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行2024vol.1 DAY11 (下) 高崎近郊-横川
日本行2024vol.1 DAY11 (下) 高崎近郊-横川
高崎地區作為関東前往信州的必經之路,自国鉄時代即設有高崎機関区,除了配置日常運用的車輛外,還有一些動態保存的車輛會在假日時拉著觀光列車在鄰近的路線上奔馳。當中就有部分列車會行駛信越本線,這條路線過去以翻越碓氷峠聞名。而在新幹線通車後,目前自高崎出發僅能行駛至横川站為止,過去設立在横川站旁的運轉區也整理成鐵道文化村,除了動態行駛的車輛外,也能見到許多靜態保存的車輛。這趟旅程筆者還正好遇到185系運行的臨時列車行經此處,於是趁著這個機會造訪横川
3/30 下午三點半前
筆者自公車下車,進到前橋站,事前先看好時刻了,心想應該能剛好能遇到剛剛在西桐生聽到的SL進站,站內也有不少日本同好拿著裝備進站準備拍攝
筆者抬頭看到顯示器,上面寫著ELレトロぐんま桐生,還排出了EL與SL的圖案。這班車去程為使用SL做本務因此被叫做SLレトロぐんま桐生,而回程使用EL因此叫ELレトロぐんま桐生
高崎地區目前擁有兩台SL-C61 20以及D51 498,而搭配的補機則是有DD51、EF65 500番台以及EF64 1000番台這三款,搭配的客車則有12系以及舊型客車這兩款,通常都是行駛上越線以及信越本線,這次難得行駛両毛線,引進了不小的話題
筆者走上月台,月台上有不少日本同好也在等待列車進站,不過人沒有想像中來得多,筆者走到月台末端都還有位子,接著拿出相機測光以及拿出手機準備錄影。等待列車時還能聽到旁邊一些日本同好在聊天,有些人則是低頭滑手機,等到列車抵達時間將近,遠方傳來SL的汽笛聲,所有人不約而同拿出相機屏息以待,宛如前線拿著武器等待敵軍出現的士兵一樣

接著遠方出現頭燈拐過彎開了進來,所有人開始按下快門,伴隨著快門聲以及電力機關車的馬達聲,列車緩緩進站了
當天的編組為
(高崎端)EF65 501+オハニ36 11+オハ47 2246+オハ47 2266+スハフ32 2357+C61 20(桐生端)
列車抵達月台後停車,在此待避一班普通車。礙於列車停車位置比想像中前面,加上要換鏡頭也不太方便,只好用手機簡單拍攝整列車,而且逆光也不太好拍
當天本務為C61 20,這裡來簡單介紹一下,詳細內容等待下一篇乘車記時會再說到。該款車原本保存在伊勢崎市的一處公園內,後來因高崎原本配有的D51 498故障,並且停用一段時間,因此JR東日本決定再復活一台SL,而C61 20則雀屏中選,於2010年正式開工修復,並於2011年修復完成上線試運轉,最終於同年6月,行駛「快速SL C61 復活号」,正式宣告C61 20復活運行,至今依然是高崎地區SL運行的常客
筆者走到車前,前方的EF65 501為EF65 500番台,這款車被稱作「P形」,P指的是乘客的Passenger ,主要就是設計來牽引旅客列車,搭配上後方的舊型客車,不得不說還真的有回到国鉄時代的錯覺
除了前來拍攝的同好外,月台上也有一些等車的乘客也拿出手機拍照,車上有些乘客也趁著停車時間下車走走拍照,還有父母帶著小孩來看火車
這幾台配屬在高崎的国鉄車們,不只SL有著高人氣,像EF64以及EF65這些電力機關車也都有著相當的人氣,主因當然是這些国鉄車的懷舊情懷以及日漸減少的運用,加上僅有觀光列車才會出現牽引客車的畫面,因此除了SL外,後方的補機也常常是注目的焦點
跟在後面進站的是普通列車,筆者也跳上車準備前往下一站拍攝ELレトロぐんま桐生。而上車的不只筆者,一些剛剛在月台上的同好也跟著一起上了車,而車上也有許多背著相機,帶著梯子的同好,總感覺車上大概有一半都是為了拍攝ELレトロぐんま桐生而來的
筆者選定了幾個站下車拍照,打算一路觀察再做決定,由於這段路線両毛線都是行走在市區內,而且走到站外的時間也不夠,加上沿線以高架路線居多,要等過了新前橋站才回到平面路線。因此選定了井野與高崎問屋町這兩站做選擇
自新前橋開車後第一個抵達的是井野站,月台末端已有一些同好在此等待,觀察了一下,筆者發現雖然該站月台末端能夠取景,但由於中間還有一條軌道,當天好巧不巧又停了一台工程車在上頭,雖然鏡頭拉一下就可以閃過,但月台末端的人數目測已經飽和,因此決定在高崎問屋町下車。沒想到到了高崎問屋町站,月台末端的同好還是一樣多,但也沒其他選擇,筆者只好在此下車。除了筆者外也有其他同好跟著下車,大部分人往月台末端走去,而筆者在觀察了一下月台位置後,決定退而求其次,在月台中段拍攝
筆者在月台上等候,還未見到車,就先聽到了SL的鳴笛聲。原想利用前方那塊有光的空隙,不過這樣就會拍到末端的同好,只好讓車頭吃陰影,不過EF65 501還是好看
拍完EF65 501那端,筆者即轉頭準備拍攝C61 20那端。看著電力機關車拉著舊型客車,或許那個舊型客車滿地跑的昭和時代就是這樣吧
C61 20雖然不是本務位,但被拖著跑時依然可以聽到汽缸刷刷作響的聲音,通過車站時還鳴了幾聲汽笛
筆者搭乘的電車就在後頭,拍攝完就走過天橋搭乘返回高崎,車上也有和筆者一樣拍攝完的同好。抵達高崎站後,筆者像另一邊的月台看去,抵達的ELレトロぐんま桐生正在準備入庫,月台上也有許多人在拍著,不過筆者看到人太多就沒過去了,看著調車工爬上EF65 501,接著伴隨著C61 20的鳴笛聲,列車緩緩駛入機務段,結束一天的運行
筆者在高崎站轉車前往信越本線,趁著還有時間,筆者在站內晃晃。車站旁的自由通路商傳來音樂聲走進一看可以看到不少年輕人在此街頭表演。高崎又有「音楽の街」的稱號,而高崎也是日本少數正式允許街頭表演的城市,每年還會舉辦活動,最多可以在高崎街頭各處見到100多組團體在進行街頭表演
或許是因為假日的關係,高崎站內還有一些攤商在販售小吃還有名產,筆者買了一個水果奶油三明治。這種食物常常在便利商店或者社交媒體上看到,看起來很好用來拍照,不過筆者會買單純是想買來吃看看就是,在挑選時看到鳳梨口味上寫著台灣產,所以就決定買一個來吃吃看了
鳳梨本身酸酸甜甜的口感跟奶油搭配在一起,雖然奶油不少但也不太會讓人覺得膩,不過或許是吃法不同,在台灣一般會挖掉的鳳梨心,日本這邊則是沒挖掉,但整體來說還是挺不錯的。筆者回到車站內跳上開往横川的普通,車上乘客不少人也都拿著相機,背著腳架,從裝備就看得出來是要去拍照的,至於是要拍什麼呢?等一下就知道了
信越本線過去是連結関東地區至上越地區的重要路線之一,過去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横川至軽井沢這段需翻過名叫「碓氷峠」的山岳,由於坡度之陡峭,從古至今一直是交通瓶頸,從最早採用的齒軌式軌道,到後來電氣化搭配第三軌供電,一直到最後的一般黏著式軌道搭配特別開發的電力機關車-EF63,這段區間特有的鐵道風情,已經成了碓氷峠的代名詞。但也因此消耗大量人力與成本,因此在長野新幹線通車後,横川至軽井沢這段路線也隨之廢線,昔日電力機關車推著電車翻山越嶺的畫面也成歷史,高崎至横川這段信越本線也只剩客車與名為「安中貨物」會行駛至中途的安中站,不過這段路線到現在反倒成了團體列車經常運行的路線,横川站旁也整理成了鐵道文化村,訴說著那段歷史
自高崎站出發後約30分鐘就到了終點横川,車上的乘客大部分也都是高崎上車搭至横川。一下車就可以看到一組塗著奶油色以及圍繞著綠色色帶的電車停在月台旁,這組車為185系,為国鉄時代製造的特急形電車電車
185系製造於1981年至1982年間,設計之初為為了取代原有的153系而製造,其運用主要為行駛在東海道本線的特急-「踊り子」上,也成了踊り子的代表性列車之一。而當中的200番台則是配置在高崎線上,運用相當多元,急行、快速、普通、臨時列車皆有行駛,而當中還有行駛大宮-上野之間的新幹線リレー号。主要是因當時在土地取得上有困難,因此東北新幹線僅能行駛至大宮,如要轉乘其他新幹線相當不便,因此開行了大宮-上野之間的接駁列車,當中即是使用185系行駛
到了運用晚年,185系漸漸退出運用舞台,踊り子被新型電車取代運用,行駛其他路線的特急運用也被新型電車取代,普通列車的運用也逐漸被取代,最後JR東日本僅留下一組0番台以及一組200番台,兩組共12輛車做臨時列車用。由於185系作為極具代表性的国鉄電車之一,有著一定的人氣,因此JR東日本也經常用來行駛特別列車,並且行駛區間更廣,之前還有行駛至鹿島神宮的特別列車,基本上只要是電流符合的路線都能到,最近JR東日本甚至推出了行駛至新潟大糸線的夜行列車行程,為185系轉作臨時列車後的運用更添幾筆紀錄
信越本線使用的電車跟両毛線一樣都是211系,185系與211系過去都曾是東海道本線的常客,如今都離開東海道本線在其他運用上發揮最後的價值
當天運行的是0番台的C1編成,在現役時代雖然185系有行駛過信越本線,甚至還有行駛過碓氷峠的紀錄,但是使用200番台居多,因此能見到0番台行駛至横川站也是難能可貴
當天行駛的運用為搭配横川站旁的碓氷峠鉄道文化むら夜晚活動而開行,因此列車在此停留相當久的時間,甚至晚上還可以夜拍,筆者也是衝著這點而來。當天月台上有不少同好在拍攝,鑑於之前看過許多關於日本同好因拍照而起爭執的影片以及事蹟 因此做好現場會出現「罵聲大會」的準備,不過當天大家也都挺守秩序,也沒什麼脫序行為,還有一些同好跟站務人員以及車長有說有笑,不過可能是出於警示,普通車在進出站時還是不免按上幾聲喇叭,但整體來說還是挺和平的
筆者走到前頭時才發現,剛到時還寫著「快速」的行先,已經換成了「特急」。這種捲軸式行先更換時為轉動捲軸來更換,對比LED或螢幕可以說有「儀式感」許多
就在筆者到了前頭不久,就開始了行先轉轉樂,先是從特急轉成了「普通」,接著又轉成了經典的「踊り子」,再來是「湘南ライナー」,最後停在「ホームライナー」
普通為185系晚期使用的運用之一,不過原本就是為了特急設計的185系,用來跑特急免不了遇到常見的如車門數不夠以及運量不足等問題
踊り子作為185系最經典的運用,過去奔馳在東海道本線上,眺望相模彎,亦或者出現在背景的富士山,都是再經典不過的風景
湘南ライナー則是行駛在東京至小田原站之間的快速列車,由於185系行駛普通列車有效率不彰的問題,因此改安排行駛平日限定的ライナー列車,這種列車主要針對通勤族而定,但上車依然需要額外付料金,但比起特急還是實惠一些
ホームライナー則也是ライナー系列列車之一,主要是提供加班後下班的加班族,因此行駛時間都較晚,不過對上班族來說還是相當方便,何況才比特急多了幾個停靠站而已
185系除了端面的大型行先指示器外,在車體側邊也有多個行先指示器,一樣採用捲軸式,上面顯示的則是臨時特急,一旁還有之前復刻的国鉄JNR標誌
在筆者打算到對向月台拍列車全編時,行先又轉回特急
這端月台人更多,也有出現許多腳架,站務人員也在此處維護秩序,不過現場還是挺平和的。中間的股道看上去已許久未有列車行駛,而185系後方月台還有一條路線可以連接到過去的横川運転区以及信越本線,不過横川站本身已經成了終端式車站
說到横川站,不得不提到過去經典的鐵道便當-峠の釜めし,過去因為列車在横川站需加掛機關車,因此在停車時間即有販售便當,久而久之就成了横川站名物之一。過去行駛信越本線特急的189系電車已經除役,現在JR東日本自国鉄時代留下來的特急形電車也僅剩185系,雖然未能經歷那個189系在此摘掛EF63的年代,不過至少還有185系過過乾癮
在站內拍完後,筆者趁著太陽下山之前,想著去碓氷峠鉄道文化むら附近看看。碓氷峠鉄道文化むら為過去的横川運転区改建而成,開業於1999年,裡頭除了展示當年碓氷峠的鐵道歷史外,還有展示許多車輛,其場地大部分為露天展示,也用了這項優勢,部分時候還會延長營業時間,展場內的車輛也會點上頭燈展示
除了展示車外,碓氷峠鉄道文化むら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能實際操控過去信越本線的名物-EF63了。在到軽井沢的信越本線廢線後,約有400公尺的路線供EF63動態運轉用,如果有意願要駕駛則需先在網站上報名,接著上課培訓完後才能上路開車,而隨著運行趟數與時速增加,段位還會漸漸往上爬 還能解鎖更多技能,例如EF63重聯,還有掛守車運行等玩法,就像在玩電動一樣,不過真的是操控一台重達一百多噸的電力機關車。而筆者造訪當天,正好遇到有人在運轉體驗,筆者走在外頭聽到汽笛聲,即馬上往鐵道旁跑去
就這樣跑到了路線旁,EF63就停在路線遠處,筆者在此等待返程。一旁可以見到碓氷峠鉄道文化むら的保存車,離路線最近的則是キハ35 901,這款車為キハ35的試驗車,採用不鏽鋼車身,登場之初還採用銀色車體,不過行駛的房総半島常常起霧,為了增加識別度在車身加上一條朱色色帶,最後則是塗上首都圈色
キハ35 901在廢車後,先是留置在高崎一段時間,搬至碓氷峠鉄道文化むら展示。整個園區保存了40多台車,雖然車多,但在養護上似乎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部分車輛的塗裝有些剝落,不過近期已開始慢慢整理,其中之一便是把頭尾燈修復成可以點燈,還有汽笛修復成可運作
在動態運轉的路線旁,還可以見到過去信越本線特急的代表車輛-189系,クハ189-5與モハ189-5放在這的這兩台車,還維持著過去特急あさま的塗裝。一旁的則是過去的補機-EF63,這裡放有EF63 12還有掛在一起的EF63 24以及EF64 25。而在前面還有碓氷峠鉄道文化むら遊園火車的軌道
EF63製造於1972至1976年,国鉄為了信越本線翻越碓氷峠的路線而量身打造的,主要加裝許多設備,如電磁煞車,速度檢測裝置,以及協調運轉的設備。而為了與電車以及多款機關車柴油客車協調運轉,採用了雙頭連結器,僅需轉動連結器方向就可改變形式
EF63的運用通常都是掛在横川這端,上山時用來推列車;下山時在列車前方頂著不讓列車暴衝,除了国鉄色外,還有塗上葡萄色2號的塗裝,而這批電力機關車因量身打造的特殊規格而無法轉作他用,因此全車於1997年廢車。廢車後部分車輛保存,共有9台保存下來,當中一台私人保存,一台被保存在軽井沢站,其餘均保存在碓氷峠鉄道文化むら
筆者在路線旁等了一段時間,過了約十多分鐘,EF63鳴笛緩緩駛來。當天運轉的是EF63 11,車前還有為了增強訊號接收而加裝的天線
EF63這款車對筆者來說一直是款相當經典的車,除了重聯與電車運行的畫面深植人心外,筆者小時候玩的PLARAIL,有一組就是兩台EF63車頭,搭配上三台189系的套組,也是因為這組玩具,讓筆者第一次接觸到這款車,如今看到實車在眼前跑了起來,內心不免有些感動
EF63緩緩開過筆者身旁,EF63在軽井沢這端除了裝有雙頭連結器器外,還有為了配合各種電車與柴油客車所增設的插座,因種類繁多因此還另外裝了一塊板子在旁邊,這也算是EF63的特色
翻越碓氷峠的列車均需要有「横軽対策」,內容有如強化連結器、強化轉向架、增加防止橫向搖晃的裝置等裝備。而做過改造的車輛會在車號前面加上一個小點做記號,不過隨著碓氷峠的路線廢線,横軽対策也無用武之地,不過在一些車輛上依然可以見到車號前的那個小點,用來代表曾經是翻越碓氷峠的一員
EF63開回運轉體驗的起點,接著即降下集電弓休息
在旁邊還可以見到觀光列車,這班觀光列車被命名為「シェルパくん」,自2005年起開始行駛,同樣行駛過去信越本線的廢線跡至2.6公里外的溫泉,單程約20分鐘,全列車由1台車頭與2台車廂組成,如需搭乘則需另外購買車票。由於採用柴油車做動力,因此不用用到電車線,也能開得更遠,前不久才有沿著信越本線舊線一路開到過去的熊ノ平駅,或許不久的未來觀光列車也能開到該處
走回車站時,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185系的行先則又換成了藍底白字的普通
横川站外的村落本身並不熱鬧,反而還有點寧靜,横川站本身也不大,單純因為過去信越本線在此加掛補機而熱鬧起來,而在信越本線截斷後,又恢復了過去的寧靜。車站裡賣峠の釜めし的小店似乎還有賣麵,看到有不少人在買了麵在旁邊的桌子吃著,還可以聞到高湯的香味,而筆者則是往聚落的方向走去,走到一家食堂入內用餐
筆者點了一份大盛味增拉麵,上面有著相當多的蔬菜,濃郁的湯頭配上麵條以及蔬菜,讓整碗麵品嚐起來更加豐富
店內還貼著許多過去信越本線的照片,店主是一位老奶奶,那這家店應該是過去就在此營業了吧 過去横川站因在此摘掛補機而短暫熱鬧,在廢線前更是湧進許多人前來留念,如今也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偶爾的觀光列車還有假日的旅遊人潮
吃飽晚餐後即到了重頭戲-夜拍185系。由於筆者沒帶腳架,原本想說放在地上拍照是不是違規,不過現場站務人員說不要超出月台黃線即可,於是筆者也和其他日本同好一起將相機放在地上拍攝
由於沒帶腳架與遙控器,所以筆者「就地取材」,用了一些身上的東西將相機鏡頭墊高,接著利用相機倒數計時的功能來夜拍。沒想到第一次見到185系就能夜拍
拍完列車全編,筆者來到另一端的月台。不得不說,185系的行先幕在晚上拍起來,或許是因為太亮的關係而有點難拍,如果要讓行先幕的字清楚,整體又會顯得太暗
185系與横川站月台,過去停在這等待摘掛補機的189系應該也是類似這樣的畫面吧
由於離開車時間還有一段時間,車上沒有什麼旅客,遠處還可以見到横川站站名牌。這張照片還是筆者手持拍攝的,因為怕晃到還直接憋氣拿著相機直到拍攝完成
來到車頭前,原本筆者拿出相機打算繼續拍,不過拍完發現由於車前開著大燈,因此拍出來的成品不甚理想,反倒是手機拍出來的還好一些,而對向月台的人更多,所以筆者就放棄在要過去拍的念頭了
月台上的標示已經把信越本線的「本」字拿掉了,以目前JR東日本還有運行的區間,確實不太像是條本線,特急也不再行駛這條路線,僅剩普通列車與貨物列車,還有偶爾出現的各種臨時列車
由於還未到185系的開車時間,因此月台上的同好還留在原地繼續拍照,而筆者則是跳上車往下一個目的地前進
在經過15分鐘左右的車程後,筆者來到了磯部站並在此下車
走出車站即可以見到外面寫著歡迎來到磯部溫泉,磯部溫泉是群馬県著名的溫泉之一,不過筆者當天並不是來此泡湯的,而是另有目的
沒錯,那就是來聖地巡禮的。之前曾在AKB48的節目-AKB48、最近聞いたかも?上看過介紹這裡,因此趁著去横川的機會順道來一趟,雖然節目內介紹的大部分以溫泉為主,但在車站外頭的商店街也有拍到,筆者則是拿出自己的推-大盛真歩的立牌合影
接著筆者在磯部散步,街上沒什麼人,挺安靜的,讓筆者想到,之前跟群馬的朋友聊天到說想去磯部時,他說:「那裡晚上什麼都沒有,你確定要去嗎?」,實際走訪後,他確實所言不假。遠處還有數間溫泉旅館的燈還開著,附近的公園內還有足湯,不過或許是時間太晚了,並沒有開放,有機會再來泡泡溫泉吧
横川作為過去信越本線的重要車站,加上從過去横川運転区改建而成的碓氷峠鉄道文化むら,這裡一直是筆者想造訪的地方,從去年三月第一次安排行程時即有想造訪,不過因故而放掉;到了同年十一月第二次日本行時依然原定造訪,但最後還是再次因故放掉。直到這次才因185系臨時列車而有了造訪的契機,而且還巧遇EF63動態運轉,算是挺幸運的,不過碓氷峠鉄道文化むら本身沒進去逛,而且也沒搭到シェルパくん觀光列車,不過未來或許還會延伸路線,那麼就代表未來造訪横川的機會還有很多
敬請期待
點此閱讀上一篇:上信電鉄-上毛電鉄
點此閱讀下一篇:SL敷島・沼田百周年
最後附上幾段影片:
留言
張貼留言