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行2024vol.1 DAY11 (上) 上信電鉄-上毛電鉄
日本行2024vol.1 DAY11 (上)上信電鉄-上毛電鉄
位於群馬県的高崎地區,除了是JR進入山區前的玄關外,在這裡也有著兩條電氣化的中小私鐵,分別是上信電鉄與上毛電鉄。一條自城市往山區邁進;一條行走在山腳下的郊區,兩條路線雖相隔一段距離,但都有著彼此不同的風格,這趟筆者趁著來到高崎地區,也順道來造訪這兩條電氣化的中小私鐵
3/30 早上六點多
筆者自下榻的旅館出發,沿著高崎站前的馬路向著高崎站走去,當天天氣不錯,不過早晨還是有點冷
上信電鉄高崎站與JR高崎站共構,為高崎站的0番線,入口則是在高崎站右手邊
上信電鉄成立於1895年,上信電鉄前身名為上野鉄道,開業之初為非電氣化輕便鐵道,軌距762mm,並於1897年全線開業。後於1921年改成上信電気鉄道,簡稱上信電鉄,並於1924年完成拓寬軌距與電氣化工程。目前營運的路線為上信線,全長33.7公里,全線電氣化,設有21座車站以及3座號誌站,全線採用ワンマン運行
上信線曾辦理貨物,主要運送生石灰以及水泥等散裝貨物,後於1994年廢止。過去上信電鉄還設有和国鉄直通列車,還有準急以及急行等列車設定,與国鉄直通的列車於1969年停辦;急行於1992年廢止,準急於1996年廢止,目前全線行駛列車均為普通列車。由於沿線有數處觀光景點,還有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富岡製糸場,因此目前上信電鉄朝著觀光化的方向前進
筆者購買了一張一日乘車券,售價2260日幣。雖然當天沒有要搭上一整天,但為了方便,而且車資算起來也算划算,於是還是買了
由於是早上前幾班車,車上乘客不多,筆者上車後找了個位置坐下。列車緩緩自高崎站開車後,晨光自窗戶照進車內,讓車內暖烘烘的,伴隨著列車的晃動,筆者也漸漸閉上眼。原本還想著配著窗外的景色吃早餐,不過看來還是睡意略勝一籌,等到筆者睜開眼時,列車已經穿梭在山腳下,拿出時刻表一看再對了下時間,離終點站-下仁田不遠了
下仁田站為上信電鉄的終點,為一處終端式車站。過去上信電鉄曾有計劃要繼續延伸,與小海線的羽黒下站連結,上信電鉄的「上」指的就是過去的上野国;「信」則是指過去的信濃国,曾有連結兩地的意味,但最後礙於經費等因素而作罷
當天搭乘的是700形電車,這款車過去為JR東日本的107系電車,於2018年讓渡給上信電鉄6組共12輛, 其中一組並未上線運行,而是放在高崎站內做器官車。另外五組在做了如改造連結器,封起原有的廁所等改造後,於2019年起開始上線運行,目前五組車的塗裝都不相同
下仁田站的側線上停著3台テム1形貨車,這款貨車為1961年由富士重工製造,共10輛,與国鉄テム100形同型,主要運來運送包裝的生石灰,並且也能與国鉄直通,後來隨著上信電鉄貨物業務結束,這批車也隨之廢車,目前僅剩2台保有車籍做活動用車,而在下仁田這這三台則是廢車留著於此
下仁田為終端式站房,設有一座月台,為有人站,開業於1897年,並曾入選過「関東の駅百選」
站外為下仁田町,是一座安靜的小鎮,車站附近有一座下仁田倉庫,是過去野上鉄道的設施。下仁田站附近有兩條登山步道,而車站附近還有一間日式旅館,看官網上照片感覺還挺不錯的,或許以後有機會能來體驗看看
筆者走到站外的一處小平交道,從上頭可以看到下仁田站內,還有後方層層堆疊的山巒,一旁停用的貨車前面還停著一台工程車,看起來就像是調車機在調度貨車。下仁田站曾經有過貨物業務,一旁的貨物月台以及倉庫依然健在,只是貨物列車不再駛抵。筆者在下仁田站晃了一圈後,看著開車時間將近,於是上車繼續前往下一個停靠站
自下仁田站開車後,列車緩緩駛出小鎮,先是和右手邊的国道254号一路並行,晨光透過玻璃照進車內,讓車內暖和起來。在與国道分開後,列車向左彎去,沿著山腳前行
過了不久即抵達一處號誌站,遠處還可以見到對向列車,該站只有兩條軌道供交會用,名為赤津信号所。設於1981年,為上信電鉄近代化工程之一,像這樣的號誌場上信電鉄全線設有三處
列車辦理交會後,繼續沿著山腳前進,這段路線穿梭在樹林中,意外有種森林鐵道的感覺,從車窗右邊不時還可以見到溪谷,下面的溪流名叫鏑川,接著列車與鏑川分道揚鑣,拐過一個彎道後就到了筆者的下車站-千平
千平站開業於1911年,本身為無人站,車站本身僅有一座月台與候車亭,站外為一處村落
筆者造訪該站的原因為,之前在推特上看到日本人在該站拍攝的小站搭配電車的風景覺得相當不錯,於是也將該站安排進行程內
車站另一頭還有一座小山,筆者曾看過由上往下拍的照片,於是也依樣畫葫蘆爬上小山,不過上頭長得的樹木過於茂密,拿出照片比對,樹木已經將能取景的角度擋住,只好下山回到平面
趁著列車抵達前,筆者趁著空檔在附近閒晃,到附近一處名叫「不通渓谷」的溪谷,這處溪谷就是剛剛的鏑川,不過因地形緣故使得船隻難以通過而被稱作不通渓谷,站在一旁的橋上即可俯瞰整個溪谷
圖中可以看到下方還有一座公路橋,再往裡面走則是上信電鉄的鐵橋,而在上信電鉄的鐵橋旁可以見到過去上野鉄道的鬼ヶ沢橋梁,該座鋼樑橋為輕便鐵道時代的產物,目前軌道已拆除,鋼樑則供行人行走,自上信電鉄車上即可見到
眼看時間差不多,筆者回到車站旁,駛來的列車為700形復刻塗裝,採用的是過去上信電鉄的標準色,雖然是來自東日本的讓渡車,但這個塗裝也挺適合的
列車停車後過沒多久即開車往下仁田的方向開去。原本車站旁邊還有一棵櫻花樹,不過到的時候才發現,整棵櫻花樹已經被砍掉,僅剩樹根還在原地,櫻花+電車的構圖看來是無緣了
在拍完復刻色電車後,離筆者要搭乘離開的列車時間也近了,不過還是在車站附近又逛了一下,附近除了村落外還有神社與佛寺,路上還遇到在晨跑的當地居民,回到車站後,除了筆者外還有一名老奶奶坐在候車亭內等待列車的到來
駛來的電車為剛剛在赤津信号所交會的700系,這列車為群馬サファリパーク動物園的彩繪車,上面黑白相間的塗裝,筆者原以為是斑馬,後來看了一下該動物園的介紹,發現應該是該園區有名的白老虎。而在右上角也能見到一點油菜花,沒拍到櫻花,但至少還有點油菜花做點綴
自千平出發後,路線不再沿著山腳前行,而是在田園間穿梭,不過遠處還是可以見到山。除了田園風光外,沿線的建築物也漸漸多了起來,有種自山區回到市郊的感覺,沿線也設有許多通勤站,隨著窗外出現的景緻轉為住宅區,代表列車來到了全線中途的大站-上州富岡
上州富岡座落在富岡市內,雖然只有一座月台,但卻是上信電鉄沿線的大站,原因是車站不遠處的富岡製糸場,該工廠為1872年開業,為日本第一間機械製絲工廠,並於2014年登記為世界文化遺產。目前為群馬県知名的觀光景點,也是上信電鉄主打的觀光景點之一
而除了載運觀光客至此外,上信電鉄也是富岡市唯一的鐵道,因此有著不小的通勤需求,早晨與傍晚有部分的列車以該站做始發與終點。當天列車自進到富岡市內的車站後,上車的乘客漸漸多了起來,上州富岡站也有一些乘客上車,同時也在上州富岡交會了另一班車,另一班車反而是下車的旅客比較多,或許是去參觀富岡製糸場的吧
而筆者也發現到,駕駛室上貼著一張寫著Free Wi-Fi 的藍色紙張,沒想到在這條地方鐵道上居然車上設有Wi-Fi
自上州富岡開車後,沿線幾個車站依然在市區中,接著又再次開到市郊,窗外出現的從一棟棟的房屋變成了一塊塊田地,不過在接近車站時房屋又再度出現,車站就好像一個個中心點一樣,房屋以此為中心向外蓋出去成一個個聚落,而電車就這樣聯絡著一處處聚落
過了沿線幾個通勤站後,乘客也慢慢下了一些,列車在駛離市區後,又再次漸漸往山腳的方向開去。列車開到一處名為山名的車站,該站即座落在山腳下,且一旁還有一座神社,感覺應該是個不錯的攝影點,不過礙於行程安排,這次並未造訪
出了山名站,列車一路沿著山前進,沿途停靠了幾處小站,在過了根小屋站後,列車向右彎去,接著開上一座鋼樑橋,橋下流著的是一條名叫烏川的河流,跨過烏川後即抵達了佐野のわたし站
佐野のわたし站開業於2014年,為上信電鉄裡開業最晚的一站,該站位於烏川橋樑旁,為一處無人站,車站的站名牌還用上的上信電鉄的鎮店之寶-デキ1形電力機關車,關於這款電力機關車,就等回到高崎站後再來講吧
佐野のわたし站旁邊是上越新幹線的高架橋,橋下有著一處小社區,走過社區,接著往烏川的方向走去,可以看到上信電鉄的鋼樑橋
而在鋼樑橋旁有一座平行的步道橋,名叫佐野橋,自橋上即可拍攝上信電鉄。等待車輛到來的同時,筆直也見到有鳥在橋邊盤旋,或許是在覓食吧,又或者這邊就是牠的地盤
先駛來的是7000形電車,該款車共有兩組,為新潟トランシス於2013年製造。購入原因為當時上信電鉄原預計向東武以及東急購入的中古車年限未到,因此尚未退役,加上遇到富岡製糸場登錄世界文化遺產,觀光客增加。最後選擇新造列車,也是上信電鉄自80年代以來,再次購入新造車輛
過了沒多久,另一個方向的列車也開來了,原想著能不能拍到上信電鉄+上越新幹線的畫面,不過當天並未遇到
簡單拍攝完兩班電車後,筆者回到車站,繼續往高崎方向前進,自月台旁的腳踏車停車場就能拍攝列車過橋的樣子
自佐野のわたし站出發後,穿過上越新幹線的高架橋,在橋下又出現另一座號誌站,這站名為佐野信号場,一樣沒有月台,僅供交會用。接著列車高崎市郊運行,途徑一站名叫南高崎的車站,該站過去旁邊設有水泥倉庫,並且曾辦理貨運,不過早已停辦,連水泥廠也不見蹤影
列車繼續向前,右手邊出現一座大型建築物,那是名叫高崎アリーナ的運動場館,JR高崎線也出現在眼前,一路與上信電鉄並行。進到高崎站前,還可以見到許多車輛停在一旁,這裡就是上信電鉄的車輛基地
上信電鉄高崎站為終端式車站,僅有一股,一旁就是JR的月台。筆者的上信電鉄之旅也在此告一段落,前面提到,高崎站旁就是車輛基地,因此筆者出了車站後也往車輛基地的方向走去看看
車輛基地外圍著鐵絲網,不過依然可以看到裡頭停著的車輛,首先看到的是デキ1形電力機關車。該款車為1924年由德國Siemens-Schuckert製造,共有三台,主要用在上信電鉄的貨物列車牽引上,在貨物列車停駛後,則是轉作牽引工事列車以及團體包車上,有多次牽引JR東日本的觀光列車進入上信電鉄路線的紀錄,目前有デキ1以及デキ3依然在籍
內部停著的是ED31形電力機關車,該車為改造自1955年廢車的国鉄ED31形,原本為凸形的外觀,後來在上信電鉄自社工廠內改成現在的箱形外觀,主要運用在前面提到的南高崎站的水泥廠貨物運輸上,貨物停駛後則是當作高崎站內調車用,不過由於車輛老化加上未安裝行車保安裝置,因此該車不能上本線行駛
在後面還停著另一台デキ3,デキ與1デキ3外觀差異在檢修蓋的位置,兩車各在不同面,而另外一台デキ2則是捐給了富岡市,目前保存在市立博物館內
筆者剛剛在上信電鉄的售票口購買了デキ1的模型,B-train本身雖然是屬於較小形的Q版模型,但由於デキ1車體嬌小,因此B-train反而比例剛剛好
デキ1與デキ3這兩台電力機關車,雖然在曾發生過數次如出軌以及火災等小事故,但上信電鉄依舊讓這兩台年近百歲的電力機關車能夠運行著,目前群馬県也撥了經費給上信電鉄給這兩台電力機關車做整備,至少能確認未來還有機會可以看到這兩台可愛的黑色電力機關車繼續奔馳
在隔天前往拍攝SL敷島・沼田百周年時,筆者來到高崎アリーナ,這裡也能看到上信電鉄車輛基地內的樣子
近處左邊的車輛為當作器官車的東日本107系,中間股道的是退役的200形,最右邊的則是6000形,除了107系以外,其他兩款車都是上信電鉄自社開發的車輛
順著一旁的小路往車站的方向走,還可以見到另一處放置車輛的股道,除了最右邊的7000形外,右邊還停著兩台250形
該款車為上信電鉄於1981年引進,由新潟鉄工所製造,共有兩台,當初設計為可單輛運行,並且可以與其他款車輛連結成三輛編組,讓編組運用更加彈性,不過隨著上信電鉄的車輛簡化,三輛編組的列車也廢止,這兩台車除了單獨運用外,還有一台可以搭配連結的クハ1301,不過主要和藍色+白色的デハ252連掛運行,另一台橘色+白色デハ251大部分都是單獨運行,因其獨特的運用,也成了上信電鉄的人氣車輛之一
一旁的主線上,一列500形電車正緩緩出站,該款車為來自西武鉄道的新101系,2005年讓渡至上信電鉄,每個編組為兩輛,目前共有兩個編組,圖中這個編組則是「マンナンライフのラッピング」彩繪車
回到筆者的旅程,在結束上信電鉄的行程後,筆者準備搭乘JR両毛線前往前橋站去拜訪另一條電氣化中小私鐵-上毛電鉄。不過礙於接下來的行程都在移動,且沒什麼時間吃飯,於是筆者先在高崎站買了便當做午餐
筆者購買了一個名叫「上州D51」便當,故名思義靈感來自於高崎動態保存的SL-D51498。裡面有蝦子,牛肉,雞肉,筍子,香菇,栗子,魚板,鳥蛋跟一些醬菜
白飯為了符合SL的形象加了竹炭,所以是黑灰色的,整個便當吃下來每道菜的味道偏清淡,跟之前品嚐過的峠の釜很像,不過少了峠の釜那用高湯煮過的白飯以及多汁的香菇,不過D51便當內有些巧思依然不錯,像是蝦子去了頭,殼也好剝吃起來方便很多
而D51便當本身除了外盒仿造D51的外觀設計,筷子上也也寫著D51498,而且塑膠盒在經過簡單清洗後即可帶回家收藏,缺點就是份量偏少,對筆者來說真的不太夠XD,不過給小孩吃應該夠,外盒也具有吸引力,用來哄小孩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吃便當的同時,列車也朝著前橋站前進,這段路線對筆者來說並不陌生,上次在造訪わたらせ渓谷鐵道時已經搭乘過這段路線,過了15分鐘左右即到了前橋站。當天在站內有當地農產品的販賣,筆者順道買了一份花壽司來嚐嚐,走出車站後,由於両毛線的前橋站離上毛電鉄的中央前橋站有段距離,於是筆者決定搭乘計程車前往,計程車在市區內行駛約5分多鐘即到了中央前橋站
下了計程車後往車站旁邊的巷子走去,左轉後可以看到一處平交道,平交道前有一座小橋,再往左邊看去就能看到上毛電鉄的中央前橋站
上毛電鉄開業於1928年,全線25.4公里,共設有23站,全線電氣化。興建之初為赤城山南邊因両毛線並未興建至此而導致交通不便,因此在地方的要求下而興建了上毛電鉄,不過上毛電鉄前後都未和国鉄相接,反倒是在途中有和東武鉄道相接,過去也有行駛直通列車,不過現已停辦
筆者抵達沒多久,平交道響起,一班電車也緩緩駛來
上毛電鉄的主力車種為700型,該車原為京王電鉄的3000系,後來由於上信電鉄車輛逐漸老化,加上沒有冷氣,於是1998年至2000年間自京王購入,並且將其改為兩輛為一個編組,共引進八組
上毛電鉄的各組700型均塗上不同的塗裝,像圖中右邊這列為第一編成,使用薄青綠色;左邊這組則是第四編成,採用黃色塗裝
當天除了筆者之外,還有幾名同好在此拍攝,而圖中也能看出,旁邊原本有一條河川流過,不過或許是季節不對,裡頭一點水都沒有,讓整個畫面看上去單調許多
筆者在售票口購買了一張一日乘車券,售價1000日幣。上面有著上毛電鉄最新的車輛-800形的照片
800型為原本的営団03系,後被東京地下鉄繼承繼續使用。上毛電鉄引進這款車的契機為原本打算購買新車,但因為諸多問題,如經費以及規格限制等一直無法購入,後來向東京地下鉄購入03系,並且做了改造,如改編組為兩輛化以及ワンマン化等改造,後於2024年2月正式上線運行,預計還會引進兩組,不過截至2024年底只有引進一組
中央前橋站為一座終端式車站,開業於1928年,在二戰時曾因空襲而重建,目前設有三個月台與三條股道
當天搭乘到的是第四編成,該組車和「はしる水族館」合作,車內車外都能見到繽紛的水下世界與水中生物
列車自中央前橋站開車後,先是在前橋市內行走,在前橋市區內設有幾處通勤站,可以見到不少乘客牽著腳踏車上車,上毛電鉄開放乘客攜帶腳踏車上車,而且不用加收費用,只需上車後將自行車牽至後方車廂即可
出了前橋市區後,列車行走在郊區,沿線除了房屋外還多了一些稻田,途中還行經一站名為「心臓血管センター」的車站,最初名為前橋病院前信号所 ,後來改叫循環器病センター站,從名字上都能看出和醫療息息相關,列車繼續前行,接著到了筆者的下車站-大胡
一下車就能看到一旁有個大型模型,其意象應該是想傳達上毛電鉄在赤城山附近運行的意象,不過這個傳達得倒是像上毛電鉄變成了登山鐵道就是XD
在月台上能見到上毛電鉄的車輛基地,車輛基地的電車庫與站房本身都於2007年時登錄有形文化財,車庫本身也有提供參訪,除了上毛電鉄的定期開放外,也能在官網上申請參訪,筆者造訪前原想申請,不過剛好遇到上毛電鉄網站更新,無法填寫,只好作罷
車庫內除了上毛電鉄的600形外,裡頭也能見到新引進的800型,上毛電鉄引進後將原本銀色為主的03系加上了不同顏色的線條,不過車頭端面的顏色與車側的顏色不同,讓人覺得有種不連貫感,筆者本人不太喜歡就是
大胡站為有人站,除了車輛基地,控制中心也設在此處,司機也在此換班。筆者走出車站,往車庫的方向走去,車庫外就是住宅區,附近還有一處佛寺
從外面可以見到車庫內停著兩台電車,一台茶色,一台黃色。這兩台車為デハ100型,這兩台車為上毛電鉄開業之初即引進的車輛,1928年由川崎車輛製造,這批車一直運用至1977年,才因車輛老化的因素而大量廢車,僅留デハ101以及デハ104
這兩台車過去曾作為貨物運輸用,由於上毛電鉄並沒有電力機關車,因此用電車代用電力機關車來牽引貨車,直到1986年貨物業務廢止,這兩台電車才轉作牽引工程列車用以及擔任通勤時段加班車用,後於1997年正式退出旅客運用。而デハ101在這之後依然保持可動狀態,並且提供包車服務,如果有活動時也會出來活動筋骨,而デハ104曾放在側線上留置好一段時間,後來又被重新整理過並且塗上黃色的塗裝,而デハ101則是維持經典的茶色塗裝
大胡站月台上的候車室就是以デハ101外觀設計。而デハ101包車一次的價格是11萬日幣,不過如果揪團搭乘,一台車最多可搭載92人,內部座席則為48位,那這樣平均下來似乎也沒多少。除了包車外,デハ101也是納稅返品之一,繳交一定的稅額給前橋市即可換得包車一次

在車庫一旁還有一台電力機關車以及一台貨車,前面提到上毛電鉄本身沒有電力機關車,那麼這台車又是打哪來的呢?
這台車最初為東京横浜電鉄的デキ1形,用來牽引貨物列車用,後來東京横浜電鉄合併成了東急電鉄,並改為デキ3020形,車號則是デキ3021,其運用一樣用來牽引貨物列車以及工程列車用,後來貨物列車廢止後轉作車輛基地內的調車機,並且除役後當無車籍調車機至2009年,後來以動態保存的名義讓渡給上毛電鉄。後方的篷車則是來自東武的テ200形,一樣作為保存用車
デキ3021採用凸形的設計,頗有那個年代的感覺,車前的檢查標記除了東急的標記外還有上毛電鉄的標記,車側的銘板也是,除了東急外還有上毛電鉄
車輛旁邊還可以見到登車梯,雖然是動態保存,但由於沒有車籍等因素,僅能在庫內短距離運行,通常都是在有活動時才會出來,不過外觀依然相當漂亮
順著車庫旁的住宅區走,過沒多久就到了一處平交道,筆者在這等候開往中央前橋方向的電車,開來的是青色的第二編成,車前還掛著一塊HM
原本還想拍另一個方向的電車,不過另一個方向的光線逆光,加上原本能帶入遠方的山景,也因當天卻看不太到,只好放棄。接著沿著剛剛走來的路回到大胡站附近
大胡站另一邊為一座鋼樑橋,與車站隔著一座平交道,筆者來到旁邊等待電車的到來。站在旁邊即可看到電車從遠處的地塹中冒出,接著下坡拐過一個S彎,接著開上鐵橋
大胡站內一景,除了右側的基地外,左側的停留線上也停著一組700型。後來在整理照片時才發現,忘記拍大胡站站房本體
當天天氣不錯,可以說是整趟旅程裡面天氣前幾好的,也越來越暖和,甚至還有點熱,筆者也脫下了外套,還去販賣機投了罐冷飲來喝
在大胡車站附近逛完後,筆者回到車站準備繼續前往下一個停靠站,開來的是桃色的第五編成,一旁還有薄綠色的第七編成
自大胡站出發後,列車繼續奔馳在郊區,途徑一處名叫新里的車站,一旁的側線上放著一台石碴車。這款車為ホキ1形,原本為東武鉄道所有,後於1987年讓渡給上毛電鉄,共有兩台,如果需要使用時則交給デハ100牽引。而這款東武鉄道讓渡的石碴車,在ひたちなか海浜鉄道以及秩父鉄道也都能見到
左側車窗外頭就能見到赤城山,原本這段路線有一個攝影點可以拍到列車與赤城山的合影,不過該攝影點現在蓋起了房屋,最好的角度已經消失,不然當天天氣不錯拍起來應該挺好看的
列車一路前行,從前橋市開到了桐生市。接著來到了赤城站,赤城站旁邊就是東武鉄道的東武桐生線,列車在此交會,一旁還能見到東武鉄道的電車,上毛電鉄也在此站與東武鉄道設有聯絡線,過去的貨物列車即是透過東武鉄道運送到其他地方
出了赤城站後,列車在桐生市內穿梭並且一路與東武桐生線並行,一旁還可以見到過去的貨物倉庫,這段偽雙線區間一路到了桐生球場前才正式分道揚鑣,上毛電鉄繼續前行,接著開過一處跨線橋,下方的非電氣化路線即是之前造訪過的わたらせ渓谷鐵道
接著列車來到一座名為富士山下的車站,該站設立於1928年,為一座無人站。由於站名內有著日本最著名的山丘-富士山,因此常常發生有觀光客誤以為該站就是在真正的「富士山下」,然而真正的富士山卻是位在一百多公里外的靜岡県與山梨県交界處,因此上毛電鉄還多次宣導這座「富士山下」車站,沒辦法抵達真正的「富士山下」
至於為什麼叫富士山下呢?顧名思義,一旁還真的有座名叫富士山的小山丘,不過該山丘標高僅160公尺,對比真正的富士山攻頂需花上至少一天,攻頂這座富士山僅需5分鐘
而山上有一座神社,這座神社為「富士信仰」的神社之一,因此這座小山丘才被命名為富士山。這座富士山旁就是渡良瀬川,わたらせ渓谷鐵道就是沿著這條河川一路前行
筆者在此下車就是為了拍攝電車行駛鋼樑橋的畫面,不過橋上懸掛著的電線頗煞風景,後來看了其他照片,有些構圖會在橋邊採用比較大頭構圖來閃過電線
拍完照後筆者繼續跳上電車往終點邁進,富士山下離終點已經不遠了,過了幾站即到了上毛電鉄的終點-西桐生站
西桐生站為終端式車站,設有一個月台與兩條股道。和中央前橋站一樣,西桐生與両毛線的桐生站一樣有段距離,步行大約10分鐘,不過當天有購買上毛電鉄一日券,因此回程也是搭乘上毛電鉄
西桐生站開業於1928年,為有人站,站房本身於2005年登錄有形文化財,筆者覺得容西桐生站站房頗像台鐵的關山舊站,只是台鐵關山舊站整體站房較為對稱,西桐生站有一側則是因為是終端式車站的關係而短了一截
在西桐生站待的時間並不長,筆者上完廁所買完紀念品就差不多到了開車時間,上車前還聽到SL的鳴笛聲自不遠處的桐生站傳來,接著還有電力機關車的鳴笛聲,或許不只西桐生站能聽到,或許整個桐生市一半的人都聽到了吧
筆者搭乘列車循原路返回,由於天氣逐漸炎熱起來,車上甚至開起冷氣,而且這冷氣還真的挺冷,筆者一開始坐在出風口下還不以為意,過了一段時間才覺得真的有冷,所以換了位子,對比前幾天在車上大部分吹的都是暖氣,到了上毛電鉄卻吹著冷氣,也代表春天緩緩到來了
抵達中央前橋站後,筆者發現到原來站前有搭配電車時間而開行的接駁巴士,這班巴士往來於前橋站與中央前橋站之間。事前筆者查詢市內巴士,只有查到會經過這兩站的巴士,但時間對不上所以去程時才會搭計程車。而這班往返兩個車站之間的巴士由於算接駁車,因此市區巴士時刻表上沒看到,雖然這樣去程多花了點錢,就算當買個經驗吧
這趟旅程來到了群馬県,這次主要是想把群馬県境內的中小私鐵補完,因此安排了上信電鉄與上毛電鉄的行程。雖然電氣化的地方鐵道對筆者不是優先順序,但其可愛的雙節電車奔馳在鄉間還是筆者喜歡的風景,上信電鉄與上毛電鉄,看起來名字相當相似,而兩條路線也都有相似處,像是都有使用讓渡車,以及都有保存凸形電力機關車。而對筆者來說,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礙於行程因素無法更詳細造訪這兩條路線,希望能再次造訪這兩條鐵道,同樣的,也希望能看到兩條鐵道的電力機關車運行的樣子
前面提到,筆者在西桐生站時聽到了汽笛聲,那是JR東日本動態保存的SL-C61 20,JR東日本在高崎地區還有許多動態運轉的国鉄車,C61 20就是其中之一。而除了高崎地區外,在過去信越本線上的横川站旁更有一處鐵道文化村,而目前僅能到横川的信越本線也是常有SL以及各種臨時列車行駛的路線,像是當天筆者就巧遇185系行駛的臨時列車,而且還能體驗夜拍,這些国鉄車輛又有什麼魅力呢?
敬請期待
後記:
筆者回到高崎站後,赫然發現上信電鉄車庫內有台顏色不太一樣的車,走進一看才發現,原來是西武鉄道的復刻塗裝,這種塗裝在三岐鉄道已有見過,沒想到上信電鉄也跟進了。筆者拍到時尚未塗裝完成,車前兩塊銀色的圖案尚未塗上,而該車也於5月時正式塗裝完成上線行駛
點此閱讀上一篇:糸魚川/原石線
點此閱讀下一篇:高崎近郊-横川
最後附上幾段影片: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