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行2024vol.1 DAY9-10 糸魚川-原石線
日本行2024vol.1 DAY9-10 糸魚川-原石線
過去被稱作「特急街道」的北陸本線,除了班次眾多的特急列車外,北陸本線同時也是許多貨物列車的必經之路。過去除了行經此處的貨物列車外,沿線也有許多工廠側線與北陸本線連結,再透過JR貨物運送到日本各地,其中最具規模的就是位於新潟県的デンカ青海工場,其工廠除了設有專用線和北陸本線連結外,更設有自工廠到礦場的路線。然而隨著JR貨物改變貨物運輸方式以及鐵道貨物逐漸萎縮,風光一時的青海工場專用線也隨之廢線,只剩前往礦場的路線默默運行著。這趟筆者造訪新潟,即是為了這條名為「原石線」的礦場專用線而來,為了造訪這條路線,也特別安排在青海隔壁的糸魚川市住上一晚,除了第一次踏入北陸地區外,也是第一次造訪新潟県
3/28 晚上七點
筆者搭乘新幹線抵達糸魚川,車站內僅有便利商店以及新幹線售票口有人,在來線售票口已經拉下鐵門,車站內也沒有其他旅客,不說還以為是末班車離開後的車站。在站內晃了一下後,筆者走出車站往當晚下榻的民宿走去
糸魚川站為跨站式站房,筆者走到靠近日本海這側的出口。站外有著商店街,走到底就是海邊,雖然商店街燈火通明,但路上沒什麼行人,許多店家也拉下鐵門,僅有幾家居酒屋還開著,總有種之前造訪銚子時的感覺
沿著商店街走,接著右轉進到另一條馬路,路上路燈沒幾盞開著,路上也沒什麼行人與車輛,筆者一人拖著行李箱走著,唯一有的聲音除了風聲以外,就只有行李箱輪子滾動的聲音
步行了十分鐘左右,終於抵達了民宿。這間民宿由一位老婆婆經營,前面是類似咖啡廳的空間,看著四周的一些照片跟櫃檯上的傳單,這裡也不時會舉辦一些音樂活動
筆者走進裡頭
老闆娘用英文說著:晚安,我正在等您到呢
隨後即開始辦理Check in,老闆娘還問到要不要加點晚餐或者早餐,想到不久前在新幹線上吃過便當了,於是只額外加點了隔天的早餐。而在櫃檯等待老闆娘影印護照的同時,筆者看了一下菜單,發現上面有著不少品項,除了早餐晚餐外,還有丼飯,義大利麵,甚至還有披薩
辦理Check in完成後,老闆娘帶著筆者來到房間。房間位於店面後方,需走出後門進到後方的屋子裡,進門後拖鞋走上樓梯,房間就在樓梯口
老闆娘用英文和筆者介紹起房間的設備以及操作方法,接著再拿出棉被幫筆者鋪好床。房間雖然不大,但電視冰箱衣櫃等應有盡有,床也相當柔軟,佈置也挺溫馨,桌上甚至還有提供一些零食
老闆娘也說到:把這裡當自己家就好
還真的有種到長輩家過夜的感覺,老闆娘全程都用英文跟筆者對話,而且發音還挺標準的,想到剛剛在前面咖啡廳看到許多老闆娘跟外國人的合照,看來老闆娘為了接待外國遊客下了一番功夫
在介紹完房間後,老闆娘和筆者介紹浴室。浴室和房間是分開的,熱水器需自行打開,使用完畢後再關上,一旁的不鏽鋼製浴缸還可以加熱,不過加熱需要時間,因此筆者當天就沒使用了。整個浴室真的頗有在動漫或者日劇中會看到的場景的感覺,尤其是那個還得自行加熱的浴缸,昭和感滿滿
在民宿安頓好後,筆者走出民宿到外頭覓食,此時已經接近八點,除了氣溫更冷外,街上一樣冷清。筆者走到附近一家居酒屋,裡頭是由一對老夫妻經營,筆者一人坐在吧檯旁,點了一杯生啤酒以及一些料理
筆者點了一份花枝生魚片以及茶泡飯,吧檯後方還有熱騰騰的關東煮在湯裡煮著,筆者向老闆娘點了香菇、雞蛋、竹輪以及魷魚。
關東煮蘸點黃芥末,微微嗆辣的味道再來口啤酒,堪稱絕配。花枝生魚片切成條狀,夾起一條吃下,滑嫩Q彈的口感,加上新鮮的食材,果然海鮮就是該這樣品嚐
另外還點了一份茶泡飯,裡頭的飯是炒飯,而非白飯。茶泡飯本身的味道加上炒飯的香氣,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除了筆者之外,店內還有兩組客人,不過似乎彼此認識,同樣也認識老闆夫妻倆,筆者獨自一人顯得有點格格不入,不過自己一人坐在吧檯旁,享受著美食喝著啤酒,這樣對筆者來說就相當足夠
吃飽後筆者在街上漫步,偶爾有寒風吹來,讓本來就沒什麼人的街道更加荒涼。走到附近某條漆黑的街道上,沿途唯一亮著的是神社前的一盞燈,一片漆黑中亮著的神社,搞得像是遊戲裡的存檔點一樣
原本想著去便利商店再買點東西,看了地圖才發現,最近的便利商店就在車站內,走回到車站的便利商店接著再回到旅館。路上經過車站、商店街以及街道,沿途上一樣沒什麼人,筆者一人走在街上,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有種在玩恐怖遊戲的感覺,或許下個街角就會出現解謎要素,或者就要開始打Boss也說不定
不過這些事情都僅只於筆者腦中的幻想而已,回到旅館後,筆者盥洗完整理一下行李準備就寢。夜晚的糸魚川相當安靜,連遠處新幹線通過的聲音都聽得到,當天晚上風勢漸強,筆者在房間內也能感受到外頭的風正在拍打著窗戶。如果照著剛剛筆者的幻想,外頭拍打著窗戶的或許不是風而是怪物吧(笑
不過縱使外頭風再大,房間內還是一樣溫暖,筆者躺著床上,比起前幾天住的旅館用的是制式化的潔白床單跟棉被,在糸魚川的民宿提供的是白色的床墊加上一件黑色帶有圓點的棉被,這種組合讓人有種在家的感覺。柔軟的床墊讓筆者很快就閉上了雙眼是睡了過去,這晚是整趟旅程中筆者睡得最舒服的一晚,或許是因為有著家一樣的安心感吧
3/29早上七點半
筆者自房間醒來,盥洗後走到前面的咖啡廳,準備享用早餐。走到咖啡廳,老闆娘正在櫃檯裡煮著咖啡,咖啡香氣撲鼻而來,和筆者道過早安後,引導筆者到桌前,接著端上早餐
原本以為會是簡單的一份套餐,沒想到桌上擺著一大盤的菜,上面有著鮭魚、雞柳條、生菜、炒蛋、沙拉、生菜等等。旁邊還有白飯以及各式醬菜,當然少不了日式早餐的定番-味增湯
筆者一人坐在座位上吃著早餐,不得不說,這份量真的十足,有魚有肉有菜,而且還相當多樣化,連筆者這個食量大的人都在想著能不能一次吃完
吃到一半,老闆娘又端上了咖啡跟水果,沒想到這份早餐還有飯後水果,感覺就像台灣人常說的「有種餓叫阿嬤怕你餓一樣」,最後筆者還是全部吃完了,這份早餐1200日幣,而且份量十足,算是划得來
在用完早餐後,筆者回到房間內,收拾好行李,準備開始一天的攝影行程,而在退房時
老闆娘說:這麼快?
這句話的語調中,讓筆者感受到一些孤單,就好像要從鄉下的長輩家離開時長輩的口氣一樣。外頭下著雨,老闆娘也和筆者提醒要小心,接著筆者便離開民宿往車站方向走去,這家充滿家的感覺的民宿,下次一定會再來的,筆者在心中這麼想著
筆者到了糸魚川站後,先到置物櫃放好行李,接著買了一張前往青海站的票。在北陸新幹線通車後,北陸本線就交由第三部門鐵道-えちごトキめき鉄道管理
えちごトキめき鉄道翻譯成中文名叫越後心動鐵道,該公司主要由新潟県政府出資成立,最初名為新潟県並行在来線株式会社,後於2010年改名為えちごトキめき鉄道。目前營運路線為過去JR西日本北陸本線的市振站至直江津站間,目前改名為日本海ひすいライン;另外還有繼承過去JR東日本信越本線的妙高高原駅站至直江津站間,目前名為妙高はねうまライン
開往泊的列車為使用與JR西日本キハ122同型的ET122形柴油客車,這是因為在糸魚川站至梶屋敷駅間這段區間為交直流轉換區間,如果要購入交直流兩用電車成本較高,因此折衷使用柴油客車運行,不過由於JR貨物的貨物列車會經由此處運行,因此電車線等設備依然留著
列車自糸魚川站發車,當天車上乘客還不少,還有幾名外國人,不過當天天氣不佳,去看海或者去觀光好像也有點奇怪,不過筆者想到自己要去拍一條專用鐵道,好像也沒什麼資格說別人
青海站就在糸魚川站下一站,列車行駛五分鐘左右就到了,青海站跟糸魚川站一樣都是跨站式站房,但是是無人站,和筆者一同下車的還有兩名乘客,走上天橋,站房裡頭只有幾張長凳還有時刻表,過去派駐站員的售票口都已關上,走到靠山側的出口,大門需自行打開,走出大門後,筆者沿著站外的馬路朝著遠處的工廠走去。沿路上有幾家商店,但不是鐵門拉下,就是從玻璃窗看進去裡頭空無一物,街上也沒什麼行人,加上下著雨,從車站到聚落都透露著一股孤寂的感覺
走了十多分鐘後,到了工廠的圍牆旁,圍牆裡頭的是デンカ株式会社青海工場。デンカ株式会社主要生產各種化學加工產品,青海工場為該公司的第二座工廠,創立於1921年,工廠後方的黒姫山,根據估計含有50億噸的石灰石可以開採,加上利用青海川的水力發電,讓青海工廠從古至今一直都是糸魚川當地最具規模的工廠
沿著工廠外牆往前走,當天下著雨,遠方山頭上卻有著皚皚白雪,感覺就像是前幾天在三岐鉄道時一樣。圍牆蓋得頗高,無法從外頭窺探一二,不過不時可以見到機器運作產生的白煙冒出,以及刺鼻的化學藥劑味道,筆者加快腳步繼續往山上的方向走去
沿著工廠圍牆走,接著經過一處聚落,再往上走了一段路後,終於到了路線旁邊,從車站走上來這段路大概20分鐘。軌道自工廠內延伸出,接著跨過平交道,平交道旁還有著デンカ株式会社青海工場的標示,這裡就是原石線了
原石線為デンカ株式会社為了將黒姫山礦場產出的石灰石送進工廠內所鋪設的路線。在過去青海工場曾經擁有三條路線,分別是通往礦場的原石線、通往青海站的青海線以及自青海站往糸魚川方向至一座水泥工廠內的田海線。青海線與田海線於2008年廢線,目前僅剩原石線以及部分工廠內的側線有在使用
原石線的運行模式為24小時運行,每隔2-3小時一班車,自工廠開出後到礦場裝載石灰石,接著開回工廠,整個過程約20分鐘左右,當然也會隨工廠產能以及礦場開採效率影響,據筆者詢問日本同好後得知早上六點以及下午三點,這兩個時間段的列車運行最固定,其他時刻則可以從這兩個時間推敲
據說過去在原石線的全盛時期,因工廠所需的石灰石量相當大,因此列車不斷自工廠開出,最後索性不打開平交道,讓列車不斷進出,不過這些盛況均已成歷史,筆者一人站在一旁的屋簷下等著列車出現,除了火車外,也有許多大卡車進進出出,不遠處的礦場傳來機械運作的聲音,在這深山中巨大的工廠,就像一頭在低沉的野獸一樣,發出聲音是為了提醒有一個生命體正在此處
筆者在屋簷下等了一個半小時多,而天氣也由陰雨綿綿逐漸轉晴,過沒多久藍天白雲再次出現。最後約在11點左右,平交道響起,接著藍色的車頭推著黑色的貨車緩緩自工廠開了出來
原石線筆者自過去就有聽聞過其名,一條工廠與礦場之間聯絡的專用鐵道,一直是想去拍攝的目標,如今真的親眼見到列車駛來,難掩興奮之情
原石線的運行方向為車頭固定在工廠端,因此開往礦場的列車都使用像阿里山森林鐵道那樣從後面推的運行方式,車前也會有人瞭望
原石線主要用來載運礦石的貨車有兩種形式,圖中這款為テコ401,為テコ400形,由日立製造所製造,目前僅有一台。比起另一款車-テコ300形的載重可達35噸,テコ400噸僅有28噸,外觀也有些許差異
塗裝上除了テコ401車身上有白線外,還有一台テコ302也塗有白線,照片的右側可以隱約見到該車,關於為什麼塗上白線已不可考,但可以確定這條白線已經存在許久
另一款則是テコ300形,一樣由日立製造所製造,共有四台,載重可達35噸,設計上與国鉄ホキ7200形相似,礦石可從上方裝入,從下方卸貨,卸貨口也可以見到No.1-No4的編號
在原石線的貨車上可以見到被塗改的痕跡,這是因為デンカ株式会社過去名為電気化学工業株式会社,後於2015年改名為デンカ株式会社,現在貨車上的就是デンカ株式会社的社徽,貨車上被塗改掉的就是過去的公司名稱
除了DS-7外,另外尚有來自南松本的DD453以及小倉的D353,這兩台分別被編為DS-8以及DS-9,不過可能是因為噸數較為不夠,因此平常都是做預備機使用。另外在2024年時更是引進了新車-DS-10,作為原石線的最新車輛,設計上與DS-7類似,但有許多細節不同,不過最大的不同莫過於塗裝
而從車號即可以看出一個端倪,那就是過去原石線至少還有六台機關車,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DD16的同型車-DS-6了,該款車設計上與DD16相同,僅在噸數以及塗裝等地方不同,該車在從原石線退役後,還輾轉被泰國一家鐵道工程承包商買去做牽引工程列車用,軌距也改成1000mm,不過最新狀況不明。而在DS-6之前的機關車也僅有DS-4以及DS-5被人在廠內拍到過,也有部分現役時期的照片,DS-5在廢車後送至泰國一處包商當工程車用,而DS-4根據資料也一同被送至泰國,不過須待目擊情報證明
列車過了平交道後向右彎,接著和道路平行,再開上跨越青海川的橋樑,接著就是終點礦場了。整段路線能拍攝的地方就只有這段,雖然距離不長,取景有限,但仍然吸引許多包含筆者在內的同好前來
在等待列車回程的時候,筆者主要到礦場那頭,似乎在用推土機將石灰石裝入車中,心想著不是有輸送帶可以直接把石灰石裝入車裡嗎,正當想過去一探究竟時,礦場旁的平交道響起,列車準備要開了
自礦場到工廠前平交道的路線一路與公路並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回程是重車的關係,總感覺比空車出來時慢了許多,壓過魚尾板的聲音也更加沉重
滿載的重車開回工廠。圖中可見平交道上還有著噴水的裝置,由於工廠常有大卡車進出,這個噴水裝置的作用就是像砂石場那些在出口設置的灑水設備一樣,是用來清潔大卡車車輪上的砂石粉塵的
列車自開出到回工廠約莫20分鐘左右,看著時間也差不多接近中午,想到在出發前事先在有調查好在車站附近有間小餐館,於是走回車站附近吃午餐
走回到青海站站房,自天橋上就可以看到日本海。早上下過雨讓天空變得更加清澈,遠方的日本海還有著兩種藍
原本以為天氣放晴後應該會熱鬧一些,不過在筆者走到青海站的路上,僅遇到幾個在地民眾,還有零星車輛駛過,走過天橋到日本海側還是一樣,整個青海町只能用安靜來形容
這家小餐館座落於街道中,門口就和一般民宅一樣。走進裡頭,濃濃的昭和感是筆者的第一印象,一位白髮蒼蒼的爺爺坐在門邊和顧客聊天,廚房裡頭還有一位老奶奶在料理,想必就是老闆和老闆娘了
筆者點了一碗拉麵以及一碗白飯。老闆自椅子上走進廚房內,自座位上還能看到老闆站在冒著白煙的鍋子前,先是拿起麵條,接著放進熱水中煮熟,接著裝碗。雖然老闆已經近90歲,但煮起料理還是相當熟練
拉麵相當簡單,叉燒筍乾魚板海苔,拉麵麵條有嚼勁,湯頭是醬油味的,但不會太鹹,簡單且美味。而說到新潟,那麼有名的就是米飯了,店內掛著一塊牌子寫著「本店使用的米飯均為糸魚川當地種植」,米粒Q彈飽滿,且粒粒分明,光是單吃白飯就相當美味,配上醬菜還可以有一些不一樣的搭配
牆上貼著一些過去老闆接受採訪時的簡報,上面提到這家店已經開了40多年了,菜單上除了白飯還有許多丼物,希望下次造訪時,能夠品嚐其他料理
吃飽後筆者往工廠的方向走去,打算回去繼續等待列車。路過青海站時,往南看可以發現過去的專用線遺跡,過去自車站延伸出去的路線就在左側,雖然軌道已經拆除,但路廊相當明顯
而往北則是可以看到過去站場的遺跡,再往北走還可以到過去田海線終點的水泥廠內。遠處還有JR貨物的貨櫃場,雖然設有軌道,但貨物列車不會在此停車裝卸貨櫃,這處貨櫃場主要目的是放置貨櫃用,如果有貨主需要運輸,則是先透過公路送至富山,接著再由鐵道繼續運輸
筆者站在上頭,看著生鏽的軌道,遙想許多罐車停在上頭,紅色的調車機在其中穿梭的情景。JR貨物有名為「専用貨物列車」的列車運行,當中有一種運行方式為列車自調車場出發後,至沿線各站摘掛貨車,接著駛抵終點,這種運用通常用在各化工廠之間的運輸,然而這樣的運輸存在著調車所需時間的問題,以及貨車老化速度無法提升的問題。於是JR貨物在2008年改點時,將専用貨物列車貨櫃化並採用點對點的方式運行 ,統一用板車搭載貨櫃運行來提升運行速度,沿途也均不調車。因此部分業主因需另外打造貨櫃來配合JR貨物,加上運輸成本運輸等考慮,而放棄鐵路運輸,デンカ青海工場的專用線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廢線的
沿著廢線跡走,路線在住宅區中穿梭,路廊雜草叢生,平交道也早已拆除,僅剩一旁插著的軌條試著告訴人們這裡曾有鐵道
接著往下走就到了工廠門口,馬路在此和路線立體交叉。站在馬路上可以看到路廊延伸進工廠內,過去從筆者站的位置可以見到裡頭的站場,當時規模還不小,還可以見到許多罐車停在裡頭,如今都已成過往雲煙
過去站場上還設有路線指示燈,上面寫有「ア ホ」,「ア」為安全側線「ホ」則是本線,算是青海工廠的名物,還曾上電視節目-ナニコレ珍百景,不過已經拆除。而從空拍圖上來看,過去站場的輪廓依然能隱約見到,不過在蓋了新廠房後,過去站場的痕跡越來越小,加上又新蓋了停車場,過去的站場只剩目前還在運行進到工廠內部的路線還存在
接著筆者走回到了原石線的路線旁,想著車子應該還要一段時間才來,那就去礦場那邊看看吧。橋旁還可以看到木製的簡易坡度指示標,不過上面也沒寫坡度
而這條和原石線平行的馬路在渡過青海川後,分出兩條道路,一條往礦場內,閒人勿進;另一條則是順著青海川繼續往上走,路標上寫著往上走可以到黒姫山的登山口,不過地圖上有個東西比較讓筆者感興趣,那就是往上走居然有所廢校遺跡,後面靠山,前面就是馬路與河谷,為什麼會建學校在這種地方呢?而現在只剩回歸大自然的木造校舍靜靜待在路旁,可惜礙於時間以及距離因素而無法前往
礦場這頭有許多大卡車進出,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怪手與推土機來來去去,原石線則在此進入礦場卸貨口下方,礦場地上有著相當厚的粉塵,版式軌道在此幾乎和粉塵融為一體
原本想著,如果11點有車運行,加上3點還有一班固定運行的列車,以及綜合筆者朋友在一兩個月前造訪的紀錄,11點後的下一班車應該會在下午1點出現,筆者回到原石線旁時則是12:50,抱著這樣的心態,筆者繼續等待列車出現
不過時間到了下午1:30,列車還是未見蹤影,心想還是改成下午2點了?不過過了2點還是未出現,過了3小時還是沒看到車,這時筆者開始納悶起來,此時意識到,11點那班車掛了5台貨車,而根據過去拍攝的照片,大多以2-3節貨車為主,莫非是用一次較多貨車來換取較少趟的運行次數嗎?
等到過了下午3點,平交道聲音再次響起,直接熟悉的貨車緩緩出現在遠方,貨車與工廠也頗有一體感
列車渡過青海川,橋下的青海川因為早上下過雨而水流特別湍急,車前一樣有派人瞭望。有趣的是,過去這些貨車是沒有搭建瞭望用的「車長室」的,而是露天的樣子,後來才又搭建了簡易的遮雨棚,最後才是現在看到的樣子
DS-7駕駛室上的デンカ公司商標,右下角則是北陸重機的製造銘板
列車抵達礦場後先是停在外頭,接著鳴笛一聲即往內部繼續推進
礦場位於山上,開採完成的石灰石透過輸送帶到山下,接著再由卸貨口裝進貨車內,再由鐵道運輸進工廠
而在這裡開採的石灰石,除了供給在一旁的水泥工廠外,透過鐵道運輸進到工廠內的石灰石,則是用來先和碳在電爐中加熱後得到電石,接著再將電石繼續加工用來製造其他化工產品
列車進到卸貨口下方後,裡頭傳來轟隆隆的聲音,想必是石灰石裝入車內的聲音,接著列車開出,筆者也發現到,只有後面幾台貨車內裝著石灰石,前面兩台車還是空的
與此同時一旁的推土機鏟起一大鏟石灰石,繼續往已經裝有石灰石的貨車內堆,讓貨車裡面出現灰白色由石灰石自組成的小山丘
在堆好後面三台貨車後,接著又一台推土機加入,兩台推土機開始輪流將石灰石裝入前面兩台空車,過沒多久,五台貨車都滿載了,而這張圖也能感受出推土機的大台
筆者推測,或許是卸貨口僅能裝載2-3節貨車,因此第一次出來時僅有3台貨車內裝有石灰石,前方2台貨車則需透過推土機協助裝載,順便再將後已經裝有石灰石的貨車裝更滿。由於早上相當有可能也是這樣的模式運行,而五台貨車的石灰石量已經足夠使用,因此才會11點至3點之間都沒有運行
在裝滿石灰石後,列車鳴笛準備出發,而筆者也趕緊跑到橋上。列車緩緩自礦場開出,後方的工作人員也探頭出來,列車右邊也能見到一隻號誌機矗立在一旁
滿載的列車行駛上鋼樑橋,駛過鋼樑橋的聲音更加渾厚。筆者也注意到,原石線車頭的頭燈似乎不太會開啟,就算開回工廠一樣沒開頭燈,反倒尾燈還是亮著
最後再以一張列車與デンカ青海工場的標示作結。從頭算起,筆者大約自上午開始等到下午,中間大概過了6小時,就只為了兩趟原石線的列車,雖然看起來頗不划算,但能拍到筆者心心念念的原石線,就已相當滿足
看了一下時間,差不多是該回去糸魚川了,去程的時候筆者為搭乘火車到青海站,接著再徒步到工廠,而在路上筆者有注意到,就在原石線下方不遠處的聚落有一處公車站,查了一下發現可以直接回到糸魚川站,於是就決定搭公車回糸魚川
這處公車站名為大沢,路線則是01糸魚川線,大沢站為路線終點,上車後可以直接回到糸魚川站日本海口,而且比起青海站需走上20分鐘,這處公車站僅需約6分鐘左右,而且一旁的公民館還有公廁,算是拍攝原石線較為方便的交通方式
公車自大沢站發車,先是沿著筆者早上走的路往青海站的方向開去,接著開上青海站附近的跨線橋,自橋上可以見到日本海,下了橋後一路沿著日本海往糸魚川的方向開去
起點開車時大約含筆者在內約有5名乘客,沿線陸陸續續上了一些乘客,整台車約半滿。筆者坐在車上,沿路隱約能看到日本海,湛藍的海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接近糸魚川市區後,公車開進市區內,過沒多久就到糸魚川站
抵達糸魚川站,想著離要搭乘的新幹線還有一段時間,那就在糸魚川站逛逛吧。糸魚川站日本海口內設有販賣在地名產的商店還有旅客服務中心,筆者在此逛了一下,接著走過站房來到靠山側的出口
靠山側出口這邊過去是糸魚川站的紅磚車庫,建於1912年,主要停放大糸線使用的柴油客車,後來隨著北陸新幹線開始建設而拆除,原定整座車庫轉移陣地保存,但由於車庫本身老化等因素而只留下一面牆並轉了90度保存,圖中地上還能見到軌道,裡頭保存的キハ52 156有時候也會自裡頭拉出來
自電扶梯下來還能見到一台小型SL,這台車名為くろひめ号,1956年由協三重工製造,為日本最後使用的產業用SL。軌距為610mm,原本被糸魚川市內一家名為東洋活性白土的公司用來搬運成品用,該公司鋪設的輕便鐵道自工廠內一路延伸至糸魚川站的一條側線旁,這條路線一直運作到1982年,後來公司解散,這台車被保存在糸魚川小學,後來曾有動態復駛的打算,但需要的成本過高而作罷,最後在2020年移到糸魚川站保存
說到東洋活性白土的輕便鐵道,當年可以說是日本最後一處使用SL的輕便鐵道,除了搬運工廠產出的成品外,還有一個名叫羅須地人鉄道協会的保存團體使用這條路線進行動態保存,這個團體對台灣來說,比較有名的莫過於保存了兩台原本基隆煤炭的SL-3號與6號。隨著東洋活性白土公司解散,羅須地人鉄道協会也轉移他處繼續進行動態保存的活動,而過去的工廠與路線也都消失殆盡
一旁還有仿造過去トワイライトエクスプレス寢台列車打造的展示區,該車過去為大阪-札幌間的寢台列車,曾經為JR西日本的招牌列車之一,由於行經路線之一為北陸本線,因此糸魚川站過去也為必經之地,不過該車已於2015年因北海道新幹線建設工事以及車輛老化等原因停駛。而糸魚川站內這處展示區則是在2020年時設立,內部仿造過去的A寢台與食堂車所打造
而糸魚川內的鎮店之寶即是這台キハ52 156,過去為行駛在大糸線上的柴油客車,因大糸線為山區路線因此需要キハ52這種配有雙引擎的列車。隨著大糸線改用キハ120行駛,キハ52也隨之退役,在這之後過去曾奔馳在大糸線的三台キハ52各奔東西,只有這台キハ52 156,先是長期放置在金沢総合車両所一段時間後,於2014回到糸魚川站保存
大糸線為JR西日本與JR東日本各別管理,JR西日本管理的範圍為糸魚川站至南小谷站,這段路線非電氣化區間,同時也是全日本最後一條由キハ52運行的區間,也因此吸引許多前來紀錄這最後的キハ52,在2010年由キハ120形取代後,JR最後的キハ52也走入歷史
キハ52車內,大致上與最後行駛大糸線時的樣子相同,前方可以見到抽整理券用的機器,後方的行李架上還可以見到後期改造的冷氣
穿過キハ52 156,另一側還有一座大型N規與HO規模型展示,上頭可以見到許多車輛奔馳,除了展示外,也有提供操作體驗的服務,不過需另外收費
HO規的場景上可以見到過去糸魚川站的紅磚車庫,以及過去的キハ52三兄弟。
由左至右分別是
塗著鉄道省塗裝的キハ52 125
塗著国鉄一般色的キハ52 115
塗著首都圈色的キハ52 156
而最右邊的是在這些復刻塗裝前出現過的大糸線色
除了キハ52 156回到糸魚川展示外;キハ52 115則是被讓渡至津山まなびの鉄道館靜態保存;キハ52 125讓渡至千葉いすみ鉄道動態保存,至今依然運轉著。有趣的是,過去有著三種不同的復刻塗裝,然而いすみ鉄道鉄道的キハ52 125在抵達後先是改成了首都圈色,後來又改成了国鉄一般色;而糸魚川展示的キハ52 156在經過投票後決定改回国鉄一般色展示,因此現在三台車都是国鉄一般色的樣子
參觀完糸魚川站的展示區後,筆者去拿回寄放的行李,接著準備前去搭車。不過搭車前還是去了趟えちごトキめき鉄道的售票口,想著能不能買點紀念品
筆者首先看到的則是和AKB48的新潟姐妹團-NGT48合作的紀念票。這項合作活動名為推し駅,上面各站均有成員合作用意為宣傳各站的魅力,而說到NGT48與鐵道的關聯,那就不得不提到Maxとき315号這首歌了,雖然這首歌是以上越新幹線開往新潟的新幹線作為背景,但筆者在前一天搭乘北陸新幹線也是聽著這首歌一路前往糸魚川,不得不說,這首歌真的相當配,伴隨著音樂,穿過一個個隧道,內心也隨著雀躍起來
而除了與偶像團體合作外,えちごトキめき鉄道最著名的莫過於鐵道車輛的保存了,除了在直江津站保存許多車輛外,還有SL利用壓縮空氣動態保存,而線上最有名的則是動態保存的413系以及455系電車,原本筆者打算多待一天前往搭乘,但正好遇到車輛定期檢修只好作罷
到了要離開糸魚川的時間了,筆者站在新幹線月台上,站在上頭可以清楚看到湛藍的日本海,下方えちごトキめき鉄道柴油客車正在緩緩進站,雖然這趟造訪時間不長,但糸魚川市在筆者心中已經留下深刻的印象,期待下次的造訪
由於七天的JR PASS已經用完,接下來開始都是自行買票,上車後在自由席找了個位子坐下,車上乘客還不少。糸魚川站開車後,先是繼續沿著日本海前行,接著向右轉開始進入一座座隧道,朝著信州的方向前去。筆者再次聽著Maxとき315号這首歌,不過這次是要離開新潟了,穿過一座座的隧道,內心則是成了帶著點不捨
新幹線飛快地在隧道間穿梭,過沒多久就到了長野,接著繼續一路前行到了輕井澤,接著越過了過去鐵道的瓶頸-碓氷峠,過去信越本線得要掛上在此加掛補機才能越過這段路線瓶頸,現在有了新幹線,列車不再需要加掛補機,那段信越本線穿梭在碓氷峠的故事也成歷史。接著就到了筆者的下車站-高崎,高崎在上次造訪わたらせ渓谷鐵道時即有路過,不過這次筆者則是改在高崎住上幾晚,而下榻的旅館就在高崎站外的街道上,自車站步行過去約10分鐘
或許是前幾天在山陰跟北陸地區冷慣了,到了高崎反倒覺得沒想像中冷。Check in完才發現,筆者不小心訂到了抽煙房,不過房裡煙味也沒很重,還算能接受,放好行李後則是到了覓食時間
在旅館對街就有一家拉麵店,筆者看到菜單上有沾麵,於是點了一份還嚐嚐,當然還是要來杯生啤酒。沾麵顧名思義,就是將麵條沾湯汁來食用,而湯汁本身也比一般拉麵湯汁濃稠,將麵條夾起放入湯中沾,吃下口可以感受到濃厚的柴魚味,整份麵份量相當足夠,雖然口味偏重了點,但筆者吃起來還是相當享受
大約在去年時,即收到原石線預計在明年改用輸送帶的方式,將石灰石送進工廠內,屆時軌道也將廢線,因此筆者想著無論如何都要在廢線前造訪一次,來當一次「葬式鉄」也行。在經過規劃後,最後選了糸魚川當住宿地,原本打算和えちごトキめき鉄道一同造訪,但後來因413系與455系檢修而變成造訪原石線而已。原石線的產業鐵道風景,一直是讓筆者想造訪的因素,而這趟造訪完也讓筆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樣讓筆者留下印象的還有糸魚川市當地的風情,期待下次的造訪。而原本說要廢線的原石線,在筆者造訪時,也注意到沒有輸送帶開始興建的跡象,外加又購入了新車,可以說是廢線迴避了吧,不過根據一篇產經新聞指出デンカ正在研究一種不需石灰石就可以加工成電石的技術,如果這項技術成功,那麼就不再需要運輸石灰石進到工廠加工,或許那個時候,才是原石線真正結束之時吧
隨著筆者這趟旅程漸漸到了尾聲,最後從北陸地區來到了高崎地區,準備先造訪這附近的中小私鐵-上信電鉄以及上毛電鉄。這兩條奔馳在信州的電氣鐵道,又有著什麼樣不同的風情呢?
敬請期待
閱讀上一篇:米子-智頭急行-北陸地區
閱讀下一篇:上信電鉄-上毛電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