部門鐵道,因此筆者在安排行程時,除了日田彦山線外也將平成筑豊鉄道安排進去,而這條擁有三條路線貫穿筑豊地區的鐵道又有著什麼樣不同的魅力呢?
敬請期待

點此閱讀上一篇:神奈川臨海鉄道 本牧線
點此閱讀下一篇:平成筑豊鉄道

最後附上一段影片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日本行2024vol.2 DAY9 くろがね線

比較不一樣的機關車-全台現役私有調車機一覽

日本行2024vol.2 DAY4 王滝森林鉄道 林鉄フェス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