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行2025vol.1 DAY4 長良川鉄道
日本行2025vol.1 DAY4 長良川鉄道
日本中部地區與北陸地區兩地自古以來就因群山阻隔,導致往來兩地交通不便,在高山本線於1934年全線通車後,国鉄也著手開始構想其他縱貫路線。當中除了大垣出發經福井至金沢的路線外,還有美濃太田出發沿長良川而上,經九頭竜湖一帶再經福井県大野地區最終抵達福井市的計畫,這條路線被稱為越美線,而工程分為南北兩端個別施工,不過在兩端路線接起之前,就因国鉄末期財政惡化而遭凍結,兩端已完成的路線就成了地方線繼續運行至今。而南端的越美南線則是轉換為第三部門鐵道-長良川鉄道營運至今
5/18早上五點多
一早的岐阜街頭人不多,筆者自旅館出發後走到JR岐阜站,準備搭乘高山本線的列車前往美濃太田站
高山本線自岐阜站出發經美濃太田、高山地區、猪谷最後抵達富山,為一條聯絡中部與北陸地區的路線,全線非電氣化,當天搭乘的普通列車使用的是キハ25,為JR東海自行研發的柴油客車,目前在JR東海的非電氣化區間運行的車都是JR化後的車型
自岐阜站開出後,列車先是行駛在高架橋上,在與東海道本線分道揚鑣後,列車下了高架橋一路往市郊開去,沿途景色也從都市轉為田園。早上的高山本線普通乘客並不多,筆者坐在車上吃著早餐看著窗外的風景,當天天氣不錯,跟前一天在樽見鉄道的陰雨天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列車來到鵜沼站,這站曾經與名鉄設有聯絡線,當年名鉄擁有的特急型柴油客車會走這條聯絡線開進高山本線一路直達到高山,甚至是開去富山,不過在名鉄砍掉柴油客車的運用後,這條聯絡線也拆除了。列車繼續沿著木曽川前行,這段開始有進入山區的感覺,沿途經過一站名為坂祝的車站,這站曾有辦理貨物,貨物為來自三岐鉄道三岐線的水泥罐車,不過貨物業務早已停辦,並且只留水泥立庫矗立在原地,最後來到了筆者的下車站-美濃太田
筆者於美濃太田站轉乘長良川鉄道。長良川鉄道最初為国鉄於1923年開業的美濃太田至美濃町之間的路線,這段路線被命名為越美南線,當初規劃為美濃太田出發後,經関市後沿著長良川一路而上,最後與福井出發的越美北線連結,成為一條貫穿山區聯絡中部與北陸的路線,而這條路線完成後預計成為越美線,「越」這的就是福井一帶的古國名「越前」
,而「美」指的就是岐阜一帶的古國名「美濃」隨著工事持續進行到1934年,路線推進至現在的終點-北濃站,至此越美南線全長72.1公里的路線營運至今,不過北端的越美北線則是一路到1972年才推進到目前的終點-九頭竜湖,而未完成的區間一直都靠著国鉄巴士接駁。不過隨著目前国鉄末期財政問題等因素,剩下的路線工程一直都遲遲未有進展,甚至巴士路線也於2002年完全停駛,自此越美線正式分為南北兩地的路線,而越美北線則是在国鉄民營化後交由JR西日本營運至今
越美南線後期也因旅客利用人數過少,而被国鉄列入特定地方交通線的名單中,在與地方協調下,最後成立第三部門鐵道公司-長良川鉄道來營運這條路線,並於1986年正式成立,同年年底正式接管越美南線,改稱為長良川鉄道越美南線。目前全線採用ワンマン運轉,除了普通列車外也有運行名為「ながら」的觀光列車,而由於路線長達70多公里,因此自美濃太田搭乘至北濃需要兩個多小時。另外,長良川鉄道也於2015年時與台鐵內灣線締結為姐妹鐵道
走下天橋,暗紅色的柴油客車停在月台等待乘客上車。這台車為ナガラ307,形式是ナガラ300形,這批車為1998年至2001年間由富士重工業製造,共有七台,屬於LE-DC系列的一員。引進之初為為了替換掉開業時即開始運用的ナガラ1形,目前有五台現役,其中兩台改造為觀光列車使用。而ナガラ這個片假名指的就是長良川的前面兩字「長良」的英文拼音「Nagara」
長良川鉄道在不同車輛也做了不同的主題裝飾,例如過去ナガラ305由於與黑貓宅急便合作,因此曾在車外塗上了黑貓宅急便的圖案,該車已於2025年5月除役
而筆者搭乘到這台則是被稱作「食品サンプル列車」,顧名思義車內到處都展示著各種食品模型,例如車前就擺著生魚片與炒飯的模型,炒飯甚至還疊成一座小山,還有長良川鉄道的模型在其中,相當有趣。而這台車的運用也會在長良川鉄道的官方推特公布,不過該車預計在2025年6月與7月檢修,因此不會上線運行
而長良川鉄道除了現金外也可使用電子支付,另外也可以使用visa、JCB等信用卡,以第三部門鐵道來說,能使用如此多元的電子支付方式算是相當特別。之前也有看到日本同好說,這也可能是因為前往郡上八幡的國內外觀光客較多的關係,因此才導入電子支付
越美南線與高山本線為反方向,列車自美濃太田開出後先與高山本線並行一段,在穿過一座高架橋底下後向右彎去,與高山本線分道揚鑣,接著開始爬坡。爬上坡後列車繼續行駛,沿途有幾座無人站,這段路線都還是行駛在郊區,稻田與房屋穿插其中,在過了加茂野站後,房屋逐漸減少,列車則是行駛在田園景色中
在過了一個左彎後,列車來到富加站,這站可以交會列車。站內等待交會的則是ナガラ501,該車則是被稱作「長良川わくわくたんけん号」,以長良川河裡的自然生態為主題,在車內車外都可以見到河流生物的裝飾
自富加站開車後,列車繼續行駛在早晨的田園中,在從関富岡開車後,沿途房舍越來越多,稻田越來越少,列車正緩緩進入関市,在関市市內有設有幾處車站,最後來到了筆者的下車站-関
由於筆者自美濃太田站出發時,長良川鉄道的美濃太田站售票口尚未開門,於是筆者在下車時跟司機說要購買一日券,司機請筆者在車上稍待片刻。過沒多久,站務員就帶著一日券與零錢上車來詢問有沒有要購買的旅客,筆者也跟站員購買了一張
長良川鉄道的一日券全票為2700日幣,半票為1350日幣,而除了在有人站購買外,也有可以在日本7-11購票機台購買的版本,都是可以在一天內搭乘長良川鉄道全線無限次。另外也有推出只到郡上八幡還含郡上八幡城門票的一日券,提供不同的選擇供乘客做參考
至於為什麼有這麼長的時間可以讓筆者待在車上等待購買一日券呢?這是因為列車在此交會對向列車,長良川鉄道的美濃太田至美濃市這段區間為全線運行班次最多的一段。而與ナガラ307交會的是ナガラ304,該車則是做為當地牙科的廣告車
在関站旁邊就是長良川鉄道的車輛基地,外頭停著一台讓人不得不注意到的国鉄急行色車輛。這台車為ナガラ601,形式為ナガラ600形,為新潟トランシス於2022年製造,屬於該公司旗下的NDC系列,共製造兩輛,為長良川鉄道最新銳的車輛
ナガラ601在塗裝部分則是採用了「国鉄急行色」,這是国鉄時代奔馳在越美南線上的キハ58以及キハ55曾使用過的塗裝,過去這些急行型柴油客車除了擔任跑普通列車的運用外,也曾運用在越美南線的急行列車「おくみの」上,這班車自1966年開始運用,行駛至美濃太田站後會和來自高山本線編組合併開往名古屋,不過在1969年越美南線內就被格下改為普通車,到了1982年急行「おくみの」就停駛了,而ナガラ602的暱稱就是叫做「おくみの号」
長良川鉄道之所以採用這款国鉄急行色的塗裝,除了致敬當年的国鉄急行型柴油客車外,當然還有為了吸引鐵道迷前來,畢竟在塗裝上動巧思算是最簡單的方法。這車當天也是筆者來長良川鉄道的目標之一,原本想著前一天有人拍到有出來運行,那應該有機會,可惜當天都沒運行
停在另一端側線上的是ナガラ502,該車為ナガラ500形,由新潟トランシス於2007年至2009年間製造,共有三台,基本設計與ナガラ300形相同。雖然外觀長得跟富士重工業的LE-DC系列一樣,但製造當時富士重工業已退出鐵道事業,因此為新潟トランシス製造
而圖中這台ナガラ502則是於2018年時改為觀光列車「ながら」的塗裝。觀光列車「ながら」為2016年開始運行的觀光列車,車輛本體交由水戸岡鋭治先生設計,採用皇家紅色為基底搭配金線條裝飾,,內裝則是當地產的木材以及窗簾等。最初改造了ナガラ301與ナガラ302兩台車,分別命名為「森号」以及「鮎号」,後來隨著搭乘人數增多,因此加改了一台ナガラ502做預備車,並命名為「森風号」
「ながら」一詞唸起來也與長良川的Nagara一樣,而「ながら」一詞也有做某事的同時一邊做著某事,例如一邊搭乘長良川鉄道一邊觀賞沿途風景。而長良川鉄道也推出各種不同遊覽組合,除了普通的搭車行程外,也有在車上享用料理,以及搭乘到郡上八幡站享用料理的行程,讓一邊搭乘長良川鉄道的同時能有更多不同的事情能搭配。而如果需要搭乘ながら觀光列車,則是需要先在官網辦會員後預約
関站為目前長良川鉄道的本社所在地,該站開業於1923年,並被稱為美濃関站,最初客貨運業務皆有,1974年停辦貨運業務,1985年降為無人站,直至1986年長良川鉄道接管越美南線後改回有人站,並改稱為現在的名稱-関站至今
関站本身其實已經在関市的外圍地區,如果要前往市中心的話在関口站下車比較方便。而関站站房內也有販售硬票,還有扭蛋機可以扭列車造型的立牌,不過最讓人注意的應該是站房內的模型場景了,這個N規場景雖然在筆者造訪時用布蓋著,不過是有開放讓人運轉的,運轉日期為每個禮拜日早上十點至下午五點,一小時1000日幣,事前打電話預約即可
走出車站繞到另一側,這裡可以看到長良川鉄道的車輛基地,兩台ながら觀光列車正在裡面整備,不知道前不久才引退的ナガラ305當天是不是也在裡面拆零件
回到車站,筆者準備繼續乘車前往下一個下車站。而與筆者搭乘列車交會的是2024年才上線運行的ナガラ602,該車與ナガラ601一樣,都採用国鉄時期的塗裝,而ナガラ602採用的就是當年越美南線上奔馳過的キハ48使用的首都圈色,暱稱為「パーシモン美濃里号」
近年來由新潟トランシス製造的NDC,在頭燈設計上也與過去不太一樣,例如南阿蘇鉄道的「鳳眼」形式的頭燈排列,而長良川鉄道的ナガラ600形則是將頭燈設計在車體端面中間,左右各一顆小燈,尾燈則是在頭燈下方,而上方也用上了LED螢幕的顯示器,比較特別的是筆者發現ナガラ600形的LED螢幕拍起來不會像其他螢幕會斷線
而筆者搭乘到的則是ナガラ501,上車前筆者注意到車門旁放了一塊越美南線全線開通90週年的紀念牌,從一條最初遇到當作連結中部與北陸的路線,到現在成了一條第三部門鐵道的地方線,越美南線90年前或許想不到會是這樣的劇情吧
上車後只有筆者一人乘客,就這樣ナガラ501載著筆者一人自関站出發了。前面提到ナガラ501的彩繪是以長良川為主題,車內除了魚類的畫像外,甚至牆壁上還有魚類的模型,而地板與椅子還有畫出河底的石頭,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以河流做主題的關係,總感覺ナガラ501的冷氣特別冷,說不定連河裡都沒這麼冷吧(笑
関站開車後,列車一下就到了筆者的下車站-関市役所前,筆者在此站下車後,ナガラ501繼續開往終點美濃市站。関市役所前站雖然名字裡有市役所前,但一邊是住宅區一邊是稻田,而市役所在稻田的另一端,車站本身也是一座簡單的小車站,僅有月台與遮雨棚
筆者拍攝完後回到関市役所前站,坐在月台上的椅子上,看著遠方還有點雲霧繚繞的山丘在晨光的照射下慢慢露出,前方的稻田剛放完水,空氣中則還聞得到草的味道,當中帶著點水氣,地方線讓人喜歡的地方就是這種與當地親近的感覺
過了梅山站後,列車一路沿著山腳前行,左邊可以見到国道156号,再過去則是長良川本體,鐵道、公路、河流,三者並行。最後到了筆者的下車站-湯の洞温泉口站,而筆者搭乘來的這班車也是以此站做終點,抵達後司機員即準備換端返程
接下來筆者繼續長良川鉄道之旅,開來的是稍早在関站交會的ナガラ304。上車後車上還有一些其他乘客,筆者找了個位子坐下,而ナガラ300形與ナガラ500形車內不一樣的地方在於,ナガラ500車內全為長條椅,而ナガラ300車輛中段有設計一些與窗戶垂直的座椅,筆者喜歡坐這種座位,看風景方便許多,而且還可以開窗戶
自関市役所開車後,列車先是在田園中行駛一段,接著沿著丘陵的山腳前行,這段開始慢慢有進到山區的感覺,沿途也設有幾處車站,最後列車右彎進到美濃市站。美濃市站交會的列車是ナガラ503,該車彩繪主題為「GJ8マントレイン」,而端面則是還有過去第一代車輛ナガラ1形的塗裝設計
美濃市站開車後,列車繼續沿著山腳前行,下一站名為梅山,與台灣嘉義縣梅山鄉同名,而美濃市則是讓人聯想到高雄市美濃區,沒想到高雄到嘉義只差一站而已呢(笑
湯の洞温泉口站開業於1926年,當時為越美南線延伸至此的終點站,最初被命名為板取口站,隨著隔年路線延伸,該站也成了有配有站員的中間站,1974年時降為無人站,1986年轉為長良川鉄道管理,並且改名為湯の洞温泉口站
雖然是無人站,不過當天筆者走出車站有看起來是地方社區的人在打掃,車站對面看起來是當地社區的活動中心之類的。走出車站沿著国道156号,在經過社區時又看到一群人拿著掃具看起來是在分配工作,應該是跟車站前面的人一樣,趁著假日有時間就打掃一下社區吧
開來的是ナガラ306,這車目前為八幡信用金庫的廣告彩繪車,車側還貼有「We ❤️ 長良川鉄道」的字樣,可惜被擋住了
列車繼續沿著長良川行駛,當天天氣不錯,搭著車觀賞河岸風光確實挺不賴的,在過了第五長良川橋梁後,長良川再度跑到了右手邊,而這座橋有部分鋼樑是來自過去東海道本線的大井川橋梁
攝影點位於一座跨線橋上,長良川鉄道在此跨越長良川後進入隧道,右邊的巨大陰影則是東海北陸自動車道的高架橋,這條高速公路連結了中部地區與北陸地區,而長良川鉄道沿途也時常會見到這條高速公路,某方面來說也算是繼承了當年越美線未成全線通車的遺憾了吧
而筆者到了這個點才發現,草比想像中的還高一些
,原本能拍撇頭的角度有點沒辦法拍了,於是改把目標放在拍攝出隧道的列車上
右邊也可以見到橋樑上寫著30的速限標,這是給「ゆら~り眺めて清流列車」所使用的,這班車主打的是讓旅客欣賞長良川溪谷之美,列車在行經橋樑與溪谷風景處時均會慢行,而且還不需另外購買其他乘車券,只需付普通車票價即可。該班車主要開行的時刻為9:56美濃太田發車,以及14:07北濃發車的班次,每日開行
回到車站,站前的清掃作業看起來告一個段落了,開始在慢慢收拾掃具了,筆者走進車站到了月台末端,想說會不會等一下來的是首都圈色的ナガラ602
不過最後來的是ナガラ501,上車後筆者發現乘客有多了一些,不少看起來像是觀光客,看來是要晚一點才會比較有觀光客?
列車出了湯の洞温泉口後,過了長良川第一橋梁,接著進了隧道,出隧道後,右側即是長良川了。長良川源自於岐阜県的大日ヶ岳,長166公里,途中與揖斐川合流,最後一同流入伊勢湾,為木曽川水系之一。長良川因河水清澈,而與高知県的四万十川以及静岡県的柿田川一同被譽為「日本三大清流」
列車與国道156号以及長良川一路並行,沿途過了數個車站,來到其中一個名叫八坂的車站,月台上掛著一塊牌子寫著「日本まん真ん中の駅」,意思是日本最中心的車站,而這其實是根據日本做的人口中心調查,其位置就位於岐阜県境內
出了八坂站後,列車通過長良川第二橋梁,長良川也從左手邊跑到了右手邊。接下來來到一站名為みなみ子宝温泉的車站,該站顧名思義車站旁邊即設有溫泉,而這溫泉除了被稱作日本最中心的溫泉外,溫泉設施內也設有列車接近的提醒燈,讓泡湯客注意列車時間,不過該溫泉已於2024年時歇業
下一站來到一處名為大矢的車站,該站為美濃市至郡上八幡間唯一能交會列車的車站,根據官網資料該站為無人站,但當天列車抵達時月台上卻有站務員在做列車監視,但還沒等筆者得到答案,列車就交會列車完出發了。列車繼續沿著長良川而行,這段的長良川都還在左手邊,不過在抵達赤池站前列車通過了第三長良川橋梁,長良川變成了在右邊,而在出了赤池站後,又過了第四長良川橋梁,長良川又變回了在左邊
過了第五長良川橋梁後沒多久就到了筆者的下車站-相生。相生站為無人站,車站本身只有一個含有公廁的候車亭以及月台。車站外面就是聚落,外面還有學校,不過造訪當天是假日,整個聚落挺安靜的,只有偶爾傳來的機器聲,應該是聚落裡面加工木材店傳出來的
筆者出了車站後沿著長良川鉄道與長良川走,其實筆者在相生下車除了有安排攝影點外,另外就是打算直接走去僅隔一站的郡上八幡,當初規劃時發現兩地之間其實不算太遠,加上拍完照直接走去的話沿途還可以拍其他車,於是就這麼打算了
開始筆者的徒步之旅後不久就到了第一個攝影點,可以直接拍攝長良川鉄道的列車與長良川,雖然當下拍完覺得不錯,但覺得那個電線有點礙眼,而在往下走到了照片後半段的位置後才覺得那邊的角度又更好一些,不過也沒辦法,只能等有機會再來補考吧
筆者順著路繼續走,雖然天氣不錯,至少不用像前一天在樽見鉄道那樣撐傘在雨中走,但也因為好天氣而讓人覺得有點熱,不過沿途聽著長良川的流水聲,加上沿途不少地方還是有樹蔭,還是有點讓人有點感到清涼的感覺
筆者沿著鐵道而行,沿途除了稻田外還可以見到一些民宅,而越靠近郡上八幡的方向走,河邊還出現了餐廳,甚至還有旅館。雖然前面筆者提到兩站距離「不遠」,但其實也有個接近四公里,不過這段區間的長良川鉄道班次本來就少了一點,如果要拍照的話,走路還比較實在一些
而筆者在與長良川鉄道並行一段後,長良川鉄道向右彎去,通過長良川第六橋梁與国道156號,在筆者所在的對岸繼續前行。而筆者則是繼續走了一段後總算是看到一座鐵橋,穿過鐵橋後到了與長良川鉄道同一側,此時已經離拍攝點出發已經走了半小時左右
來到国道156号旁,這段路邊有著不少釣魚店,長良川也是個知名的釣魚場所,而這裡有名的魚種則是「鮎」,就跟前一天在樽見鉄道一樣,兩地有名的都是香魚。當中長良川的「長良川の鮎」更是被列入世界農業遺產,理由就是過去的漁夫會利用「鵜飼」這種特殊的捕魚方式,具體為利用鸕鶿這種鳥類,訓練其下水捕魚時不會將大魚吞下肚,而會將大魚吐出給漁夫,當然漁夫也會給與鸕鶿小魚做獎勵,這種捕魚方法已經流傳多年,雖然在時代演進下雖然看起來早已過時,不過這種人鳥共生的捕魚生態依然做為文化資產保存至今
而長良川為了保護河中的香魚,每年還有規定捕魚季節,通常都是在五月中開放,一路至年底的十二月底,冬天則是讓香魚們好好在海中生產,而春天則是香魚們的洄游時期。另外長良川也有規範釣魚區域,並非全流域均可垂釣
原本筆者想拍攝的點到了才發現草有點多沒辦法拍攝,最後選在路邊的一座隧道前拍攝,同時也意外發現,這個點居然還可以拍到列車通過長良川第六橋梁的畫面,不過要注意可能會被路上來來去去的車輛擋住就是了
列車過鐵橋後沒多久就通過了隧道,這座短隧道名為11號隧道,又名中野隧道,全長17公尺,連一台大台的柴油客車都還比這長。而這班車則是當天的「ゆら~り眺めて清流列車」,造訪前一天這班車還使用ナガラ601+ナガラ602的復刻色編組,原本想著今天搞不好也會這樣,不過最後只有一台ナガラ306
拍攝完後筆者繼續往車站的方向移動,途中要經過平交道前才想起來還有一班車能拍,等到要找點時ナガラ501已經輕快的開了過去
走了約八分鐘後總算是到了郡上八幡站。郡上八幡站開業於1929年,當時是越美南線的終點站,後於1933年路線繼續延伸後改為中間站,該站最風光的時候莫過於1965年時昭和天皇曾搭乘御召列車於此站下車。後來轉為長良川鉄道營運後,曾於1993年在站內開設「ふるさとの鉄道館」,展示鐵道文物等資料,目前則已收館,郡上八幡站也於2015年時被指定為登録有形文化財
郡上八幡站離當地的郡上市還有一段距離,在郡上市內也有許多著名景點,例如郡上八幡城等,當天筆者造訪時車站旁邊的停車場還有停著幾台遊覽車,不知道這些遊覽車停在這是因為有安排搭乘長良川鉄道的行程嗎?
在郡上八幡站內原本ふるさとの鉄道館的空間,現在則是做為咖啡廳使用,筆者在此享用午餐。筆者點了一份大盛鹽味雞拉麵與一杯冰紅茶,鹽味拉麵清澈的湯頭,喝起來也沒想像中死鹹,拉麵吃起來相當有勁,上面的雞肉吃起來有用煙燻的感覺調理過,香氣十足
而在用餐的同時也進來了一組客人,主要由一群帶著相機的男性組成,從他們的對話當中察覺出他們也是來拍攝長良川鉄道的,不過感覺他們應該是開車來的,畢竟這個時段可沒車,或許是剛剛拍完後開車過來吃飯的
筆者來到郡上八幡則是為了搭乘觀光列車ながら,不過在觀光列車ながら之前長良川鉄道就從前開行過觀光列車,而這最初可以追溯到国鉄時期的越美南線,當時暑假時国鉄會開行DD16或DE10牽引的臨時列車,客車編組則是舊客以及貨車改造的開放式車廂,用來讓乘客親近長良川的大自然風光
到了長良川鉄道管理時期,則是推出了由工程車TMC300S形做本務,牽引貨車與守車改造的「トロッコ列車」,運行區間為美濃市至郡上八幡,自1992年開始運行,每逢暑假運行,直到2003年因出軌而停駛,目前客車已全數解體,做為本務的工程車則是回歸一般的養路用途
座位上有張ナガラ觀光列車的明信片,為隨車附贈的,另外筆者也在車上的吧台買了一些紀念品,早上在関站扭蛋扭到的也是ナガラ301以及ナガラ302兩台觀光列車,擺在一起拍剛剛好
筆者站到車前,ながら觀光列車自郡上八幡站開車後沿途幾個小站均不停靠,站在車前感受列車通過車站,突然感覺自己在搭快速甚至是急行列車的感覺。不過沿途在經過幾個無柵欄平交道時,列車還是會先鳴笛再慢行通過,這種無柵欄但有警示燈的平交道也只能地方線才能看到了
隨著時間接近,郡上八幡站月台響起當地民俗樂曲,觀光列車ながら的服務人員也出來到月台上,見到筆者就馬上親切的和筆者確認訂票的信件,確認完成後就等待列車進站了,當天的編組為ナガラ301+ナガラ302
筆者選擇的是一般的搭乘方案,搭乘區間是郡上八幡至北濃,在網路上預約好ながら的行程後,如果是一般的搭乘的方案,會先要付510日幣的乘車券,付款成功後長良川鉄道會寄確認信件到電子郵箱後續也會再寄確認信,而這封確認信就是到時候給服務人員看過後即可上車
前面提到的乘車費指的僅有搭乘觀光列車ながら的費用,而基本料金也就是選擇的搭乘區間票價則需另外支付,例如筆者搭乘的區間為郡上八幡至北濃,事先付好510日幣後,需再購買郡上八幡至北濃這段普通車的票價,不過這也適用於一日券,使用一日券就不用再另外買票
列車抵達郡上八幡後,調車工出現將兩輛車解連,因為列車後半段由ナガラ302擔任運用的主要是做餐車用,上行開到郡上八幡的是提供午餐,下行開回美濃太田的則是提供下午茶,而列車前半段的ナガラ301則是繼續開往終點北濃站
筆者上車進到ナガラ301車內,車內以木頭為基底的裝飾讓車內感覺相當溫馨,除了座位區外,該車也設有吧台,販賣紀念品與飲料等,不過值得注意的是,ながら觀光列車為LE-DC系列改造而來,ナガラ301並沒有廁所,僅有ナガラ302有設置
筆者一個人則是被安排在面相窗戶的位置,這樣看風景也方便許多。而車上當天也有其他乘客,有一家人帶著小孩出來玩的,還有剛剛在咖啡廳遇到的那群日本同好也上車了
在與ナガラ302分離後,列車即準備發車,當天服務人員是一名親切的阿姨,當天除了負責接待外也負責車上導覽,在列車開車前在月台上詢問是否還有未上車的旅客,確認沒有未上車的旅客後就正式發車了
列車自郡上八幡站開車後,左側是長良川,右側是国道156号,三者繼續並行。坐在ながら觀光列車上面向著長良川,一路欣賞著河川風光一路前行,車上也有導覽講解沿途的風景,雖然天氣有點轉為多雲,但依然不減沿線風景的魅力。雖然長良川鉄道與台鐵締結的是內灣線,但沿途的河谷風光卻讓人聯想到平溪線
車上有個小孩子沿途都站在車前做車前展望,原本筆者想說就讓小孩子看吧,因此就沒去前面擠了,不過後來那個小孩子又跑回去找媽媽了,而服務人員看到筆者坐在椅子上一直朝著車前看去,也做出歡迎到前面來的手勢邀請筆者過去
列車在郡上大和站稍停片刻後即繼續前行,在稻田中行駛一段後列車向左彎通過第一上之保川橋梁,,長良川又跑到了右手邊。上之保為長良川上游的一塊區域,不過橋下流著的還是長良川,路線也沒到上之保地區,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命名
這一個小時的ながら觀光列車還不夠過癮,感覺一下就到了終點,在車上時筆者也和服務人員以及其他乘客聊了一下,對於筆者來自台灣且這次旅程主要是造訪岐阜県境內各條第三部門鐵道的計畫感到意外,畢竟也很少會有外國人專門去各個地方的第三部門鐵道吧
而沿路上左手邊一直都能見到一座座高聳的橋墩矗立在山坡上,上方就是前面提到的東海北陸自動車道,服務人員也說到這條道路是目前往來中部與北陸的重要道路,筆者在ながら觀光列車上看著這條自動車道,也沒想到接下來會有機會用到這條自動車道
而這條自動車道在過了上万場站後與長良川鉄道立體交叉,往山裡鑽了進去,接下來列車通過了第二上之保川橋梁,長良川又變回了在左手邊
隨著沿線房屋越來越多,列車逐漸開進了美濃白鳥市區,最後在美濃白鳥站停車三分鐘,除了交會列車外,也讓車上乘客有時間去上洗手間
美濃白鳥站開業於1933年,當時為越美南線的終點站,隔年路線繼續延長後改為中間站。該站配有站務員,且車站站場上設有車庫,除了晚上會有列車留置在此過夜外,也有停放工程車,而當時ナガラ502的改造工事就是來美濃白鳥站的車庫進行的
筆者快速在美濃白鳥站買完硬票後即準備上車,上車前與ながら觀光列車交會的ナガラ306也開來了,其實從這也能發現到在外觀上ながら觀光列車也沒做太大的變動
由於美濃白鳥站為有人站,所以列車也在此辦理閉塞,美濃白鳥至北濃站這段區間一次僅能有一班車進入,而電氣閉塞路牌這種方式雖然老舊,但在這地方線還是很有用的
列車出了美濃白鳥站後,下一個停靠站就是終點北濃站了,列車向左彎後通過了第三上之保川橋梁,這是長良川鉄道最後一次跨越長良川
過了白鳥高原站後沒多久再次與国道156号立體交會,這段開始国道156号一路與長良川鉄道並行至終點北濃站,而在過了白山長滝站後,服務人員說到,今年白山長滝至北濃的路線還曾因為大雪的關係運休了好一陣子,此時列車也緩緩接近了終點北濃站
其實原本只有安排要拍攝觀光列車ながら,不過礙於郡上八幡至北濃這段班次真的有點少,於是最後採用了搭+拍的方式。下車前,服務人員親切的和筆者道別,並且還說歡迎再來搭乘,那麼下次搭乘時,或許可以試試看全程都搭乘ながら觀光列車,或者來搭看看下午茶的餐車行程吧
在超過ながら觀光列車後,A桑開車載著筆者來到白鳥高原至美濃白鳥之間的直線段,車剛停好沒多久,紅色的柴油客車即緩緩駛來,在群山環繞之下成了萬綠叢中一點紅
列車停靠在北濃站的時間約有十多分鐘,許多乘客也趁機下車拍照,而筆者則是在此與朋友會合
與筆者會合的是之前在王滝森林鉄道有遇到的A桑,A桑是岐阜人,不過是住在高山地區,離長良川鉄道約莫需要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而這次在北濃見面也是之前在網路上約好了下午要一起拍攝長良川鉄道。筆者一下車就見到了A桑,兩人大概也有半年多不見了,在打過招呼後筆者先告知A桑想要在北濃站內多拍一下
北濃站做為過去越美南線的終點,在SL還有運行的年代,自然設有用來調頭用的轉車台,而該轉車台本體為1902年由美國製造,最初用在岐阜站,隨著越美南線1934年延長至北濃後,於同年搬至北濃站使用,為目前日本國內現存第二古老的轉車台,並於2005年被指定為登録有形文化財
北濃站開業於1934年,為越美南線的終點,過去曾因上游水庫建設的緣故而有辦理貨物,並且設有貨物月台,貨物業務於1974年廢除,後轉為無人站至今,而目前站房旁邊也開了一間餐館
越美南線的興建計畫就到此為主,北濃離越美北線的終點站-九頭竜湖還有30多公里,過去国鉄自1947年開始開行一條名為大野線的公車路線,可以自九頭竜湖站搭乘至美濃白鳥站,算是用來當作越美線通車前的接駁,不過隨著沿線搭乘人數驟減,1987年廢除大部分的路線,僅存的季節限定路線也於2002年廢除,不過目前依然可以自北濃站搭乘道路巴士至九頭竜湖站,甚至還有日本同好挑戰過用徒步的方式走這段未成線過
在離開北濃站之後就是筆者與朋友A桑一同拍攝長良川鉄道的行程了,第一個點來到北濃站外的平交道旁,該平交道僅有警示燈並沒有柵欄,ながら觀光列車緩緩通過,配上旁邊的樹叢有種在綠色隧道的感覺
拍完後筆者與A桑馬上上車,這段當然是交由A桑開車載著筆者到處跑,過了平交道後轉上国道156号一路沿著長良川鉄道而行,接近白山長滝站時意外發現ながら觀光列車正在前面緩慢前行,於是筆者與A桑決定先行超過ながら觀光列車,準備再拍第二張
看著還有時間,A桑繼續開車載著筆者前往下一個攝影點,這個點位於第三上之保川橋梁前,在抵達前筆者與A桑正在討論要怎麼拍攝,後來發現到有塊水田已放水插秧完成,於是就決定在此拍攝
正當A桑停車停妥與筆者一同下車走往攝影點前,沒想到平交道先響起了,於是筆者與A桑兩人只好小跑步,最後成功在列車抵達前率先到達攝影點,且插秧完的稻田也有拍出想要的倒影效果
最初筆者告知A桑要前往長良川鉄道,A桑得知後即問了筆者需不需要開車載著筆者一路拍攝,於是即約在北濃站會合。在去完三個攝影點後,筆者與A桑來到便利商店稍作休息,而筆者也帶了鳳梨酥與一些台鐵部品給A桑做禮物,而A桑也有準備禮物給筆者,回到旅館後打開才發現是台キハ52的模型,這份禮物讓筆者受寵若驚,真的非常感謝!
當天氣溫有點微熱,於是筆者與A桑便買了冰棒在便利商店外吃了起來,吃的過程還一邊聊天,像是聊到過去也在岐阜県的另一條第三部門鐵道-神岡鉄道,該鐵道在廢線後部分路段成了鐵道自行車。目前要前往的話要搭高山本線後轉乘公車,原本這也在筆者的行程安排範圍當中,不過最後因為前往的時間過長而作罷。順帶一提,神岡鉄道目前有台車就在台灣,這台車就是煜翔所有的DB252
在便利商店休息完後,筆者請A桑載著筆者到一處小站,這處小站名為徳永站,該站為無人站。雖然車站本體不大且沒什麼乘客,不過車站附近有著兩家大型商場,還有不少住宅,而車站另一邊又有稻田,變成一種另類的地方線風情
而筆者來到徳永站的目的,不是為了拍火車,而是為了這站的站名而來,因為這站的站名正巧與筆者的神推-徳永羚海的姓一樣,於是就帶著立牌來與站名牌合影了
當初會發現這站單純是在找攝影點時意外發現到,而最初的計畫是請A桑開車載著筆者到徳永站就好,不過在便利商店討論後,A桑說可以繼續開車載著筆者拍攝,於是就勞煩A桑繼續載著筆者前往拍攝了
離開徳永站後,A桑開著車載著筆者來到前一站-山田站,該站為無人站,車站旁邊都是稻田,照片後方的高架橋則是東海北陸自動車道。開來的是彩繪的ナガラ501,本身以藍綠色為基底的彩繪配上插秧完成的水田,兩者彼此映襯,水田當中還有一些倒影可見
而在前往下一個攝影點的路上,筆者與A桑聊到近期因為長良川鉄道赤字問題嚴重,加上橋梁維修費用增加等因素,因此當地政府提出長良川鉄道一部分路段廢線的計畫,目前計畫廢除的方案大致有「郡上八幡-北濃」以及「美濃白鳥-北濃」兩個方案,而詳細方案也待當地政府與沿線居民自治體等討論後才會有結果
「地方線營運真艱難啊」筆者向A桑說了這句話,A桑也說了是啊,其實不只長良川鉄道,日本許多第三部門鐵道以及地方線都面臨著赤字問題,例如之前造訪過的平成筑豊鉄道,近期也因赤字問題,而有打算改成BRT的計畫,這些當初国鉄建設的地方線,到了JR民營化後交由地方出資成立第三部門管轄,沒想到到了近代也因為許多因素面臨可能即將走入歷史的可能
下一個點來到一處跨線橋上,橋下的長良川鉄道在此彎了一個大彎,長良川也在此轉了個彎,短小的柴油客車配上長良川,是這裡幾十年來不變的風景
在這個點拍攝完後,按照計劃接著要前往赤池站,而在該車站附近的攝影點拍攝完後,筆者就要先行搭車離開。在前往赤池站的路上,A桑說「那我們走自動車道過去吧」,於是就先沿著国道156号開至郡上八幡附近,接著開進了郡上八幡IC(交流道)
這是筆者第一次在日本體驗搭車上自動車道,比起沿著長良川蜿蜒前行的長良川鉄道,東海北陸自動車道選擇「截彎取直」在山中穿梭,時而隧道時而高架橋,往橋下看還隱約可以見到長良川鉄道與長良川,最後在美並IC下了自動車道,結束筆者這短暫的自動車道初體驗
下了自動車道後,A桑再往前開了一段即來到赤池站附近,而第一個點就決定在赤池站前的第三長良川橋梁,該橋為1928年時所建,特色是石砌橋墩以及有一座花鋼樑橋,而開來的列車是剛才在跨線橋拍攝到的ナガラ304
在與A桑聊天時也有聊到,現在許多人都改以開車為主,所以部分路線搭乘人數越來越少,而經過利用自動車道可以同一班車拍兩次後,不難理解為什麼大家會偏向使用私有載具,畢竟真的快了不少,不過長良川鉄道對筆者這種外來客來說,能搭著車一邊觀賞長良川的風景,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至於接下來長良川鉄道的未來如何,就看討論後的結果如何吧
前面有提到,赤池站前後各被兩座橋梁包圍,於是筆者的下一個點來到赤池站後的長良川第四橋梁,該橋比起長良川第三橋梁的磚造橋墩以及花鋼樑橋,這座橋看上去樸素許多。而開過橋樑的則是首都圈色的ナガラ602,單節的首都圈色柴油客車開過鋼樑橋,還真的有點国鉄時代的感覺
最後A桑開著車載著筆者來到赤池站,而A桑除了問筆者在這沒人的車站等車確定可以嗎?也和筆者又聊了一下天,當中也聊到了近年東南亞的一些讓渡車,近期比較知名的莫過於泰國的キハ183以及將上線的キハ40系列,另外就是柬埔寨的キハ183,不過還有一個筆者最感興趣的莫過於緬甸,那裡除了有キハ11以及キハ40外,據傳還有キハ52。不過在地震後加上當地局勢不穩,要去當地找這些車可能難度不小
在聊天一個段落後,A桑也正式和筆者道別,再次感謝A桑當天的地陪與開車附掛,有空再一起出來拍照吧,而也希望有機會筆者能去趟神岡鉄道看看
離開美濃站後,看了看時間該來吃晚餐了,首先到了一家食堂,可惜到了門口牌子寫著本日包場。而街道上沒什麼人,有些店家也看起來不像有營業,原本想著會不會又要餓肚子回岐阜時,所幸有家麵店有開
在赤池等了沒多久,筆者搭乘的列車來了,開來的是剛才拍到的ナガラ602,上了車後筆者看到車前擺著柿子的模型。這是因為ナガラ602除了做復刻色外,首都圈色的顏色讓人聯想到柿子,而長良川鉄道途徑的美濃加茂市盛產的農產品之一正是柿子,於是擺了柿子模型做宣傳
ナガラ602車內為長條椅,且內裝相當新穎,不愧是長良川鉄道最新銳的車輛,列車繼續沿著長良川往美濃太田的方向前行,外頭天色已經漸暗,車上乘客也沒很多,筆者坐在車上戴著耳機隨著列車的搖晃一同前行
隨著列車抵達美濃市站,筆者也在此下車。美濃市站開業於1923年,最初名為美濃町站,為當時的終點站,1926年路線延長後改為中間站,1954年改名為現在的美濃市站,該站於2013年被指定為登録有形文化財
目前該站僅在早上九點至晚上六點半有站務人員,筆者抵達時站務人員正在兼打掃廁所,因此在售票口掛了個請稍等的牌子
走出長良川鉄道的美濃市站,雖然名字當中有個「市」,不過站外相當安靜,外頭的街道也是,順著道路走筆者來到一座寫著美濃駅的站房
這座車站過去名鉄美濃町線所使用,該線開通於1911年,起點在岐阜市內,為一個電氣鐵道系統路線,最初為美濃電気軌道所有,後於1930年與名鉄合併。合併後美濃町線與數條路線組成的岐阜市內路面電車路網,為當年岐阜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不過隨著公路普及,這個曾經的路面電車系統也逃廢止的命運,最後在2003年全面廢止,而関站至美濃站的路線則是1999年就廢止
美濃站過去曾為美濃町線的終點,在路線全面廢線後,該站目前作為保存場地,由旧美濃駅保存会管理,除了車站本體保存外,站內也停放了幾台保存車,而站房本身也於2005年被指定為登録有形文化財。目前開放時間十月至三月早上九點至下午四點半,而四月至九月則是到下午五點,週二休館
雖然筆者抵達時已經過了開館時間,不過隔著鐵網依然可以看到站內的幾台保存車,由左至右是:
モ876(僅有駕駛室,放在月台上)
モ601
モ512
モ593
這些車外觀均有定期維護,而在有開放的時候也可上車參觀,目前モ601車內則是座椅清空,有時會當賣店使用,除了モ876只剩駕駛室部分外,另外兩台車內裝都還在。這些車停在月台上,有時候還會舉辦夜間攝影會,車輛點上頭燈,雖然美濃町線已停駛多年,但好像隨時可以上路開去岐阜市區一樣
當中最吸引筆者注意的,莫過於兩台塗裝有著名鉄電車招牌紅與白的モ601與モ512了
モ601為名鉄第二代的モ600形,1970年由日本車輛製造六台,因其瘦長的車體而被稱為「馬面電車」,能運用在整個路面電車系統的各條路線上,到營運末期只剩一台依然在運用。最初有三台保存車,不過在一台被雪災毀損,一台因保存的店家結業而解體後,在美濃站站的モ601成了僅存的保存車
另一台モ512為モ510形,為名鉄美濃町線的代表車輛,1926年由日本車輛製造,共有五台,當年為美濃電気軌道引進,被稱為「丸窓電車」。引進之初為採用一動一拖的方式加上一台拖車運行,而在經過歷次的更新後,モ510形依然以最古老的電車之姿奔馳在岐阜的街頭上,而モ513以及モ514為運用到最後兩台車,不過末期都以團體包車以及活動列車為主,直到2005年才廢車。目前モ512保存在美濃站,モ513則是保存在岐阜站前,モ514保存在舊谷汲站,モ515則是保存在名古屋一家餐廳裡面
早上筆者抵達関站時,也有發現到車站後站旁的一點遺跡,這裡曾是名鉄美濃町站関站的所在地,過去美濃町線自関站開始與長良川鉄道一路並行至美濃站,這也是為什麼関站至美濃站這段路線先行廢線的原因
関站至美濃站的路線廢線後,於同年名鉄開業関站用來轉乘長良川鉄道,不過到2005年時美濃町線廢止,這個新設立的車站僅用了六年就廢止,目前尚留有遺跡可循。下午與A桑聊天時也有聊到美濃町線,A桑說他以前也有拍過跟搭乘過這條路線,當初美濃町線廢線原因也是因為汽車普及,鐵道利用人數下降導致赤字連年,外加也有居民認為行走在路上的電車過於擋路,因此整個路面電車才走入歷史的
而在整個路面電車系統廢線後,根據一些資料顯示,反而造成沿線不少店家的生意下降,到了近年甚至有人討論當年廢除路面電車的政策是否過於草率。不過在美濃站外的街道確實相當安靜沒什麼人,如果名鉄的路線還在運行的話,會不會又是另一幅風景呢?
筆者入內點了大盛味噌烏龍麵,烏龍麵上桌前還在砂鍋裡悶著,還能聽到砂鍋正在滋滋作響,這道料理的做法是直接將烏龍麵丟進濃郁的味噌湯頭裡,蓋上鍋蓋煮熟,因此在享用Q彈的烏龍麵時可以感受到裡頭吸附著味噌湯頭,雖然筆者邊吃邊流汗,但還是相當過癮
吃飽後回到美濃市站,筆者準備搭車回岐阜了。美濃市站旁的側線之前曾放有停用車,就在筆者造訪前被搬走了,根據日本同好拍攝到的照片,看起來是私人保存了。根據最新消息,前不久廢車的ナガラ305也回送至美濃市站旁的側線留置了,不知道後續狀況如何
兩班車美濃市站交會,左邊的ナガラ602為開往郡上八幡的班次,右邊的ナガラ501則是筆者要搭回美濃太田的班次。傍晚的車內乘客不多,列車一路前行,到了関站時筆者瞥見国鉄急行色的ナガラ601開了出來停在另一端的側線,下次有機會再來補考吧
回到美濃太田站,這條72.1公里的第三部門鐵道之旅就此結束。接著筆者跳上高山本線的普通列車,跟早上不一樣的是,這趟搭到的是キハ75形擔任的運用,這組車也被運用在「快速みえ」上,而這班車行經的伊勢鉄道也在筆者這次的造訪名單中。隨著列車搖晃前行,筆者也闔上眼是為了過去,等到醒來時已經接近岐阜站了,結束了一整天的旅程
長良川鉄道這條沿著河流而行的第三部門鐵道,算是筆者較早接觸到的一條路線,當初只對這條要搭兩個多小時的地方線感到稀奇,後來又了解到了過去曾經的未成線計畫,讓筆者更有興趣一探究竟。實際走訪過發現這條路線確實有許多特別之處,而觀光列車ながら的體驗也相當不錯,雖然長良川鉄道依然處於經營苦戰的狀態,甚至未來可能將要廢除部分路段,不過希望柴油客車依然可以奔馳在長良川旁,也希望下次能與長良川鉄道再見面,另外再次感謝A桑的協助與陪同還有禮物,有空再一起拍照吧
結束了長良川鉄道之旅後,位於岐阜県境內的非電氣化第三部門鐵道還有一條,那就是位於中央西線上分歧出去的明知鉄道,這條鉄道有著被稱為「農村景観日本一!」的農村風景,近年更因利用空氣壓縮復活C12而聞名。另外在前往明知鉄道之前,中央西線上有一座名為春日井的車站,這座車站設有一條專用線,在專用線上則是有著調車機牽引著貨櫃板車來來去去,而以岐阜為中心的行程,就以中央西線的這兩處路線做結尾
敬請期待
點此觀看上一篇:樽見鉄道
點此閱讀下一篇:春日井専用線-明知鉄道
最後附上幾段影片: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