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行2024vol.1 DAY4 津山線

日本行2024vol.1 DAY4 津山線


在JR西日本管區內的岡山地區,因其大部分使用国鉄時代的車輛,而被稱為-国鉄岡山。雖然目前部分車輛已經開始進行更換,但配屬在岡山気動車区大批的キハ40系列依然作為鄰近非電氣化區間的主力車種之一。而在岡山延伸出去一路向山裡駛去的津山線,在過去依然使用SL的年代,為了加水與更換車頭的需要,而在終點津山站設立了扇形車庫,如今則當作是展示館對外開放參觀。津山線作為筆者一直以來想造訪的路線之一,這次造訪岡山地區,也自然而然將其排進行程當中

3/23 早上六點
筆者自倉敷的旅館出發,當天飄著小雨,旅館就在車站旁邊,走路三分鐘就到了。開進月台的是115系,這款国鉄時代代表性的電車,在經歷過幾次西日本的更新後,目前大部分都塗上了黃色單一色的塗裝,這麼做的目的在於節省漆料經費

雖然外面飄著雨,但車內開著暖氣,還挺舒適的。外頭天色才剛亮,車上乘客還是不少,在接近岡山前又陸陸續續上下車了一些旅客,明明是假日卻還是有不少人,不知道是要去上班上課還是去其他地方的呢?


當天搭乘到的是115系的改造車,這是當時西日本為了增加編組彈性運用,而將中間車貫通門填平並且加上駕駛台,成了相當特別的車輛。筆者還蠻喜歡這種魔改車的,畢竟這才是西日本的特色,而且也挺可愛的

岡山匯集山陽本線/瀬戶大橋線/津山線/吉備線與赤穗線等多條路線於一站。而在前往津山線前,筆者要先去一趟赤穗線,去看一台特別的柴液機關車

相較於山陽本線的人潮,赤穗線相較之下人少了許多,赤穗線離開岡山站後先是和山陽本線共同行駛一段,接著即往右彎去


赤穗線為單線區間,沿途幾個車站也會交會。圖中右邊的車輛也是改造車之一,不過保留了貫通門,加上了駕駛台,在運用上可以更加靈活

JR西日本為了防止旅客不慎跌落車輛之間的縫隙,因此規定兩組車連掛時,中間車需打開頭燈,這麼做是為了增加旅客的辨識度,不過要是旅客顧著滑手機估計也不會注意到吧。而幾天的觀察下來,基本上許多車輛都會這麼做,不論是国鉄時代的老車,還是JR的新車都是,不過反倒キハ40這種氣動車就沒有遵守這項規定,挺奇怪的

列車一路前行,在經過幾站後,左側出現了山陽新幹線的高架橋,再往下走與新幹線分道揚鑣後,過了一處隧道,來到了西片上站,筆者在此下車。西片上站僅有一個月台與候車亭,是一個招呼站,從月台上可以俯瞰整個小鎮,而在小鎮盡頭的則是瀨戶內海


順著路往海的方向走去,在路的盡頭可以看到一個放著車輪與一段軌道的遺址,這裡就是曾經片上鉄道的終點-片上站

片上鉄道開通於1923年,全長33.8公里,主要為載運業主-同和鉱業所產出的礦石,自位於柵原的礦場,送至位於片上站港口旁的倉庫儲存。除了貨物外也順便兼辦客運服務,全線最終於1991年廢線,目前在昔日的吉ヶ原站仍有進行動態保存,不過自疫情過後就鮮少運轉開放,或許等哪天開放了再去一趟看看吧


雖然鐵道早已廢線,但從一些蛛絲馬跡依然可以發現過去鐵道存在的證據。像是這裡的公車站牌寫著「片鉄片上」,指的就是過去片上鉄道的片上站,一旁的公車站辦公室也塗成過去奔馳在路線上的柴油客車的樣子


特地來這一趟當然不只是為了遺跡而已,順著港邊的路往下走,可以看到一台過去片上鉄道的DD13就放在路邊

過去片上鉄道全盛時期擁有5台DD13,由日本車輛於1960年-1968年間製造,這批車和國鉄DD13不同的地方在於,輸出馬力更大,且端面多了好幾個散熱孔,還有駕駛室設計成各只有一個出口。這批車隨著片上鉄道貨運逐漸萎縮,1978年將DD13-556移撥至同屬同和鉱業的小坂鉄道使用,而DD13-553與DD13 555於貨運結束時的1988年廢車,最後DD13-551與DD13-552留下,DD13-551目前在吉ヶ原站動態保存,而DD13-552則在昔日片上站的遺跡保存


路邊就可以看到這台DD13-552,目前外表看起來有多處掉漆及生鏽,不過從GOOGLE街景可以發現,這台車在幾年前有重新上過漆保養過,而且停放的地方其實是私有地,一般人無法進入,代表是有人在照料的。只是長期露天放置又開始掉漆生鏽了,或許隔一段時間後又會再整理吧


DD13-552的另一面,片上站站場以及車庫的位置大概圖中粉紅色建物那裡,目前DD13-552的位置大概是過去的倉庫與卸貨側線以及廠房一帶


臨走前再看這台DD13一眼。一旁就是片上港,遠方的山巒還圍繞著一些雲霧,下著雨的天氣讓這幅景象更添了幾分寂寥,雖然軌道與廠方早已消失殆盡,但這台DD13依然在此靜靜訴說著那段過往

回到西片上站,筆者站在月台上看著遠方的瀨戶內海,心想著如果有機會的話在來看看片上鉄道的遺跡吧。搭上赤穗線的電車回到岡山站,看著離津山線的列車還有一段時間,筆者決定去外頭的岡山気動車区看看


自岡山站出發沿著高架橋走約10分鐘後,可以看到左手邊出現了一座人行天橋,走上天橋即可以看到岡山気動車区。岡山気動車区目前配置的以キハ40與キハ47為主,也有配屬一些キハ120,這些車則是作為周圍非電氣化區間的路線主要用車


目前JR西日本的キハ40與キハ47以首都圈色為主,主要原因當然也是為了節省漆料。不過在岡山卻有幾台車了過去国鉄時期的塗裝,分別是国鉄一般色的キハ40 2134與国鉄急行色的キハ47  47以及キハ47 1036,這些車為岡山地區與地方合作,為吸引更多觀光客,而塗成的復刻塗裝,不過有趣的是,不論是キハ40還是キハ47過去都沒塗過這些塗裝,雖然有點「偏離史實」,但不得不說是真的好看

筆者回到岡山站後即上了津山線的列車。津山線開通於1898年,全長58.7公里,全線非電氣化,過去曾有急行列車行經該線,目前僅剩普通列車,還有快速列車以及假日限定的觀光列車,目前運行車輛以キハ40/キハ47以及キハ120為主

自岡山開車後,列車向左彎去,與山陽本線漸行漸遠,而路線還是在市區內,過了法界院站後才是到了岡山市郊,並且慢慢出現了一些稻田,沿途又停靠幾站招呼站,而路線也彎向山裡去,窗外也出現了一條名為旭川的河川,津山線前半段也沿著旭川一路前行


筆者的第一個下車站為金川站,該站的拼音為Kanagawa,和神奈川県的拼音一模一樣


金川站具有交會功能,筆者搭乘的列車在此交會另一班前往岡山的列車,交會完後列車各自離開,繼續前往彼此的終點

金川站外為国道53号,房子也沿著街道而蓋,路過一家超級市場,進去順道補給了一些食物,接著繼續沿著路往攝影點的方向走去。當天下著雨,也因此路上行人不多,往來的車輛也算是稀疏


攝影點在一座與鐵路橋平行的橋上,筆者在橋上撐著傘等待列車到來。雖然來的是キハ120,並非想拍的キハ40,不過キハ120也挺可愛的就是

礙於時間因素,筆者走回車站搭車,繼續前往下一站。自金川開車後,津山線先與旭川分道揚鑣一段,接著進入隧道,出了隧道後來到建部站,列車,建部開車後,列車繼續前行,接著開上一座鋼樑橋,下方即是旭川,接著即來到了下一個下車站-福渡

福渡站算是中間的一處大站,觀光列車也會在此停車,部分自岡山開車的普通也會以福渡站當終點。福渡站外的聚落大了不少,出了車站後沿著道路往剛剛經過的橋樑走去,外頭的街道有種老街的感覺,在飄著雨的天氣走在上頭更有一種像是日劇裡場景的感覺


在走了10分鐘左右,即來到了旭川橋樑。這座橋樑可說是津山線的著名攝影點之一,而當地也將河川周邊整理成公園,在鐵道橋樑的下游處還蓋有一座步道橋

或許是因為下雨的關係,當天的水流頗為湍急,若是晴天來的話,看著清澈的潺潺流水應該不錯。筆者走過步道橋到河川的對岸,沿岸還有一處名為八幡溫泉的溫泉,附近也有數間旅館


河面上有好幾隻鴨子,有些聚集在一起在水面上游著;還有些噗通一聲鑽進水中,接著又浮出水面


除了鴨子外,河面上還有人在划著獨木舟,這種天氣加上流速不慢的河川,還願意下水也是挺讓人佩服的

由於下著雨,筆者先是到了橋下躲雨,等到列車時間差不多了再走出來到拍攝點。在等待的時候遇到一位歐吉桑,也是來拍照的,筆者與他也簡單的聊了一下天,聊到一半,遠方傳來鳴笛聲,彼此不約而同的拿出相機準備拍攝


開來的列車是兩輛編組的キハ120,連續拍了兩班車都還是キハ120,雖然車子也是挺可愛的,但畢竟還是想拍一下キハ40與キハ47

原本就打算在河川附近隨便找點拍攝,畢竟周圍也挺空曠的。下一班車是往津山方向的,筆者走回車站那邊的河岸,不過沒想到雨大了起來,剛剛那位歐吉桑跟筆者一同走回到車站那邊後,人就不見了,只剩筆者一人撐著傘等車來


等了一段時間後,兩輛編組的キハ40緩緩駛來,国鉄的柴油客車行走在鋼樑橋上,上次見到這種風景的時候應該是在小湊鐵道

在這班普通車後面還有一班觀光列車,不過沿途沒有標註時刻,因此只能從時刻表來推敲,原本想說應該跟在後面大概5分鐘而已,不過過了一段時間還是不見其車,於是又拿出手機查詢,再次反覆推敲,此時雨勢又漸漸大了起來,連剛剛在河面上划獨木舟的遊客也已離去


正當筆者重新估算時間時,一陣引擎聲傳來,接著粉紅色的キハ40緩緩開上橋。這輛車名為saku美saku楽,為津山線於2022年開始運行的觀光列車,通常以單節編組在假日運行,不過偶爾也會與快速列車併連掛在一起運用。筆者個人還滿喜歡這台車的,粉紅色的外觀在一眾国鉄色的キハ40中特別顯眼

saku美saku楽行經鐵橋時還特別放慢速度,這班列車表訂一天運行一往返,去回程各會停留幾個站,而福渡就是去程停靠的車站之一,從官網可以看到車上還有便當可供預約,如果搭著キハ40看著風景吃著便當,或許是個不錯的旅行方式

在回車站的路上路過一家土產店,進去買了一個麵包來吃,柔軟的麵包麵包著像是冰淇淋口感的巧克力,還挺好吃的,還吃完了一口還再買了一個奶油口味的來品嘗。回到車站後,筆者坐在往津山方面的月台上,發現剛剛在橋樑旁遇到的歐吉桑就坐在對向月台上,筆者和他道了別,繼續前往下一個停靠站


福渡站作為津山線沿線的大站,自然是津山線快速必停的一站。津山線的快速列車名叫快速「ことぶき」,過去津山線曾是急行「砂丘」的必經路線,在其廢止後改用以急行「つやま」行駛津山線的優等列車,津山線最後的急行列車則在2009年廢車,最終被統合成現在的ことぶき快速列車

列車自福渡站出發後,先是與国道53号以及旭川一路併行,接著津山線向右彎去,正式和旭川分道揚鑣。自福渡出發後這段路線基本上都和國道53号平行,時而在左時而在右,而快速列車自福渡站開出後下一站是弓削,短暫停車後即馬上開車。窗外的風景除了群山外,也開始出現了一片片的農田,一路上快速列車也通過許多小站,最後來到筆者下一個下車站-亀甲站


在亀甲站下車後,過沒多久對向就來了一班普通與快速列車交會


在令和還能見到兩列首都圈色キハ47交會,確實是国鉄的岡山無誤


亀甲這個地名的由來源自於附近有一個長得像龜殼的石頭因而得名,亀甲站站房也設計成烏龜的樣子,在眼睛的地方則是做時鐘來用 ,相當具有特別性

saku美saku楽也會停靠此站供旅客下車拍照,不過那是去程,而筆者在此站下車主要是打算拍攝回程的saku美saku楽以及吃午餐 。亀甲站的特色就是在站房內有一間食堂,筆者走進店內,店裡只有老闆一人,筆者點了一份「天才バカ丼」


雖然只有筆者一名顧客,但只有老闆一人料理也是花了一點時間。天才バカ丼最上面插著兩尾炸蝦,下面鋪著炸豬排還淋上了咖哩,最下面還鋪上了高麗菜絲,白飯則是在這些配菜的最下面,整份套餐還附有兩碟醬菜以及一碗味增湯

視覺上來看頗驚人,也難怪料理時間長了一些,炸豬排外表裹著麵衣外還有一層蛋皮,這種做法還是第一次看到,還增加了口感的滑順度,整份飯吃下來相當有飽足感,而且白飯的量也足夠,不論是配醬菜還是配咖哩還是配炸物都可以,而且這樣不到1000日幣,確實划算。吃飯過程中筆者聽到外頭傳來引擎聲,看來應該是saku美saku楽抵達了,不過想著還沒吃完,就算了吧


吃飽後筆者到站外走走,亀甲站外頭是一座小聚落,亀甲站所在的地方為美作町,前面提到的片上鉄道吉ヶ原站也在這個町內。而美作町的町辦公室等設施則是在亀甲站附近,在一旁的消防局上還掛著布條,雖然這個偶像團體筆者沒有追,不過看到這樣的應援方式還是覺得挺酷的

在亀甲站外頭散步沒多久後就回到車站,準備搭車前往終點-津山站。列車自亀甲站出發後,先是沿著山腳前行,接著再與国道53号一路並行,窗外的景色依然還是以山區為主,一直到窗外房子漸漸多了起來,這代表津山站快到了


津山站為津山線的終點,本身集津山線/姫新線與因美線於一站,擁有三條路線,四個不同行進方向。原本設有津山鉄道部,並且配置キハ40與キハ120,後來這批車合併到岡山去,津山鉄道部不再配有任何車輛後,即改為津山運転区


說到津山站,過去在SL的年代,為了SL加水調頭用,因此設有扇形車庫,而在SL淘汰後作為津山鉄道部保養柴油客車用,一直到津山鉄道部合併後轉作鐵道展示館。而海報上的彰化扇形車庫對筆者來說再熟悉不過,畢竟就在自家旁邊而已


津山站站房為木造平房,以一座匯集了三條路線的車站來說,簡樸了一些


站外還保存了一台C11 80,該車曾在1962年牽引過皇室搭乘的御召列車,並且在1971牽引津山線與吉備線的SL最終運轉列車,在這之後曾短暫被轉屬到会津若松,後來正式廢車後被送回津山站前展示


出了津山站後徒步約7分鐘左右,即可達到津山まなびの鉄道館。該館為過去津山鉄道部的扇形車庫建於1936年,過去主要為提供国鉄時代的SL使用,在SL逐漸被取代後漸漸失去用途。後於2016年經整理後開放參觀,該館目前展示車輛有13台車,以柴油車輛為主,反倒是SL只有1台


津山まなびの鉄道館的入場費為310日幣,在進館的右手邊櫃檯購票即可,入場券也設計得跟硬票一樣


首先見到的是四輛柴油客車,由前到後分別是
キハ33 1001
キハ181 12
キハ58 563
キハ58 2329


接著還有兩台原本保存在大阪交通科學博物館的DF50 18以及DD13 638


最後方還有三台柴油機關車以及一台調車機,分別是
DD51 1187
協三製10噸調車機
DE50 1
DD16 304

礙於篇幅無法一一介紹,筆者選了幾台個人認為特別的車來做假設


首先是這台キハ33 1001,該車為JR西日本自50系客車改造而來,於1988年由後藤工場改造,共製造了兩台,主要運用在山陰地區,後於2010年廢車

廢車後キハ33 1001被送至津山保存,而キハ33 1002則是解體。作為西日本的魔改車輛之一,キハ33也是一台特別的車輛,從車側也能看出過去50系客車的樣子,真的就是加了駕駛室和引擎的客車


一旁停著兩台整理得相當漂亮的キハ58,キハ58作為国鉄代表性的急行型柴油客車,在急行列車大量廢止後,許多車輛轉作普通車使用。而這兩台キハ58 563與キハ28 2329曾配屬在廣島,後來轉屬到津山鉄道部並塗回国鉄急行色做團體列車用,廢車後就放在津山展示

JR西日本作為JR七社中最後一間使用キハ58的公司,雖然晚年不再有長編成運用出現,大多是當普通以及團體列車的形式出現,而在いすみ鉄道最後的キハ28除役後,能見到昔日急行型柴油客車的蹤影只能到各個展示場所了


館內唯一的SL為D51 2,該車為1936年製,為D51的「半流線型」車輛,廢車後保存在大阪的交通科學博物館,該館閉館後於2015年送至津山保存。作為館內唯一的SL,某方面來說或許是門面吧,因為也只有在這台車前面有著來館紀念的攝影牌


另一頭還有一台長得相當特別的DE50 1。這款車為国鉄於1970年由日立製造,僅有一台,設計上參考了DD51,但由於DD51的笨重與兩顆引擎對路線的要求較高,於是折衷設計了一個引擎的版本,導致外觀上看起來像是DD51與DE10的綜合體

當初欲作為亞幹線的客貨兩用牽引機,雖然是第一台製造的試驗車,但沒有使用常見的900番台做編號,反倒是直接從頭開始編碼。在多處路線試驗過後,表現良好準備開始量產時,正好遇到石油危機以及国鉄財政惡化,而為了節省支出以及車種簡化,国鉄最後決定繼續DD51的使用,而DE50就這樣生產一台即告吹。量產計畫告吹後,DE50被使用在伯備線上與DD51混合運用,但因零件不相通,在幾次故障後即廢車停用,後來一直被放在岡山気動車区裡頭,後來才在津山まなびの鉄道館開館之際送到津山保存


接著是筆者最想見到的一台車-DD13 638,該車最終配屬在姫路機関区,廢車後進到大阪的交通科學博物館保存,該館閉館後於2015年送至津山保存。一旁停著的則是DD15 30,此款車為參考DD13後期型所設計的除雪車,前後均有著相當顯眼的除雪鏟,過去DD15 30被運用在北陸本線上的作為除雪,廢車後則送至津山保存


DD13作為筆者最喜愛的一款車,其兩個圓滾滾的頭燈加上中間的扶手,看起就像一個機器人的表情般,相當可愛,雖然已經見過京葉臨海鐵道的改造版KD55 103以及鹿島臨海鉄道的DD13同型車KRD5,但能見到DD13本家還是相當滿足,其實某方面來說,筆者也是為了這台車才來津山まなびの鉄道館的


從車庫的側邊可以看到DD15的駕駛室,除了除雪窗外,車上四個方向還各還加裝了一顆燈,DD15本身除了除雪外,也可以拆下除雪鏟做調車機用,拆了除雪鏟後整體上就和DD13一樣


車庫一角還停著一台貨車移動機,這台為目前館內唯一動態運轉的車輛,主要是將展示車拉出,要是天氣好時還會挑一台車拉出來到轉盤上供遊客拍照,可惜當天天氣不慎理想,不然或許有機會看到DD13轉盤吧


津山まなびの鉄道館旁就是津山運転区,可以見到其他柴油客車在此整備


而在車庫的另一頭,有一台突出的車輛,這台是DD16 304。DD16本身是国鉄設計用來使用在地方線的客貨兩用型柴液機關車,JR西日本將一部分車輛改造為可以掛上除雪車運行,並改稱300番台,主要運用在大糸線上,最後一台運用的DD16 304在2015年廢車後被送至津山保存。原本是前後都各有一台除雪車,但為了放進車庫內只好只留一端的除雪車,而這端除雪車尖端的造型看起來就像是衝破車庫衝出來一樣


過去的辦公室目前則做為文物展示館,裡頭除了展示津山當地的鐵道歷史外,還介紹了一些軌道原理,還有保存一些鐵道文物


而在扇形車庫的一角還有一間展示室,裡面有一座N規的場景,上面有著津山線的キハ47奔馳其中,還有一些沿線的景點,場景中還有攝影機能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場景,可惜裡面不能攝影,就留給各位來親眼看看吧

說到這種紀念館,怎能少了販賣部呢?販賣部就在入口售票口旁邊,裡面販賣的不只館內車輛的相關紀念品,還有JR西日本的各種鐵道相關紀念品,像是即將退役的381系就有著不少的紀念品可供選購,不過最後筆者買最多的還是最喜歡的DD13相關紀念品了


走回車站的路上經過一處平交道,可以看到一台新見線キハ120正在拖上線上,站內還有姫新線的列車,遠處離去的則是因美線的列車

筆者回到車站搭上前往岡山的列車,列車自津山站發車,車上有幾組看起來也是剛參觀完津山まなびの鉄道館的家庭,小朋友著手機給家長看剛剛拍攝著照片,筆者彷彿看到小時候的自己。此時天氣也不再下雨,筆者坐在窗邊,看著窗外的風景,聽著キハ40的引擎聲,確實有著滿滿的昭和感。筆者搭乘的普通車一路站站皆停,在搭了一個多小時後,終於到了筆者的下車站-牧山


牧山站擁有兩座月台,為一處無人站,也只有筆者一人下車


下車後筆者走上天橋,列車駛離牧山站,自天橋上看下去就像列車要開進森林中一樣

牧山站建於一條小路旁,沿路房屋不多,要走一段才能到小聚落,筆者走了一段路也未見到當地居民,,牧山站本身也已停靠普通列車居多,快速列車僅停靠上下行各一班,或許也是當地居民較少利用的原因之一?

筆者沿著小路走到聚落,聚落本身依照山坡而建,鐵道從聚落中間穿過,或許是在這裡不好蓋車站所以才把車站蓋在離聚落一段路的地方吧。筆者走到鐵路邊等待列車的到來,等待的同時,一名歐吉桑牽著一隻秋田犬路過,筆者也和他打了招呼也順道聊了一下,聽到筆者來自台灣,歐吉桑竟回答到他曾經去過滿州國,沒想到能在岡山的鄉下地方遇到去過滿州國的人啊


歐吉桑與筆者聊完後就帶著狗離開了。過沒多久キハ40快速也駛來了,因為天色漸暗開啟了遠燈,而牧山站又是通過站,速度確實不慢,挺難拍的


在快速列車通過後,牧山站內等待交會的普通也緩緩開車了,遠方的山巒依舊是雲霧繚繞


想著離下一班要拍攝的車還久,筆者就在聚落裡逛逛,依山而建的聚落讓人有種來到尾道的感覺,而在散步的同時筆者隱約聽到羊叫聲,原本以為是哪裡的牧場之類的,結果原來是有戶人家門外直接栓了一隻羊。雖然朋友間常用去「岡山」吃羊肉爐這個梗來說去日本的岡山,但在岡山真的遇到一隻羊還真是意料之外


看時間差不多了筆者到另一處攝影點準備拍攝,不過就跟剛剛一樣,快速列車速度不慢加上又開遠燈,此時天色又更暗,於是筆者直接拍攝車尾,沒想到成果意外得好

在走回車站的路上,筆者有遇到一兩位當地民眾,不過回到車站後依然只有筆者一人,在上車前也是如此。上車後筆者原想找位子坐下,不過沒想到兩輛車的位子幾乎都滿了,但牧山離岡山也不遠了,就姑且站一下吧


回到岡山後,筆者再次跳上特急やくも前往倉敷,部分運用會掛上附屬編成,因此可以看到先頭車的貫通門在車內打開的樣子


回到倉敷筆者先是回旅館放裝備,接著出來覓食,昨天吃的居酒屋其實是在一棟複合式的大樓裡,除了樓上,在地下室也有幾家餐館,筆者找了一家御好燒的餐館。筆者喜歡坐在間檯旁看著料理過程,先是點了一份御好燒跟雙目燒還有啤酒,雙目燒本身就是兩顆荷包蛋,可以配上自己喜歡的醬料,店家還招待了一份涼拌小菜



坐在煎台旁,看著店員從鋪麵糊開始,接著放上高麗菜與豬肉等配料,翻面,然後加上麵跟雞蛋,最後煎熟。筆者喜歡看整個料理流程,在過程中搭配食物的香氣與店員熟練的動作,總覺得有種神奇的魅力讓食物更加美味


上桌後加上美乃滋與柴魚,柴魚在熱騰騰的御好燒上跳舞著,切下一塊趁熱吃下,御好燒的味道與醬汁結合,配上一口啤酒,讓人相當享受

一整天的津山線之旅雖然天氣不盡理想,但能體驗到国鉄風情滿滿的JR路線,還是相當滿足,不愧是国鉄的岡山,仔細想想似乎也是筆者第一次整天搭乘並拍攝JR的路線,過去在関東或東北地區都是搭乘中小私鐵為主,以JR為主真的是第一次,也只有西日本的地方線對筆者有足夠的魅力吧。而津山まなびの鉄道館以柴油車為主的展示,雖然顛覆了大家對扇形車庫就聯想到SL的印象,但形形色色的柴油車們其可看性依然不亞於SL,津山的扇形車庫上有幾個空位,不知未來是否有機會再有其他館藏車輛進駐呢?津山線這次雖然留下一些遺憾未能達成,像是未能拍到国鉄急行色的キハ47等,期望下次造訪時能順利彌補吧

岡山近郊除了津山線外,還有一條名為吉備線的非電氣化路線,這條暱稱桃太郎線的路線與山陽本線平行,但兩者卻是不同的風格,而沿著山陽本線往下走即是廣島,筆者這趟也去了廣島的尾道市一趟,不過主要不是為了拍火車,而是有其他目的,至於目的為何?
敬請期待

閱讀下一篇:吉備線-尾道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日本行2024vol.2 DAY9 くろがね線

比較不一樣的機關車-全台現役私有調車機一覽

日本行2024vol.2 DAY4 王滝森林鉄道 林鉄フェス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